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赛感受技术进步的快速

2020-10-20

北广人物 2020年39期
关键词:妹子

眼下网络兴起的各种直播非常盛行,最近,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陈赛参加了一场网络平台的直播过程,感觉很受教益。她在微信中说:“受教!从技术到艺术的差距都不是一星半点,也非一日之功。要追上时代的脚步,可能不只需要全力以赴的态度还需要激增裂变的速度。”

马丽/供稿

□记者彭立昭

陶玉玲,1934 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毕业于华东军政大学。代表作有《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没有航标的河流》。2005 年凭借电视剧《张培英》获第5 届金星奖电视剧优秀演员奖,同年获中国电影表演学会授予的“百位优秀演员”称号,国家人事部、广电总局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第33 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2017 年获第16 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有一种女性,天生的一股子柔性,让人一见,就有暖暖的温度,款款地朝你袭来。眼神含着关怀,嘴角带着微笑的,如春雨润物,如清泉流淌。比如电影《柳堡的故事》中清纯甜美的“二妹子”,如一首田园诗,叩开了许多观众的心扉。

当年,著名表演艺术家陶玉玲在《柳堡的故事》中饰演二妹子,总共台词才208 个字;在《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演春妮,也只有两场戏,但“二妹子”和“春妮”,依然是那一代人心目中的“红色恋人”。

前不久,中国电影博物馆迎来2020 开放首日,在央视“云见光影”的直播节目里,我们再次见到“二妹子”,她笑靥甜蜜,风采依旧。作为曾经享誉全国的电影演员,陶玉玲纯美的样子依然储存在不少人的记忆里,尽管她如今已是86 岁高龄。70多年的文艺生涯,重叠在甜美的光影时光里,充满诗的张力,也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章节。

【军大生涯】14 岁的她,这样被“推”进军大之门

陶玉玲从小就是一个乐观的孩子。在二姐的影响下,她从小喜欢文艺,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家乡镇江解放,解放军宣传的“自力更生”,这四个字对她太有诱惑力了!她去观看解放军文工团演出的舞台剧《白毛女》《血泪仇》,看得热泪直流,心中萌生了要当一位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的想法。后来,恰逢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在镇江招生。“大学”,这是多么诱人的字眼。她瞒着妈妈就与几个同学一起跑去报名参加华东军政大学的考试,想读书,想自己工作养活自己。

考官问她,多大年龄了?她虚报年龄说,18!这样,她很幸运地被录取了。其实她只有14 岁,就正式参军了,从此开始了军人生活。很快,她和那些不到年龄的“红小鬼”,编成一个青年队。经过几天的集训,他们一行先出发到苏州,又从苏州到无锡、常熟。条件是艰苦的,住的是双层床,吃的是小米饭,对出身江南的孩子来说已经是很苦。每天五点起床,10 分钟必须打好绑腿,生活很紧张,后来又从常熟军大驻地到达南京的华东军大,400 多里路步行军。

那时候,有几个男生吃不了苦,偷偷地跑了。她却喜欢上了军队生活,感觉在军队的生活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生活彻底改变了。如果她也吃不了苦跑了,也就没有后来的《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的辉煌,没有二妹子与春妮的家喻户晓。

“这张长辫子的照片能留到现在,真是好珍贵啊。”那时的她青春靓丽。她说,当年迈入华东军政大学,先上了半年的预科。军大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紧张的生活节奏。开学第一天,就听校长陈毅元帅讲了第一课“为人民服务”。

“我把陈毅校长的话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在小本本上,铭刻在我的心里,它是我的座右铭。我深感到军大像革命的熔炉一样,把我从幼稚的孩子哺育和磨炼成为一个革命战士。”

在军大,她唱的第一首歌是《解放区的天》。在她的心里,解放区的天就是明朗的天。在军大,她开始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等课程。在那里,她树立起了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初步具备了军人的气质。

在接受部队半年期间的各种训练后,组织上根据她的特点,送她到军政大学文艺系戏剧队学习。首先学习的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她说,“我们在文艺系首先学习的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次排练的节目是《黄河大合唱》,它启示和激励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更为幸运的是,陶玉玲17 岁时,被调到向往已久的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担任演员,从此结束了华东军政大学的学习。

【带职下连队】短暂的半年打下生活基础

解放军艺术剧院可谓是人才济济,有许多名导、名演员,而且剧院还不断邀请名师来,包括苏联的名师来给陶玉玲他们上课。可以说,陶玉玲一下子走进了一个艺术圣殿。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陶玉玲开始上台演大戏,先后担任了话剧的主角与重要角色。

