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孩高分报考北大“考古系”:忠于所爱,笃定前行
2020-10-20
事件回放
随着2020年高考落幕,各省考生成绩陆续公布,许多成绩优异的考生也被媒体相继报道。其中,湖南耒阳一位考生尤为受人关注。
她就是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的高分,取得了湖南省文科第4名的好成绩。
成绩出来当天,在场的老师无不激动,校长更是连夜带着校内50多位老师,乘坐9台车,带着烟花炮竹,跑了30多里路,到钟芳蓉的家乡报喜。
村民们也放起鞭炮庆祝,被网友评价“这才是真正的全村的希望”。
过了几天,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专业上了热搜,瞬间引发网友热议。
“学考古?就业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
“这种家庭还敢学考古,学经济它不香吗?”
“别傻了,姑娘,考古是最没‘钱’途的行业。”
“可惜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应该选个来钱的专业,改善家里的条件才对呀。”
在部分网友看来,考古是个冷门专业,肯定赚不了大钱,还可能找不到工作。
对此,钟芳蓉在采访中表示,对于未来的就业情况,她自己也有考虑过,因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来的基本生活应该能保障。
钟芳蓉父亲也回应说:“农村人最主要是担心钱的问题,但是她把金钱看得比较淡,我也认为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开心。”
舆情观察室
观点一:心有所爱,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心有所爱,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专业本无冷热之分,符合个人兴趣、适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就是好专业。当今社会日益包容多元,“00后”成长环境更加宽松自由,他们视野宽广,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加独立自信、注重个人兴趣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勇于也乐于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一旦选择了,也会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目标不断努力奋斗。
心有所向,梦想花开,未来可期。人生贵在专注,学习贵在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不仅有利于日后的学习和成长,也能为大学毕业时的择业以及以后人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忘初心,坚守理想,努力奋斗,就能在未来遇到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风景,在不同领域走上各自的成才之路,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角度二:别用你的眼界,丈量他人的人生
每每有类似的新闻出现时,“过来人”就会纷纷跳出来说,这个专业没有“钱景”,成年人的世界里诗和远方一文不值。
但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追求比物质享乐更宽广的世界。“诗和远方”在一些人看来一文不值,却可以是另一些人的毕生所求。值与不值,外人说了不算。
某个层面的“值得”,不能用大众有限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就像你能说樊锦诗先生的选择“可惜”吗?因为是一生热爱所在,所以在她的眼里,青灯黄卷不辞累,皓首穷经苦尤甘。
很多人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眼界,去衡量别人的人生。可是对于别人的人生,除了亲历者,任何旁观者都无权过问。人生而不同,也不必相同。短暂的一生,更多的时间是自我的独处,每一种选择都无关乎好坏。
我们可以旁观他人的人生,只是别忘了,尊重他人的选择和热爱,才是作为看客最体面的样子。
观点三:根据兴趣选专业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选择专业志愿,首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兴趣。当前,不少考生填报志愿,盲目跟风,填报他人眼中的“热门”专业,有“钱景”的专业,结果进入大学后,才发现专业根本不适合自己,从有“钱景”的专业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
钟同学坚持选择考古专业,而且做好未来的学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这难能可贵。专业选择、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不是一条设定好的直线,会受很多外在因素影响。近年,名校毕业、“热门”专业毕业的学生,只能找到很普通而不能“发大财”的工作,是十分常见的,其中不乏当初专业选择过于急功近利的因素。可见,如果盲目选择他人建议,而自己不感兴趣的“好专业”,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业发展,还影响未来的求职。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为钟同学的选择点赞。
观点四:她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钟芳蓉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樊锦诗的经历或多或少影响了她。追随偶像的脚步,做喜欢之事,为理想奋斗,这样的人生值得!要知道,理想从未有大小或尊卑之分,能够为了理想全力以赴的人,就是自己的英雄。况且,考古学专业关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不能仅凭“赚了多少钱”来计算价值。优秀人才倾向选择这样的学科,也恰恰说明社会对文化方面的需求在提升。对此,大家应该送上最诚挚的祝福,而非利用成功学的功利眼光,左右他人的选择。
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之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前者。每个人都有遵循内心、仰望星空的权利,让有梦者去逐梦,让“钟芳蓉”们遵从内心去生活、去奋斗,才是健康的社会状态。
观点五:自己的路要勇敢走
近年,部分专业由热迅速转冷是常见现象,正因如此,所以在报考专业时才不能盲目跟风。如果个人爱好能与工作紧密结合,那么幸福感就会大幅提升。更何况冷门专业竞争不太激烈,再加上个人的兴趣浓厚,愿意积极进取,就比较容易在这项工作上取得成功。我国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坐冷板凳、下“笨功夫”,且很多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钟芳蓉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影响而选择考古专业,这样的远大志向不仅不应该引来叹惋之声,而且应该大加赞誉。选择专业就应该以兴趣优先,不能人云亦云,完全被世俗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像钟芳蓉这样,勇敢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时文链接
别拿世俗眼光去评价别人的梦想
樊 成
对于考古专业来说,似乎每年只有高考考生填报志愿时,它才会“热”一把。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就热了起来。原因很简单,因为考古专业太冷了。一些网友纷纷劝钟芳蓉不要报考。对此,钟芳蓉表示,她是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对未来规划的考虑。其父亲也表示,“农村人最主要是担心钱的问题,但是她对金钱看得比较淡,我也认为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开心。”
我非常欣赏这对父女,也明白那些“好心网友”的出发点:一是,考古专业是个冷门、竞争力小,如此高分可惜了;二是,这个专业被普遍认为不好找工作,而且女孩家境一般,所以该报能挣钱的专业。
现实中,艺术类的考生的确大多家境富裕,出得起成本,也有家底抵御未来风险;而穷人家的孩子多选择好就业、能挣钱的专业。但如果说穷人家的孩子就不配读自己喜欢的专业,那我也是不同意的。总有一些人不那么爱钱,把爱好看得更重,有着超脱世俗的目标。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尊重并鼓励。我们少的是坚守梦想、为梦想而奋不顾身的人,最不缺的就是会赚钱的人。
看到这条新闻,我突然想到了《南渡北归》中的李济、夏鼐、董作宾等我国现代考古的先驱们,他们在那个贫瘠、战乱年代,不仅心无旁骛地踩着两脚泥游走在田间地头,还要带着文物、资料颠沛流离。为何在物质条件这么好的今天,我们反而冷落、鄙夷起这份事业了呢?再如钟芳蓉的偶像樊锦诗先生,自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那么,按照世俗的偏见,她这种上世纪的北大毕业生,是不是应该在大都市里养尊处优,才能说是“正确的选择”?
如果我们开始嘲笑梦想,给追逐梦想者的不是鼓励和支持,而是否定和打击,那需要反思和“重新考虑”的,恰恰是我们。
其实,钟芳蓉并不是不了解考古专业,她能举出樊锦诗的例子,就已经超过了99%的网友。钟芳蓉也表示,她将会考研深造,从事考古研究工作。我相信,她对考古专业的关注和了解,一定比那些“普通网友”多。更何况,近几年,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愈发得到重视,考古专业的工作条件和前景,也已今非昔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就表示,考古专业就业率并不低,和其他专业一样,同样面临人才竞争大的挑战。
近年,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很多毕业生,甚至是985研究生进入找工作阶段,乃至到了工作岗位上,仍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更别谈对此有过怎样的规划和准备。他们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就随波逐流,哪些专业热门、有前途就选哪些,以至于最后制造了自己不能掌控的人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丢掉梦想和兴趣,可能远比世俗意义上的“选错专业”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