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17在胃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2020-10-19乔秀丽仲智令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胃泌素受检者筛查

乔秀丽 仲智令

【摘 要】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17在胃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进行早期胃癌治疗的28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83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比值和PGⅠ水平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GⅡ、G-17的水平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17在胃癌前病变筛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血清PGⅠ、PGⅡ、G-17可以作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的指标。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胃癌;价值

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胃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胃癌的发生率相对于南方比较相对比较高[1]。胃癌的发病率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一般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目前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使胃癌呈现年轻化。研究表明,早期胃癌患者经过内镜下根除治疗,5年内生存率可高达90%,进展期胃癌患者经过外科手术的治疗,5年内生存率仅仅30%左右。因此,提高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早期判断率有助于降低胃癌的病死率。本文通过探讨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17在胃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进行早期胃癌治疗的28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83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283例患者中,其中男性169例,女性114例,年龄23~77岁,平均(48.6±5.3)岁;对照组中283名健康者,男性170例,女性113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为(51.6±5.8)岁。观察组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并且经胃镜检查结果显示为黏膜下浸润或者黏膜内浸润。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且是志愿加入本次研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收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禁食10个小时以上,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低速离心15分钟得到血清,在零下20℃中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试剂盒均由芬兰BIOHIT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严格执行。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受检者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借助均值±标准差(x±s)的形式针对计量数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2检验, 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中PGⅠ、PGⅡ、G-17水平

对照组受检者中PGⅠ的水平指数为(102.5±18.2)μg/mL、PGⅡ的水平指数为(13.5±4.4)μg/mL、G-17的水平指数为(11.3±2.5)pmol/L;观察组患者中PGⅠ的水平指数为(46.6±15.1)μg/mL、PGⅡ的水平指数为(25.1±6.5)μg/mL、G-17的水平指数为(18.1±4.3)pmol/L。两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PGⅠ水平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PGⅡ、G-17水平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PGⅠ/PGⅡ比值

對照组受检者血清PGⅠ/PGⅡ比值是:(7.2±2.4);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比值是:(2.1±1.5)。观察组PGⅠ/PGⅡ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可以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在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可能会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征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容易被忽略,因此,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任然较低。早期胃癌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可能会有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者是类似溃疡病上的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随着肿瘤的生长,影像胃功能时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但均缺乏特异性。胃蛋白酶原本属于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主要是由胃主细胞进行合成和分泌。研究表明,当胃黏膜腺体发生萎缩时,PGⅠ的分泌水平减少,当胃黏膜腺体发生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时,PGⅡ的分泌水平会明显的增加,所以血清PG的水平指数可以反映胃黏膜的功能和形态[2]。G-17是一种胃肠激素,能够维持消化道结构完整和调节消化道功能,研究表明,G-17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及发展状况,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癌细胞的生长和恶性转化[3]。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比值和PGⅠ水平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PGⅡ、G-17的水平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正常人相比较,早期胃癌患者的PGⅡ水平会明显升高,可能和胃黏膜腺体化有关。而PGⅠ水平会明显降低可能同胃黏膜萎缩,主细胞数量减少有关。

综上所述,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17在胃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血清PGⅠ、PGⅡ、G-17可以作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杨小飞,张鹏飞,刘琦等.不同人群中血清胃泌素-17和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变化及在胃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9):1-3+6.

[2] 余芳.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证候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17水平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3] 李江虹,黄国进,成翠娥等.智能染色内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2):3599-3601+3598.

猜你喜欢

胃泌素受检者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