陶玉玲主演的第一个话剧是《人往高处走》,一上来就演女主角秀梅。《刘连英》是她主演的第二部话剧,人物塑造比较成功。《东海最前线》是她话剧成名作。该剧从1958 年一直演到1962 年,演出了一百多场。她与男主角的剧照,还上了《戏剧报》的封面。在话剧舞台上,陶玉玲经历了多方面的是艺术磨炼。

其实在解放军艺术剧院,陶玉玲并没有立即上台演出,而是首先到山东的农村带职下连队当兵。在那里,她同战士们一起训练,摸爬滚打,教战士们识字,帮助连队搞宣传,更重要的是,她和老解放区的老乡同住在一起。那时候农村没有电,生活相当艰苦,但她体验到了老解放区人民的情感。虽然那段带职下连队的生活只有半年时间,但使她熟悉了农村,而且帮助她理解了老解放区的人民是什么样的,为她今后出演《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柳堡至今还有故事】王苹导演点拨她:“二妹子,给我们加点糖”

陶玉玲与大银幕结缘,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1958 年,著名导演王苹接手《柳堡的故事》后,黄宗江、吴石岩向她推荐了当时已是解放军艺术剧院话剧演员的陶玉玲。

不巧的是,当时陶玉玲正在各地巡回演出。王苹导演为了早日见到她,从南京到杭州,又从杭州到舟山,终于在舟山“截住”了陶玉玲。然而,当她第一次见到陶玉玲时,很是失望。原来,陶玉玲由于经常熬夜演出,疲劳过度,眼睛肿起了一个大包,整个脸都有些变形,同行的人见了都认为陶玉玲不是饰演二妹子的最佳人选。但王苹却感到陶玉玲尽管“不美”,但气质不错,再说跑了这么远,就这么放弃也有些不甘心,便给陶玉玲拍了些照片带了回去。同事们看了照片后幽默地说:你在全国到处找演员,怎么找了这么一个“独眼龙”。但王苹对这个“独眼龙”却很上心,她把陶玉玲与饰演“二妹子”的其他人选比较来比较去,最后觉得“二妹子”角色还真是非陶玉玲莫属。

影片拍摄前,陶玉玲与饰演“我爹”的康天生同志一起跟老乡们学划船,跟当地姑娘们学割麦子,还利用业余时间帮姑娘们补习文化,正是这种朝夕相处的生活使她深深地体会到了柳堡姑娘们的真诚和朴实,演起戏来也显得得心应手。

在导演王苹细腻抒情的风格指导下,“本色得什么也不懂,什么镜头,什么近景、远景,一概不知”的陶玉玲演起二妹子的表现才更为本色。导演王苹只要一点拨,她就立马能悟出什么来。而王苹导演点拨最多的要算那句“二妹子,给我们加点糖”。

直到数十年后,谈起当年演二妹子第一个镜头的情景,她还是不知不觉地将自已当成了二妹子。“柳树、小河、一条小船……我的背影,我跟我爹就这样划着船出来了,慢慢地上岸……上岸以后,听到有人在唱歌,实际上是在帮我们家修房子……我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也没见过这么多解放军,这么多男孩子,一上岸一看这么多,就很不好意思地从这些部队的中间这么低着头走过去了……”

戏中陶玉玲的话很少,但她凭着自己的聪慧灵性给观众留下了永远的清纯与甜美。

“那么,你在演‘二妹子’时,谈恋爱了吗?”陶玉玲听了又开心地笑起来。

“没有,当时我们在部队要求严格,是不准过早谈恋爱的。很多观众后来给我写信,以为我跟副班长,戏里是一对,银幕下也是一对呢。可你不知道,我们的副班长年龄比我小很多,我22 岁,估计他才17 岁左右。但我们是好朋友,处得非常好。那个时候女孩子找爱人,希望找一个年龄比自己大一点的,找一个可靠的。后来,我遇到了黄国林,他是南京话剧团的演员,我们经常在一起排练,所以来往多了便有了真感情。他也是主演,有艺术天赋,但后来他不愿意演戏了,喜欢干些行政事务工作,如组织大型的文艺演出,搞全民体育运动会等,后来他就被调到总政文艺处去工作了。我们两个结婚是在困难时期,婚礼非常简单。记得结婚的当晚,我就跟随剧组去外地拍电影《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去了。”

