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遗产地过度商业化问题
2020-10-20王思涵
王思涵
[提要] 通过对各红色文化遗产地所出现的“过度商业化”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商业发展与红色文化遗产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基于哈达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结合当地人文环境,提出红色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相结合、注重当地居民诉求、真实引导宣传等保护思路,以避免红色文化遗产地在保护发展中出现过度商业化问题。
关键词: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过度商业化;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6月29日
一、引言
近年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从重视“古代文物”、“近代史迹”向重视“20世纪遗产”、“当代遗产”的保护方向发展。红色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当代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热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做好红色文化遗产的妥善保护和合理规划,是当前城市规划者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正因如此,对于红色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工作大多围绕物质文化资源展开,从而忽视了对非物质文化资源即红色文化精神的挖掘。随着经济发展,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红色文化遗产地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现象。
二、红色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问题分析
(一)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商业氛围浓重。对于红色文化遗址,需要关注的不仅是经济利益,需更加注重的应是社会效益。但很多红色文化遗产用地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红色文化的挖掘与延续,对红色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破坏。
(二)红色文化遗产沦为商品推销的噱头,红色精神被滥用。红色文化遗产的内涵主要为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其原真性与完整性是其主要生命力所在。但在实际建成的部分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内,红色文化被设置成为了商业推销的噱头及幌子,打着红色文化的商业招牌处处可见,更有甚者许多红色文化遗产地的原住民全部被搬迁,原住民的生活空间变成了商业街,红色文化流失殆尽。
(三)对于红色文化遗产地的文化精神宣传不足或过度商业化宣传。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宣传越加重视,大多游客及学者通过历史记载、当地宣传产生对红色文化遗产地的第一印象。多数红色文化遗产地对于遗产地宣传有意识地强调遗产的原真性、整体性,依据其红色文化制定宣传视频、口号等。但当实地游览时,红色文化遗址遍布外来经营的商铺,这种差距使游客及学者难免产生红色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的认知。
通过以上三点,可总结现今红色文化遗产地过度商业化问题主要是由于保护规划方法、思路不正确而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一是经济开发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若在规划层面没有及时确定红色文化遗产地的文化价值定位,便会出现对于文化的传承缺失,最终导致了一些红色文化遗产地为达到经济效益而放弃文化效益。只注重经济开发,轻则会出现商业气息浓重、红色文化气息被商业覆盖;重则会使红色文化产地的文化遗址遭到不可修复的破坏,甚至使红色文化消失殆尽。二是本地居民与外来商业之间的矛盾。由于相关体制和法规不完善,在保护规划过程中缺少了有效且持续的调控手段,遗产地所在相关部门没有提出具有强制性且可操作性强的方案,造成外来商业发展模式侵入。原住民的生活由于商业入侵而被破坏,部分原住民迁出遗产地将遗产地内住宅出租,这样本应是红色文化传承者的原住民离开,大部分以盈利为目的的外来商户入住,对红色文化遗产地原真性发起了挑战。三是文化宣传与实地建设之间的矛盾。现今对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仅限于对其外在形式的研究而缺乏对内在精神的探索,部分红色文化遗产地对文化价值挖掘不深入,没有将文化传承作为主要思路,导致红色文化遗产地实地商业氛围浓重。红色文化遗产地的宣传与实地建设大相径庭,在建设中忽视对文化和历史的挖掘以及忽视遗产地原住民对美好生活的正当诉求。以上行为对红色文化遗产地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哈达铺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
(一)哈达铺红色文化形成的背景
1、哈达铺与“两场战役”。哈达铺镇位于陇南市当昌县境内,地处西秦岭和岷山西北部,四周與南河、阿坞三乡毗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军事枢纽和历史文化名镇。在举世闻名的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三大主力部队先后两次经过哈达铺。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在哈达铺发动了“成徽两康”战役和“岷洮西固”战役,并在哈达铺开展了扩红建政工作。哈达铺是决定红军长征命运的“重大决策地”,是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它以其特殊地位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哈达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我国长征历史的学习及长征精神的研究具有深厚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
