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奋斗者"系列报道之四十六用无尽的热情书写闪光业绩

2020-10-20

北广人物 2020年39期
关键词:顿珠伊斯林森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据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整理

李林森:燃尽生命书写忠诚

当过教师、检察官,也做过村党支部书记、乡长,无论在什么岗位,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林森始终情牵百姓。

“我是洪水冲出来的干部!”李林森曾自嘲。但在宣汉县五宝镇两万多名乡亲眼中,这个曾经的镇党委书记就是他们不折不扣的“救命书记”!

2004 年9 月,达州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五宝镇数万名群众面临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严峻考验。时任镇党委书记的李林森率领干部群众奋战三天三夜,两万多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伤亡。2006 年2月,他来到更偏远的万源市任职,后改任组织部部长。

万源当时是国定贫困县。针对一些村级班子受家族势力、宗派势力等影响,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李林森提出“四评村官”,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村级换届中的贿选、拉票和家族、宗派势力介入等问题,这一经验被推广至全省、全国。

“组织部是个渡人的梯,就是要树立重基层重边远的用人导向!”这是李林森常说的话。李林森任组织部部长的近5 年时间,18 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受到提拔重用,11 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乡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级部门,18 名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的基层干部进了机关。

2009 年7 月,李林森腹泻不止,几近虚脱,被送进医院。诊断结果:肝癌晚期!此后,他仍坚持工作,哪怕被剧烈病痛折磨得脸色发黑、身体浮肿,只要完成一项工作,李林森就立刻容光焕发。

2011 年7 月31 日,四川达州市中心医院。一场紧张全力的抢救,仍然没能把他留住。42 岁,正值壮年,李林森匆匆走完了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旅程。他像一颗流星,一划而过,却刺破苍穹,发出最耀眼的光;他似一束焰火,转瞬即逝,却留下永恒,放射最壮丽的美。

赛福丁· 伊斯热依力:刻苦钻研永不停

“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这是新疆中泰集团托克逊能化公司电石车间值班长、于田县中泰东展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车间主任赛福丁·伊斯热依力的人生信条。

“80 后”奋斗者赛福丁·伊斯热依力出生在农村,从小与爷爷相依为命,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2009 年,他成为新疆中泰集团托克逊能化公司的一名出炉工。

刚分到班组时,赛福丁·依斯热依力是唯一的少数民族员工。因普通话水平不高,他向别人请教问题时只能理解个大概。他勤奋学习普通话,努力钻研技术,向老师傅请教,一有时间就泡在电石炉旁琢磨怎么出炉省力、怎么快速地堵住炉眼。不到一年时间,他成为班里出炉工中的佼佼者,担任了出炉组长。

一次当班期间,赛福丁·伊斯热依力与同事们遇到了炉眼不出电石的难题。赛福丁·伊斯热依力连吃饭的心情都没有,一连几天都在与大伙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只要我们每班都出7 到8 炉,电石炉整体就会稳定,也就不会出现出炉困难、炉眼堵不上的问题了。”有一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大家这才恍然大悟,班组因此规范了出炉次数,起到了很好的改进效果。

2015 年,为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安全系数,公司决定安装半自动化出炉机械手。赛福丁·伊斯热依力表示:“科技在进步,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做一个不过时的出炉工。”他带头行动,跟着半自动化出炉机械手安装人员学习设备操作和维修技术,并手绘机械操作流程图,为机械手操作和维修奠定了基础,让更多饱受高温炙烤的出炉工从高温炉前走进了计算机房。

2017 年,赛福丁·伊斯热依力作为全国劳模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深造。他说:“劳模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要做一名永不过时的出炉工,今后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尼玛顿珠:带领群众脱贫是“头等大事”

“作为书记,带领牧区群众一起致富是我的责任!”尼玛顿珠是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党支部书记,1965 年,他出生在抢古村一户普通牧民家里,从小放牧的他,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村里平均海拔4600 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差,日复一日靠放牧维持生计。”