陶玉玲也凭借“二妹子”的形象,人气开始“大丰收”,也让她的感情如繁华般绚烂,最终完美盛开。可以说,这部剧成了她一生的转折点。

值得一提的是,柳堡至今还有故事。《柳堡的故事》当时是在江苏省宝应县柳堡乡拍摄的,后来柳堡乡成立了“二妹子”女民兵班,被江苏省命名为模范民兵班,请“二妹子”陶玉玲当名誉班长,已十几届了。

陶玉玲几乎每年都要来到柳堡参加相关活动,电影《柳堡的故事》使柳堡成了陶玉玲的又一个家乡。

【多面手“春妮”】生活没有“苦”只有“甜”

《霓虹灯下的哨兵》中,陶玉玲饰演的纯朴健美、感情真挚、既坚毅又温柔的春妮,最令人难忘。

“指导员,他是把部队的老传统扔掉了,把解放区人民的心意给扔掉了,把自己的荣誉扔掉了!”《霓虹灯下的哨兵》中,念信的春妮,不换气,不停顿,一句比一句高,至今印象深刻。

在短短的三场戏中,如何演好春妮?陶玉玲下了“真功夫”。记者翻阅陶玉玲老师写的长文《激情、分寸、体现》,里面有她很多闪亮的创作火花。此时,她在艺术上更趋成熟,她深深地体会到,不能光研究自己的角色,还要分析对手,要正确地理解陈喜,掌握了陈喜的分寸,春妮的分寸才好掌握。所以她并没有局限剧本中有的内容,而是构想了远远大于剧本的潜在相关内容,比如,在她与陈喜的感情线上,有青梅竹马的爱情,有在家乡的共同战斗的生活……

拍摄完《霓虹灯下的哨兵》回到前线话剧团,陶玉玲和原来完全不一样。每次去巡演,装车、抬布景,去食堂帮厨,她一概不落;下连队时,她悉心帮战士们洗衣服,洗袜子,又洗又补,有时干到深夜,永远是乐呵呵的。有一次去南京火车站慰问演出,正是大夏天,热到40 摄氏度,大家待在树荫下乘凉,战士们认出了陶玉玲,要她演出,陶玉玲马上就出场了,她在闷罐车中给战士们朗诵,从车头一节一直演到车尾一节,共有十几节,激情洋溢,鼓舞士气。

时光匆匆,“文革”中,陶玉玲一夜之间被扣上好几顶罪名。她所扮演的二妹子和春妮,也被定为“干扰和腐蚀我军革命战士、瓦解部队战斗力、破坏部队纪律的中坚人物”。她被迫脱下穿了20 年的军装,来到南通晶体管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多年后,她很感激这段生活,她说,那个时候,生活确实很苦,但没有“苦”只有“甜”!她不无感恩地说,自己刚干流水线时很不适应,是工人师傅们主动地手把手教她,并经常替她顶班,让她累了就歇歇,她家的孩子得了很难治的百日咳,是工友们不仅帮她跑医院,而且拿了各种偏方来给孩子治病……

再后来,陶玉玲调到南通文工团担任副团长,她亲自带队到各地演出,非常辛苦。那时生活条件很差,晚上常常是全团挤在后台过夜,陶玉玲除了负责排练等业务外,还要负责联系演出、装车、装船、拉纤,有时还协助炊事员买米、买菜、煮面条。

“我的这一段生活其实比工厂还要辛苦。但是我感到大家心很齐,干得很起劲。后来我们排演的话剧《常青草》、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参加省里汇演得到好评……”她说。

【重穿军装】“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1978 年,陶玉玲重穿军装,被调进八一电影制片厂。在44 岁时重返演艺界,昔日明星的辉煌已是过眼云烟,此时的她已经有14 年没拍电影了,一切都得从零起步。一开始,只是在一部影片中扮演一位仅有一个特写镜头的群众角色,后来,虽陆续参加了《奸细》《归宿》《如意》《二泉映月》等片,也都是配角。

“哪个演员不想超越自己,在表演上有新的开拓呢?”她和从前一样,不挑剔角色,不在意报酬。正应验了演艺界那句话:“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怀着这样的心态,她的演技突飞猛进,在不知不觉中沉淀着。其后,她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中大放光芒。《没有航标的河流》是一部有特色、值得一看的影片,是吴天明导演的爱情三部曲之一,也可以说是陶玉玲电影表演艺术的又一个高峰。

