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呐喊与行动哪个更重要”导写
2020-10-20安徽省阜阳市成效中学高中部付长芳薛朝玉
安徽省阜阳市成效中学高中部 付长芳 薛朝玉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一年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400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她虽然才十几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更入选《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
2019 年9月27 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积累的“绿色能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其中超4成“能量”由95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则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钦佩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有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选立场,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导 写
这是以情境为载体的新材料作文题,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考查的“四翼”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一、基础性。材料体现了基础性中情境的典型性。材料由两则新闻事件构成。材料一介绍瑞典少女为了环保而勇敢发声,成为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材料二则介绍浙江小伙所代表的“蚂蚁森林”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默默践行低碳理念,用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两者中前者敏于言,呼吁呐喊,以让更多的人关注环保;后者敏于事,用行动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都是真实的事实情境,而且内容是关于环保的。在审题时要注意导写中“以上两则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的提示,这意味着在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的情境对辩题展开辩论,而是必须围绕材料中的环保事件进行论证。
二、综合性。导写部分以此为背景,将两者的行为对立起来,要求考生就“呐喊”和“行动”哪一个更重要进行辩论。这是在真实的情境设置之上又增加了情境的复杂性。写作时要将环保、辩论、驳论综合起来,这既是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考查,也是对学生辩论稿写作的考查,同时也是对学生驳论文写作的考查。
三、应用性。设置“励志中学”辩论赛的具体情境,要求写辩论词。符合高考重视应用类文体的命题趋势,同时也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必修四“表达交流”部分有专题讲“学习反驳”和“辩论”。并且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如果学生有参加辩论赛的经验,那行文时应该会有亲切感,也更从容些。
四、创新性。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都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此则材料正是对学生这两种思维的考查。题目要求写辩论词,辩论词的写作一定要符合辩论赛的要求,完全围绕己方辩题展开。
佳作展示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安徽省阜阳市成效中学高三 冉金成
尊敬的评委老师、对方辩友:
大家好!
感谢对方辩友的发言,我方坚持反方观点“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对方辩友说“呐喊比行动更重要”,这是不是意味着:格雷塔·通贝里对自然真情的呼告可以让沙漠披上绿装呢?对方辩友须知:呐喊无法让白鳍豚重回长江,呐喊无法拯救濒危的北极熊,呐喊无法种出1.22亿棵真树……这些呐喊无法做到的事情,行动却可以让梦想照进现实。正如克雷洛夫所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现在,请允许我分三点阐述我方观点。
其一,真正有效的感化人之法在于行动,而不是呐喊。伟大的理学家陆贽曾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虽然瑞典少女格雷塔·通贝里在联合国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的精神可嘉,但真正因为她的呐喊疾呼而投身环保事业的人又有几何?反观浙江小伙沈均亮为代表的中国青年,默默种树,用行动带动千千万万人将沙漠变为绿洲的行为才更加可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行动比呐喊更有力量。
其二,呐喊总是空洞而脱离实际的,只有行动才能说明一切。自古以来,我国的有识之士就提倡“知行合一”,并主张人们“以行验知”。如果只是一味空谈,而不去行动,不去验知,就会给自己带来祸害。战国时期的赵括或许是出色的军事理论家,却绝不是合格的军事实战家。尽管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却没有实际行动作为支撑。最终,赵括惨死乱军之中并“光荣”地赢得了“纸上谈兵”的称号,实在令人唏嘘。而中国对环保所做的贡献更是扎扎实实的:三北防护林的建造成功阻止了北方的沙尘暴;塞罕坝人用两三代人的青春植树造林;毛乌素沙漠治沙人书写了“沙退绿进”的奇迹……这都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地球家园增添的一抹绿色。
其三,古往今来的伟大成就都来源于行动,与呐喊无关。我国有句老话,“妙语千篇,不如实事一件。”从雄壮的万里长城到威严的故宫博物院,从万里长征到浴血抗战,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到玉兔号月球车月背着陆……这一项项浩大的工程,这一次次伟大的成就,哪一个不是建立在切实的行动之上?哪一个又与所谓“呐喊”有着深切关联?若我们都只会呐喊而轻视行动,人类文明就不会有那么多让我们惊叹不已的奇迹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还说,“撸起袖子加油干”;闻一多先生也说:“别人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别人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定说。”中国还有句老话:“扯开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些都是在告诫我们要踏踏实实地为环保做事情,切切实实地为生态文明而行动。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行动比呐喊更重要”。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 评
本文有三点值得称许。一、真实情境的营造,现场感强。开头的“对方辩友”“对方辩友须知”等等称呼语的使用,文末的“我方坚持认为”等观点的阐述,让读者有强烈的代入感,如身临其境,好似在辩论赛场。二、条理清晰。主体部分“其一”“其二”“其三”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由材料中环保出发,但又不拘泥于环保,层次井然,主题深刻。三、文采斐然。排比句的使用,三个“呐喊无法使……”,有强烈的气势和感召力,非常符合辩论稿的特质。名言的引用,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既有领导人的,又有文学家的;既有文学性强的,又有乡间俚语,通俗易懂又高雅深刻,将“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这一道理阐述得深入浅出,极具感染力。
呐喊,使之不惮于前驱
安徽省阜阳市成效中学高三(11)班 顾 权
尊敬的各位裁判、对方辩友:
大家好!
