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急性胃痛患者31例临床观察
2020-10-20董海彦张双飞朱秋菊
董海彦,张双飞,朱秋菊
(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安徽 亳州236800)
急性胃痛是临床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疼痛剧烈等特点。针灸治疗胃痛疗效较佳,但临床研究多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对即时疗效报道较少。笔者在临床运用针灸治疗无器质性病变的急性胃痛,取得很好的疗效,尤其是针刺的即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亳州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就诊的急性胃痛患者31例,其中食滞胃肠型8例,寒邪犯胃型19例,肝胃气滞型4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15~75岁;病程最短0.5h~2.0h。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痛的相关标准诊断:胃脘部疼痛或触痛明显,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反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1];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疼痛时间0.5~48.0h;未采用任何药物治疗。
1.4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肺、心、肝、肾病变者;胃肠道器质性病变者;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者。
2 治疗方法
31例患者均采用针刺治疗。主穴取足三里、内关、公孙,寒邪犯胃者加胃俞,饮食停滞者加下脘,肝气犯胃者加太冲。操作方法:嘱患者取仰卧位,对所取穴位进行消毒,取0.30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华佗牌,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足三里针刺30~35mm行补法;内关针刺25~30mm,行提插手法时针感传至手指;公孙针刺25mm,得气后不采用任何手法;太冲、下脘针刺25~35mm,行提插捻转泻法;胃俞针刺15~20mm,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中间行针1次,3d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1]。痊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胃痛未缓解。
3.2 结果 留针5~10min后,3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67.74%(21/31);留针30min后,总有效率为100.00%(31/31);治疗结束后5h,总有效率为100.00%(31/31)。见表1。
表1 31例急性胃痛患者针刺即时疗效比较(例)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46岁,2017年11月26日初诊。主诉:胃脘部疼痛4h余。患者食生冷食物后,出现上腹部不适,继而疼痛剧烈,胃部绞痛,不能自行缓解。刻下症:双手掌指发凉,抱腹不能直立,喜暖喜按,腹软,上腹部压痛(+),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沉紧。取足三里、内关、公孙、中脘,针刺得气后,中脘、足三里行补法,内关行提插手法使针感传至手指,公孙不采用任何补泻手法。针毕,患者感觉疼痛明显缓解,留针30min后出针,患者疼痛基本缓解。
按语:患者食用寒冷食物后,导致寒邪侵袭胃脘,阻滞局部经络,使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寒主收引,故患者受凉后,抱腹不能直立;同气相求,故腹部喜暖;患者素体体虚,故喜按压;舌质淡、苔白、脉沉紧为寒邪犯胃征象,四诊合参,诊断为寒邪犯胃之胃脘痛。方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合治内腑”,故取足三里健脾和胃;内关、公孙为八脉交会穴,主要治疗胃、心、胸部疾病,具有和胃止痛的作用;中脘为胃之募穴,又位于上腹部,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诸穴合用,具有健脾和胃、通络止痛的作用。
5 讨论
胃痛在西医临床中常作为一个症状出现,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胃癌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的疾病。药物、应激反应、乙醇等被认为是急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其发病机制为胃黏膜屏障受到刺激或损伤,信号通过交感神经传至脊髓,导致疼痛发生。临床常对症处理,给予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等,但是多会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
中医称胃痛为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2],主要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寒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中医医家结合临床经验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另外,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法也可取得较佳疗效[3-5]。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合治内腑”,本研究所取主穴中,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具有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胃脘部疼痛;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主治心痛、胃痛、胸腹痛、忧郁等病证,内关通于阴维脉,具有和胃的作用;公孙为脾经络穴,有消胀满、止痛、解寒热的功效。“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公孙、内关配合应用能有效缓解胃部疼痛。陈锦锦等[6]研究认为内关与足三里、内关与公孙配伍治疗胃痛疗效较好;张奕秉等[7]研究认为足三里与内关配合可以增加胃肠蠕动,缓解胃痛;高洋[8]研究认为针刺内关和公孙对大鼠胃组织蛋白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这种作用是对整体调节的结果,是整体的、双向的、动态的,而不是单个的、单向的、静止的。
总之,针刺治疗急性、无器质性病变的胃脘部疼痛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但是在临床运用时,要仔细鉴别急性胃脘痛的原因,避免延误危重患者的治疗。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未设对照组,缺少客观指标的评价,未结合长期疗效进行评价。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设立对照组,开展相关动物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针刺对急性胃痛的临床疗效,探究针刺的作用机制,优化临床治疗方案,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可靠的依据,为解释经典中医理论提供有力的机制研究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