当初,她在看小说时就深深地爱上了吴爱花这个角色,演出非常投入。在湘西拍摄地,木排在湍急的河流上飞驰是非常危险的,从来没有女人上去过。但陶玉玲为了体验放排的艰辛,与男演员一起上了木排。当木排放到下游,岸上的老百姓看到木排上居然有一个浑身泥水的女人,非常惊讶。这部戏里,她与男主角许还山配戏的时候比较多,每次实拍,他们两个都要提前做准备。许还山经常帮助她纠正南方口音,提醒她克服舞台腔,注意生活化。这样,使她神速地从生活中的自己进入银幕上的角色。说起这些,她的心似乎更明亮,始终微笑着,心怀感恩。

此后,陶玉玲又塑造了一系列的母亲形象,直到今天,陶玉玲也没有停止她的演艺生涯。

【美丽的晚霞】10 年抗癌,拍摄了十几部影视剧

接触过陶玉玲的人都知道,她爱穿红色的衣服,健康、开朗,每时每刻都笑声不断,完全不像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更想象不到她曾于1993 年11 月15 日,星期一:口腔上颚左后部,小涎腺肿瘤——这是陶玉玲病中日记中的一段文字:“当时我正准备拍摄《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听说体检后的结果不好,要住院,还难以置信,身体一直好得很,除了生孩子住过院,基本就没去过医院,当时还跟导演打包票,最多住一个星期,肯定能出来。”

乐观的陶玉玲最终被医生扣在了病房。部队口腔领域最权威的专家,紧张忙碌了四个小时, 才结束陶玉玲的手术。此后的近40 天,陶玉玲不能说一句话,不能吃一口饭,甚至不能有复杂的面部动作,生命体征完全靠药物维持。面对现实,陶玉玲在日记中写道:“要拼搏求生,不能坐以待毙。”

如何拼搏,当了一辈子兵的陶玉玲,有一整套的战略战术。她说,“首先是端正心态,当兵的死都不怕,还怕一个小包,战略上藐视敌人,这很重要。”

手术后不久,陶玉玲就开始学练气功,还学会了一种有氧健身操,这套以走路为主要形式的操,陶玉玲从医院一直做到了家里。病中的陶玉玲还有一项爱好——做剪报。她说:“我常从报纸上剪一些好文章,来鼓舞自己。你看,《闭目养神法》《端坐健脑操》《癌症,望他却步》,看这些文章标题,对你也是一种鼓舞啊! ”

身体好转以后,酷爱影视艺术的陶玉玲还带着电药锅和中药参加一些电视剧的拍摄,考虑到在宾馆熬药气味会影响别人,她就到外面街边去花钱熬药。老同事们对陶玉玲都很关心,当时北影演员谢添就开玩笑说:“我看你带着药出去真想哭。你就没心没肺地活着吧。”终于,没心没肺的陶玉玲,在2004 年,停了吃了十年的中药,她重新绽放出生命之花。在这10 年里,她拍摄了13 部影视剧。

国庆60 周年庆典上,陶玉玲代表退休老艺人参加了花车巡游,并且站在第一辆“浴血奋战”的彩车上。彩车上有18 位老同志,同行们笑称他们为“十八棵青松”,其中陶玉玲是唯一一位女性代表。

今年,86 岁的陶玉玲老师还在一如既往地为关心下一代奔忙着,她的微笑依旧。祝福这位豁达、乐观的老艺术家,永葆艺术青春,也希望老艺术家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感染每一个人。

记者曾多次采访著名表演艺术家陶玉玲,无论是在她的家里,还是在一些活动现场,她给记者感觉最深的还是像银幕上那个“二妹子”一般甜,非常纯朴、纯情。整理陶玉玲老师的光影故事,一直在想,从“红小鬼”到“二妹子”“春妮”,她这个镇江出生、长大的平凡姑娘,经历了如此反差强烈的人生,除了时代裹挟着她身不由己地前行,也不乏她个人的努力与坚持。其实,这不仅仅是陶玉玲一个人的传奇。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女性的传奇!

猜你喜欢

妹子
乡里妹子进城来
跟着船妹子去古城寻梦
山里妹子山里郎
山妹子
渔家妹子打鱼回
吃肉送肉
叫一声妹子,哥走了
“能掐会算”的萌妹子
萌妹子很逗乐
让你HOLD不住的萌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