2、如今哈达铺的形成。哈达铺是岷山东麓之福地,由于哈达铺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经济水平较好,因此红军在长征途中到达此地后资源得以补给。当地老百姓纷纷为红军长征贡献一份力,捐赠了大量食物、药品、衣物等。正因经历过这些令人永远铭记的事件,红色文化的基因才深深植根在哈达铺。现在的哈达铺是当地的人文情怀、经济文化条件与重大历史事件所相互交融而成,承载着别具一格的红色文化。
因此,哈达铺的保护规划在历史层面、文化层面、教育层面,乃至人居环境的优化层面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对今后其他红色文化遗产地的保护规划起到借鉴作用。
(二)哈达铺应对过度商业化问题探索。红色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商业化的问题是互相依存的,把握好商业化的“度”,处理好文化与商业之间的关系,适度的商业化会促进红色文化遗产地经济发展,并确保其物质文化资源得以存留是有积极意义的。如何利用科学的保护规划方法把握好商业化的“度”,并能处理好以上所提出的矛盾,笔者结合哈达铺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思路:一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相结合。政府部门对遗址及遗址周围建筑的使用、开发以及改造应提出严格的控制导则,明确各部门职能及管理权限,使保护规划制定时依据“法制”而非“人制”。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当地的历史传统和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促使哈达铺红色文化与商业发展的融合,并确保商业发展围绕其红色文化展开。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位于哈达铺镇中心的长征街上。哈达铺当地特色红军锅盔、红军凉粉等特色小吃是红军长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红色记忆,可在长征街中设置相关店铺。长征街上也可拍摄关于长征文化的影视或发行有关长征文化刊物等,以此极大发挥商业化发展对遗产地文化宣扬的积极作用,使商业开发成为传承和延续红色文化传统的推力,从而解决商业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二是政府主导遗产地发展的同时注重镇民参与。由政府主导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及深刻理解长征文化精神内涵,并对哈达铺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修缮工作,同时组织当地镇民进行培训,使镇民成为哈达铺红色文化遗产地的导游,特产商店、纪念品店、饭店等的经营者,从而使红色文化资源得到多元化利用,使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如哈达铺地理条件适于种植中药材,可在长征街设置特产店铺且不引进外来商铺,以此来解决外来商户与当地居民的矛盾,并以此措施为当地居民创收,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项措施将加强原住民在对遗产地进行建设与发展时的主导作用,且可以此限制商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避免过度商业化发展。三是文化宣传与红色精神并重。对于红色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不仅仅是对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更是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延续。近年来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不仅限于单一的景点开发,而是依托非物质文化资源从而对城市公共形象进行塑造,例如结合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绿地等城市的公共空间进行组织实施。哈达铺现今承担对长征文化宣传以及学习引导的部门是当地的红色文化博物馆,宣传窗口略有不足。因此,可在哈达铺镇东南各设置红军长征文化公园、“长征学院”,作为长征文化展示、传承的载体,以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及学者,提升其保护革命文物的责任感。(图1)
四、结语
红色文化遗产地作为红色文化精神的载体,不仅承载了历史文化的讯息,也承载着当地原住居民一直以来的生活文化传统,对这个区域来说,保护与传承当地红色文化是其重要的责任与义务。对于规划工作者来说,在进行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时,贯彻落实习近平“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要深刻理解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深刻内涵,不能只着眼于对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把握好商业化的“度”,要切实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使商业发展成为保护文化、传承历史的助推器,避免因过度的利益取向而造成红色文化精神的中断。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奕爽,童本勤.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策略探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2018.
[2]李欣鹏,司洁,李锦生.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中的过度商业化问题浅析——以台湾九份聚落为例[J].华中建筑,2016.34(9).
[3]王瑞.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研究——以六安市独山镇为例[J].城市建筑,2019.16(33).
[4]万生更.西北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
[5]吴超.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红色文化学刊,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