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实现临床诊断的诊断价值

2020-10-20朱建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骨关节后处理四肢

朱建亚

(苏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江苏 苏州 215009)

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多由外力作用所致。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私家车数量在不断增多,因交通事故所致的各类骨折疾病发生率也呈现出组间递增的趋势。在临床上各类骨折疾病中,四肢骨折十分常见,会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应加以重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精确的诊断对于四肢骨关节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1]。但是,目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在四肢骨关节患者诊断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易发生漏诊或误诊等情况,影响患者的治疗。为此,本文针对性研究了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通过对照比较的方式对不同检查方式下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了比较,希望能够为广大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些许帮助,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确诊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中抽取64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处理,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入院并确诊的3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入院并确诊的32例患者设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经手术确认为四肢骨关节骨折,并以此作为金标准。实验组中,男19例(59.38%)、女13例(40.62%);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2.68±5.26)岁;其中腕关节骨折患者9例、肘关节骨折患者12例、髋关节骨折患者6例、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6例;其中因车祸致骨折者22例、摔伤4例、重物砸伤5例、其他病因1例。对照组中,男17例(53.13%)、女15例(46.87%);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2.53±5.29)岁;其中腕关节骨折患者7例、肘关节骨折患者11例、髋关节骨折患者5例、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9例;其中因车祸致骨折者18例、摔伤5例、重物砸伤6例、其他病因2例。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和致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数据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无意义,P值大于0.05,可以进行比较。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存在骨关节活动受限情况;所有研究对象均意识清晰。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病史;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选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ULTIX MT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DR)进行检查,扫描后采用A/D技术将数字化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胶片打印。

实验组患者选取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Optima CT660检查仪进行临床诊断,设置相关仪器参数(电压:120kV;层厚:5.0mm;重建层厚:1.25mm;重建间隔:0.8mm;骨窗:osteo)后进行临床检查,并将扫描后将所得图像传送至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三维成像、多平面重组和表面阴影显示等技术进行处理。

1.3 评定标准

记录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阳性诊断率和漏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差异,计数指标采用[n(%)]进行表示,并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指标则应用()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后若P值小于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采用不同检查方式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差异

经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验证比较后发现,两组研究对象的诊断阳性率和漏诊率差异较大,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采用不同检查方式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差异

3 讨论

四肢骨关节骨折属于临床上发病率极高的骨科疾病,一旦出现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症状,还会对患者的四肢关节活动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一般来说,外科手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较常见,优质的外科手术有助于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有研究发现,若术前检查出现问题,导致漏诊或误诊等情况的出现,便有可能对患者的手术效果造成影响,不仅有可能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还有可能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2]。从这一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精确的临床诊断对于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针对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诊断方式多为DR检查,该检查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和花费低等优点,并弥补了传统X线检查方式辐射量大的缺陷,受到广大骨科疾病患者的青睐。但大量研究结果证明,DR检查缺陷明显,易受到结构重叠的影响而无法清晰的显示病变组织,且该检查方式精度较低,无法观察细小与隐匿骨折的情况,漏诊与误诊概率均较高[3]。为此,本文研究了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实验组患者诊断阳性率要高于行DR检查的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漏诊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了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优质效果。邹婷婷学者的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具有分辨率高和检查速度快等优点,能够对骨碎片和骨折线进行多角度图像观察,从而使诊断图像更加具有立体感,有助于医生更加准确的判断患者的骨折情况和类型[4]。另有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诊断中效果,能够观测到隐匿性骨折,有助于患者减少临床误诊或漏诊情况,有助于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升。肖琼学者的研究则指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对骨折位置移动情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有助于医护人员后续治疗的开展[5]。

综上所述,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极高,能够有效诊出患者是否患有四肢骨关节骨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骨关节后处理四肢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跟踪导练(四)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骨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基于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排放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螺旋CT对106例骨关节损伤的诊断分析及临床研究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