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2020-10-20王花文
王花文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建立内部会计制度,以达到规范会计核算及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而目前,由于个别国有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错误认识,造成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将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与组成内容,它是在遵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财经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控制、监督,使企业在经营、筹资、分配等方面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并为企业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一、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个别国有企业未能在内部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或者个别国有企业虽然也制定了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部门之间缺少沟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财务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的实施。例如,在个别国有企业中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由于内部审计制度与流程的缺失,审计人员在具体开展内审工作中缺少必要的依据。
(二)国有企业在资金收付方面存在问题
造成多数国有企业出现亏损及经营不善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收支管理不规范,例如,个别国有企业在采购资金使用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采购设备的进口化,一来未在内部对固定资产闲置情况进行有效的调研,使国有企业造成极大的浪费,二来未对采购资金进行有效的监控,在未获得集体决策审批的前提下,就将资金拨付到供应商账户。
(三)国有企业缺少必要的财务监督
监督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在很多国有企業的财务管理中,传统的财务监控手段已经难以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管理现实。尤其是在信息化财务管理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依然固守着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造成严重的监督漏洞,特别是一些跨国、经营多元化的国有企业集团,一旦未能实现信息化管理,则无法实现总部公司对下属子公司、分公司的财务监督。
(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流失严重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否发挥作用的首要决定因素就是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人才储备。但由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未能在工资、晋升等福利方面为财务人才创造环境,使多数的财务人才到发达省份或私人企业工作,国有企业财务人才流失已经成为阻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二、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国有企业应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与创新是提高财务管理效果,提高国企内控水平的基础保障。具体来讲,国企内部应加强监督机制的构建,根据国企的经济地位,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经济业务风险点进行认真的梳理,对每个风险点设置一定的监控岗位,使国有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内部牵制与监督体系;为了避免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国有企业应通过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及职工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职责,一旦某个岗位或职工出现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国有企业则可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国有企业应在内部树立起全流程的预算管理观念,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预算编制的水平,并通过有效的考核、监控,督促国有企业各部门认真遵守财务管理制度,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二)国有企业应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
资金是确保国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与运转的唯一动力,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是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国有企业应将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作为监管的重点,通过预算编制、考核、内部控制等手段强化资金监管。同时,国有企业应针对自身需要及经济业务特点,在内部设计良好的资金流转流程与制度,以此作为监管资金收付业务的准绳,例如,国有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对各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将长期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置,通过快速变现实现资金的回笼。此外,企业在融资与投资过程中,国企也应不断优化资本结构,利用增量资金实现对资本结构的扩张,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工具;同时利用存量资本,实现对国企资本结构的战略管理,在确保资金流动顺畅的同时,也能够为国有企业的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国有企业应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
国有企业财务监控是确保经济业务按照既定制度运行的首要条件,它也是保证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国有企业应在内部成立专职的审计机构,负责对企业经济业务核算、内部实施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管,充分发挥监督对于规范财务核算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国有企业应聘请软件公司开发、设计综合性的软件,通过内部控制手段对经济业务处理进行有效的牵制与监督,例如,可通过设置登录账号、密码方式将财务核算与资金收支业务进行彻底的分离,避免因岗位设置不合理而出现资金被侵占的风险,提高国有企业资金安全性及降低财务风险。
(四)国有企业应不断培养财务管理人才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才成为企业转型中的关键要素,因此,国企要想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必须要对新型财务管理人才做出全面培养。首先,国有企业应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运行提供、培养优秀的财务人才,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国有企业应在引进人才时多以会计职称、资格证书等作为硬性的指标,并鼓励企业财务人员多参加各种会计资格证书、会计职称的考试,不断丰富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以便财务人员在日后运用所学的财经知识更好地服务于财务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唯有认清形势,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制度建设、人才引进等方式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使国有企业更好的发挥经济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与降低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满红.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探析[J].财经界,2020(10):139-140.
[2]孙丽杰.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转型浅析[J].商讯,2020(14):67-68.
[3]尚艳明.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思考[J].纳税,2020(13):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