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胃瘫18例临床分析

2020-10-19汪凌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腹部手术治疗方法临床症状

汪凌

【摘 要】目的:讨论研究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外科1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为腹部手术术后胃瘫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本组均获得治愈,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治疗后好转率100.0%。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非手术的综合治疗不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老年患者来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胃瘫;临床症状;治疗方法;预后

【中图分类号】R5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主要是指患者接受胃肠道、肝脏、胰腺等上腹部手术后出现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但不存在影响胃排空的气质性病变。一般来说PGS多发生在胃部切除手术后,但腹部非胃切除手术后也可能发生PGS且多见于老年患者,发生原因多于老年患者营养不足、基础疾病及年龄等因素有关。疾病发生后对患者的饮食、精神等均造成较大影响并使其正常恢复受到阻碍,及时对疾病进行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对提高疾病治疗效率,促进疾病恢复并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本文现就我院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10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腹部手术术后胃瘫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10例,女8例;年龄59-71岁,平均(65.3±6.2)岁。腹部手术主要包括胆囊切除术6例,胆总管切开术7例,肝叶切除术3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5例。

1.2 临床症状与诊断 均在术后7-12天出现胃瘫症状,平均(9.3±2.4)天;术后3-5天停止胃肠减压后出现症状患者7例,5-7天进食流质后出现症状患者5例,7-12天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出现症状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上腹饱胀,进食后发生呕吐,呕吐为主要以胃内容物及胆汁为主,呕吐结束后饱胀感得到一定减轻或缓解[2]。进行胃肠减压可抽出大量液体,约为800-1800ml/d。对患者进行查体示上腹饱满,未见胃肠型及反跳痛、压痛,可见振水声,肠鸣音正常或减弱[3]。所有患者接受胃碘剂造影检查均提示胃扩张,蠕动欠佳或无蠕动,造影剂排空延缓并排除机械性梗阻因素[4]。

1.3 治疗方法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传教育,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积极为其解答关于疾病的各类问题并取得充分的信任,帮助其缓解并消除对疾病治疗的恐惧、焦虑心理,帮助其全面正确的认识疾病并树立配合治疗的勇气与信心,自觉提高治疗依从性。可使用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洗胃,减轻吻合口水肿情况并进行禁食、胃肠减压。注意及时补液,维持患者机体水液、电解质平衡。提供营养支持,对于能够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可通过胃镜置入空肠营养管至空肠上段进行肠内营养[5],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补充清蛋白或新鲜血浆维持机体对能量的正常需求。促进胃动力,可每日给予患者口服多潘立酮片,10mg/次,3次/d。

2 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均获得治愈,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治疗后好转率100.0%。5例患者接受空肠置管,胃动力恢复最短6天,最长13天,平均(9.5±3.5)天;未接受置管患者胃动力恢复最短15天,最长41天,平均(28.3±13.3)天。所有患者全部随访3个月,无患者发生再次胃瘫。

3 讨论

本次通过对18例患者的观察诊断与治疗后我们认为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发生原因较多,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患者精神负担较重、心理素质较差。患者多由于高龄,再加上對治疗相关知识匮乏,对手术与后及术后治疗等了解较少均会使其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术后由于疼痛、腹胀等不适可能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排空延迟而导致胃瘫。(2)基础疾病 老年患者多存在病程长,治疗环境差,治疗不及时、治疗依从性差等情况,许多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过程中由于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均可导致胃肠道水肿、水钠潴留甚至腹水形成而对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诱发PGS。(3)饮食及胃肠激素分泌、功能转变 本次研究中6例患者在流质饮食转为半流质饮食后发生胃瘫,这可能是由于患者长时间摄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导致胃肠突然间接触半流质或油脂类食物出现激烈的刺激反应,这一情况下胃肠道产生大量组胺引发平滑肌与血管内皮出现水肿、渗出等而最终导致胃动力受到影响。

治疗方面,本研究对所有患者应用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包括: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等,帮助其全面、正确的认识疾病,既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缓解胃瘫症状。其次,对患者进行适当禁食、胃肠减压及纠正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等,有助于早期帮助胃功能恢复[6]。再次,提供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适当注入全血、血浆及人血白蛋白,既有助于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又有助于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及增强体质,对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身体可耐受的患者提供肠内营养,对预防长时间肠道废用导致的肠黏膜萎缩及降低二重感染具有一定效果,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最后,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胃瘫症状与体征 ,本次研究中应用的多潘立酮对机体多巴胺生成具有较好的阻滞作用,可使机体D型多巴胺受体生成速度减缓,机体胃肠道也可在药物作用下加速胃肠运动并协调十二指肠运动从而进一步促进胃肠道排空。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临床在围手术期应尽可能地避免与纠正可能引发PGS的原因并降低其发生概率。治疗PGS的方法较多,但目前尚无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式,应用综合的保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马云飞.老年人上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11):143-144.

徐仁妹,黄早早,姚弘毅,李媛媛,程凯.1例胃部术后胃瘫的老年患者的延续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84-85.

魏健体.老年患者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诊治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6):147-148+150.

郑刚,寸新华,包靖宇,何永欣.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胃瘫临床探析[J].中外医疗,2014,33(15):130-131.

张红岩,田伟龙.21例老年腹部大手术后发生胃瘫病人的护理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05):237-238.

王静,顾琼,陈晓琴,姜淑.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干预[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3,26(01):30-32.

猜你喜欢

腹部手术治疗方法临床症状
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诊治探讨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