感谢对方辩友的发言,我方坚持正方观点“呐喊比行动更为重要”。
以浙江小伙沈钧亮为代表的中国青年默默为“蚂蚁森林”积聚绿色能量纵然是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最好实践,但是,倘若没有瑞典少女格雷塔·通贝里“保护地球”的呐喊,没有环保人士的奔走呼告,又怎会有如此尊重、保护、爱护环境的行动者,又怎能将环保理念传递给众多的人?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呐喊,是一种发声,指明未来的方向。
“登高而招,则见者远;顺风而呼,则闻者彰。”声音,在社会中是极具感染力和传递性的。正如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推动,正确的行动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否则就会南辕北辙。而呐喊便是其指向标。“中国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这些环保日子的设立正是一种呐喊,一种呼吁,一种饱含忧虑的劝告。而格雷塔·通贝里的每一句环保宣言都将引起人们的深思,让我们正视我们的地球,重新审视自己麻木的内心。而对方辩友认为沈钧亮的实际行动才是真正为环保做贡献,但联合国对沈钧亮的颁奖,媒体宣传所做的工作,恰恰就是一种呐喊,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学习,让蚂蚁森林推行的“积攒绿色能量”行动蔚然成风,这就是呐喊的力量,这就是呐喊为环保所指明的方向。
呐喊,是一种聚焦,积攒突破的能量。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正是一只只歌唱的鸟,才汇聚起了如此多的环保人士;正是一声声的呐喊,才有了今天人们对于环保的自觉行动。于环保如此,于国家更是如此。中华民族的发展亦是在无数有志之士的大声疾呼之下,才有了如今更加壮丽的篇章。当中国男排获得冠军之时,北大学生走出校园,摇旗呐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让多少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为祖国的发展与富强而奋斗;当中央作出“全面脱贫”的指示与呐喊,一位位驻村干部,一批批扶贫工作者深入贫困地区,为决胜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全国各地喊出“抗疫必胜”“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口号时,每一位中国人坚守抗疫的岗位,汇聚全国之力以抗疫,并最终迎来了久违的“春天”。倘若没有那一声声发自内心、感于肺腑的呐喊,又怎会有万众一心的行动?怎会有那种举世惊叹的中国力量?
我方倡导的呐喊,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催人奋起的呐喊,它更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觉醒。恰如毕淑敏所言:“呐喊是必须的,即使无人听见,回声也将激荡久远。”唯有呐喊,才能真正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呐喊比行动更重要”。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
点 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标题“呐喊,使人不惮于前驱”,化用鲁迅的句子,让人深思,感受到呐喊的力量。开头用让步论证,两个反问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奠定了整篇文章“呐喊比行动更重要”的基调。主体部分两个分论点,在并列中层递,将环保的呐喊上升到中国各个方面的呐喊,并且紧密联系当下疫情热点,让读者有强烈的现实感。结尾部分回归理性,让人思考我们该有怎样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