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明校园 提升文化内涵
——记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2020-10-20李虎善甘肃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李虎善 (甘肃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创建文明城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更是一项合民情、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惠民工程。自2018 年新一轮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紧扣“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创城总目标,坚持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制定了“做文明学生、建文明校园、创文明城市”的创文机制,开展了校园文明“十大行动”,让文明成为一种力量,让文明成为一种品格,让文明成为一种素养,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以提升办学品质,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一、理想信念教育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校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三化”系列理想信念教育行动。
一是“理想教育”主题化。学校非常注重加强师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会有不竭的奋斗动力。学校实施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三种境界”和“做五种人”的教育活动。即“自强不息的人生境界、至善至美的内心境界、博爱和雅的思想境界”;要求全体师生要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并且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争创“党员先锋岗”“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和“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二是“五师四有”常态化。学校结合“修师德、正师风、践师行、强师能、铸师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了“党旗下宣誓”“理想信念演讲比赛”等主题活动。三是“三全育人”制度化。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了“国旗下主题教育”“推优入团”“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活动。
二、核心价值观实践行动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价值追求和文化理想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系统完备,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在价值取向和目标方向上的“最大公约数”。我校通过“三进”“三入”总体设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扎根、开花和结果。“三进”即让核心价值观“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学校组织编写了校本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并要求所有课程必须要在教案和教学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内容,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进行“一分钟宣讲”活动;通过“道德讲堂”“名师讲堂”“家长讲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入”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学校通过“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核心价值观识记”抽查活动让其“入脑”;通过“中华经典诵读”“中国梦,我的梦”“网上祭英烈”等活动让其“入心”;通过“五好小公民”“美丽兰州,我可爱的家乡”“十四岁,让我们扬帆远航”“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学雷锋,树新风”“三爱三节”等活动让其“入行”。
三、志愿者服务行动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不仅体现了理想信念教育所注重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而且最能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广泛参与,在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组织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四送”活动。即“送服务进社区”活动、“送温暖进敬老院”活动、“送教进学困生家庭”活动、“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精神,处处体现了我校师生高尚的奉献精神和文明风范。
四、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行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校一直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系列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成为师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晨诵“每日一诗”、午读“名著经典”、暮省“摘抄反思”;“读书节”“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赛”“朗读大赛”等活动,在我校掀起了学国学、读经典的热潮。并且,“戏曲进校园”“武术进校园”等活动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文明礼仪传递行动
文明行为,有你有我。开展“文明礼仪规范月”活动,让学生学《规范》、知《守则》、懂礼仪;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全家行”活动,将“正家风、立家德、兴家业、优家教”渗透于家校教育的全过程;开展了校园“四好”评比活动,即:“新时代好党员”“新时代好教师”“新时代好少年”“新时代好家长”。架起了传递文明的桥梁,让文明之风吹遍校园、吹进家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六、关爱师生帮扶行动
助困帮学,爱心浇灌。学校组织开展了教师“三帮扶”和学生“四关爱”行动。教师“三帮扶”活动,即:优秀党员帮扶普通党员、党员干部帮扶普通群众、骨干教师帮扶普通教师。通过“三帮扶”活动帮助普通党员、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并且通过对困难家庭教师的帮扶,让他们渡过难关,感受到党和集体的温暖。学生“四关爱”活动,即:关爱困难学生、关爱弱势学生、关爱农村学生、关爱残疾学生。对残疾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耐心疏导。关注个体,关爱生命,撒播爱心,传递温暖,真正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学生在充满爱的集体里快乐成长。
七、师德师风建设行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我校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大力开展“五师四有”和“四个统一”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要求的“二十四字”标准,即:“和雅干净,爱岗敬业,博爱学生,治学严谨,规范施教,率先垂范”。并制定了“四个着力”措施,即:“着力提高思想认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深化价值引领、着力完善评价考核”。增强每一位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入心见行”;通过顶层设计,健全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做到“有章可循”;教师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到“为人师表”;通过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明确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做到“防微杜渐”。
八、文化建设育人行动
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聚焦“博爱和雅”主题,秉承“自强不息,至善至美”宗旨,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学校开展了“5+2”的“创新+”文化建设育人模式。一是创新文化育人理念,推进“两个融合”。即深入推进思政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深入推进德育与美育相融合。二是创新文化育人载体,打造“两个品牌”。学校加强文化育人载体建设,打造了“科技创新”和“精品社团”两大文化育人品牌。三是明确文化育人使命,继承“两个传统”。学校坚持传承学校优良的文化传统,继承发扬“艺术特色”和“阳光体育”两大传统优势。四是激发文化育人活力,调动“两个主体”。充分发挥名师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五是彰显校园文化引领力,发挥“两个影响”。学校十分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内在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外在影响。
九、校园环境治理行动
校园是我家,美丽靠大家。学校提出了建设“四化四园”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即通过“绿化、美化、亮化、优化”四个方面的具体行动,实现“美丽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四大建设目标。事实上,学校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获得了兰州市五星级“平安校园”称号、兰州市“书香校园”称号、甘肃省“文明校园”称号。目前,学校的“美丽校园”建设正在进行中。通过营造整洁、舒适、优雅充满魅力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生活场所,凸显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为全体师生提供了有品位、有内涵的精神家园。
十、生命教育保护行动
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觉醒生命意识,懂得生命坚守的意义。因此,学校针对近年来中小学生突发的安全事件和轻率行为,把生命教育放在了学校教育举足轻重的地位,牢牢把握“没有生命、何谈教育”的基本原则。学校实施了“生命教育+警示教育+安全演练”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例如:学校要求把“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尊重他人”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活动;通过警示教育,学校通过邀请相关人员,如“法律工作者进校园”“交通安全教育”“预防校园欺凌教育”“模拟法庭”等活动,讲案例、讲法律等,现身说法,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珍爱生命;通过安全演练,如“消防防震疏散演练”等活动,教会学生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总之,我校推行的校园文明“十大行动”,落实了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本要求,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近年来,我校喜讯连连、捷报频传,先后获得了多项大奖。2018 年,学校获得“甘肃省文明校园”称号;2019 年,获得兰州市政府颁发的“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0 年,获得“兰州市教育局系统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学校连续八年获得兰州市“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奖”、连续七年获得西固区“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2019 年,我校七年级学生黄丽媛同学被评为甘肃省“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