尼玛顿珠自从当上了抢古村党支部书记,就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当作“头等大事”。2012 年,村里利用集体资金开设了一家茶馆;2013 年,投资50 万元开商店,第一年便实现了20 万元收入;随后,村里又办起了修车厂……抢古村从过去单一传统牧业发展到多种小产业并存,村民人均收入也有了一定提高。

2015 年,抢古村被列入全县牧区改革试点村。尼玛顿珠带领村两委班子整合零散的专合组织成立了“抢古村牧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现了由过去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村里71 户256 人主动申请加入合作社。2016 年,抢古村实现纯收入近130 万元,他们将其中的105 万元用于牧民分红,分红依据是牧民的参股比例和全年总工分。

在尼玛顿珠带领下,合作社确立了“劳动力统一安排、草场统一管理、畜产品统一购销、经营收入统一分配、无劳动力和孤寡老人统一供养、在校生统一记分”的“六个统一”运作模式。村里整合资金,用于扶持农牧、水利、扶贫等涉农项目,很多村民还从单纯的牧业生产中解脱出来,就近就便从事修路、建围墙、搭建温室等方面的施工……

2017 年,抢古村成为改则县第一个脱贫摘帽的村子,全村人均纯收入在不含政策性补助的情况下达到14701 元。尼玛顿珠带领村两委将总收入82%分红给群众、4%用于扶持无劳力和孤残老人、6%作为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基本报酬,其余8%留作合作社的风险资金和周转资金。2018 年,全村各项产业总收入达到339 万多元。

2018 年12 月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尼玛顿珠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他还获评“西藏牧区改革的‘排头兵’”。

航天科技“神舟”团队:探索太空逐梦航天

“神舟”团队作为负责我国所有载人航天器研制设计工作的主力军,是我国创新发展载人航天的“国家队”。工程立项伊始,他们就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载人航天技术创新和跨越践行科技强国理念。

上世纪90 年代初,为了尽快发射我国第一艘神舟飞船,“神舟”团队采取并行工程方法,同时研制四艘初样船,分别考核飞船力学、机械、热和电性能。从那时起,团队几乎每个周六都召开一次综合调度会,一起研究解决问题。仅1998 年就开会42 次,解决了2000 多个问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验证,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1999 年11 月20 日凌晨6 时30 分直上云霄。

2003 年,神舟五号飞船已经运抵发射场,但航天员所用的座椅缓冲器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上级决定用新型缓冲器替代原有型号。这是一个把安全留给航天员,把风险留给科研人员的方案。“神舟”团队临危受命,临时组织突击队集中攻关。从方案到生产,从部件测试到整舱试验,仅用两个月就研制出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的座椅缓冲器,并在发射前安装到位。

2016 年,为全面验证天宫二号补加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验证飞行器间的补加流程并获取关键数据,“神舟”团队组织搭建了系统间补加综合试验平台来模拟真实太空环境。为了吃透每一个细节,团队设计了极其详尽的方案,确保每个工况都能准确模拟太空环境,经过20 多天的奋战,试验顺利完成,获取了极其宝贵的数据,团队也用自己的创新破解了在轨补加的关键技术难题。

每一份成就、每一次突破,都体现了“神舟”团队对初心的坚守和对事业的执着。很多人没有时间陪伴父母妻儿,而是舍小家、顾大家,为载人航天梦想砥砺前行。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梦圆任重道远。为了建好中国的空间站,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坚实,“神舟”团队将不断奋力前行。

猜你喜欢

顿珠伊斯林森
林森:现实,充满文学张力
扎西顿珠
国家一级编剧尼玛顿珠:坚实的书写造就“情满草原”
伊斯卡刀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普布顿珠的当代译师梦
皮匠次仁顿珠
一路踽踽独行
伊斯卡 创新永无止境——访伊斯卡刀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孙庆丰先生
EMO HANNOVER 2017之伊斯卡
一路踽踽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