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阿托品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

2020-10-19付玉立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奥氮平精神分裂症

付玉立

【摘 要】目的:研究丙泊酚、阿托品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取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使用丙泊酚、阿托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PANSS得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33.33%)。以上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阿托品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且不良反应率较低。

【关键词】奥氮平;无抽搐电休克;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精神分裂症在青壮年中比较高发,给患者健康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其家属及社会

带来严重负担[1]。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丙泊酚、阿托品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加入。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怪异行为等;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障碍。抓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1例、39例。观察组30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27~52岁,平均(47.94±3.71)岁;病程0.3~5年,平均(3.75±2.43)年。观察组29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25~52岁,平均(47.61±3.35)岁;病程0.5~6年,平均(3.83±2.52)年。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丙泊酚、阿托品进行治疗。使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82)20ml:0.2g进行治疗,微量泵注入,20~25mg/kg;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0382)1ml:0.5mg,皮下注射,0.5mg/次,每日最大剂量3mg。观察组服用奥氮平的同时,联合无抽搐电休克进行治疗。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品牌:美国思倍通,型号:spECTrum5000Q)。将橡胶牙垫放入患者口中,使用面罩对患者进行氧气支持;启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使患者抽搐,抽搐过程中采用麻醉呼吸机给予患者通气支持,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移除麻醉呼吸机。3次/周,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精神分裂症状情况。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两组患者以明确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严重程度,PANSS中阳性量表、阴性量表各7项,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共30个项目,采用0-7级分级评分方式,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②评估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的情况,包括嗜睡、口干、恶心呕吐、震颤、肌强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20.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表示,用t、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状严重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PANSS得分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

得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造成患者思维、知觉等方面的障碍等,极易造成精神残疾、精神衰退等并发症[2-3]。目前,临床治疗包括药物及非药物两种方式[4],药物治疗以镇静、麻醉为主,以便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平静。丙泊酚、阿托品是其中最常使用的镇静、麻醉药物之一,其中丙泊酚主要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等,阿托品能有效抑制中枢神经,两者结合能快速达到镇静效果[5]。非药物治疗中最常使用的方式之一就是无抽搐电休克,该方式在控制患者症状发作的同时,有效唤起其主观意识,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ANSS得分低于对照组,说明两种方式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该方式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丙泊酚、阿托品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

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孟巍,徐步英,王兵华,等.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属求医行为及心理分析[J].2016,6(12):396-397.

宋建鹏,刘传新.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攻击行为[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7,40(2):148-152.

于士静,童艳晨,封阳.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动思维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8):1-3.

邓艳.阿立哌唑和利培酮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9):34-35.

姜凯丽. 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进行镇静镇痛治疗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2):20-21.

猜你喜欢

奥氮平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奥氮平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不良反应及药物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对其糖脂代谢、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老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松弛治疗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干预的效果观察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