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减少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2020-10-19崔卉
崔卉
【摘 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减少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1月间被我院确诊的64名重病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和个性组两组,对两组病人的非计划拔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观察。结果:一段护理时间后,个性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其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非计划拔管的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
【中图分类号】R7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1
重症患者的某些身体功能较为衰弱,因此需要人工插管来辅助治疗,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而非计划拔管情况的发生很容易加重患者病情、延缓住院时间,为其带来较大的身体痛苦及经济负担,因此要提高对非计划拔管情况的关注度[1]。基于此,本文将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减少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64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常规组和个性组两组,每组均有32名患者。其中常规组有男例20名,女例12名,年龄区间为28~66岁,平均年龄为(46.51±2.42)岁;整体组有男例19名,女例13名,年龄区间为27~68岁,平均年龄为(47.53±1.98)岁。两组均已确诊病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其他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个性组在常规基础之上采取个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护理专项小组:首先通过建立小组完善患者档案,详细记录每天病情及各项体征的变化,为后期护理展开打好基础。第二对不同病情、病症的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并分配相应的护理人员,提高护理的专业度,找出每位患者的高危阶段,加强对该阶段的护理工作。第三编写知识宣教手册及安全制度,要求护理人员熟读手册、制度内容,提高业务能力及风险意识。②湿化护理:依据病患情况,选择不同的湿化液,促进患者康复及正常生命体征的维持。如针对耐受能力较弱或体质敏感的患者,可选用氯化钠溶液代替无菌蒸馏水,降低对其的刺激程度,缓解患者痛苦,减轻心理压力。③口腔护理:每日定时对无法进食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漱口液,依照患者口腔粘膜损伤程度或PH值选择合适的漱口液体,提高口腔清洁度,避免感染。④行为护理:对于一些意识不清的患者,在陪护人员不在身边的时候,用约束带固定其双手,并在两小时后取开约束带,帮助患者活动上肢;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协助其进行呼吸操训练,锻炼肌肉,提高治疗有效率。
1.3 观察指标
1.3.1 非计划拔管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各类非计划拔管情况的发生次数。
1.3.2 护理满意度统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非计划拔管情况比较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个性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于常规组31.25%,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据调查统计,个性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其中对护理很满意者18人,满意者12人,不满意者2人;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75.12%,其中对护理很满意者9人,满意者15人,不满意者8人。个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抢救手段,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身体负担,辅助其进行一些生理活动。但未经医生允许取下导管,会对其康复治疗带来影响,因此要加强监督,防止非计划拔管情况的发生[3]。本次研究表明采取个性化护理能有效避免该类情况的发生,提高护理效率。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建立专项护理小组,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程度,大大减少了误操作发生概率。通过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及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在交接班时也能确保交接记录的准确性,保证患者呼吸状态稳定。另外宣教手册的编写,也有助于护理人员做好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意识,从而避免非计划拔管情况的发生。第二做好湿化护理,有助于安抚患者情绪。器械辅助虽然能帮助患者维持部分生命活动,但其带来的不适感也会为患者带来心理负担,通过选择适当的湿化液首先有助于抑制真菌生长,保证呼吸道健康,减低感染风险;其次可以提高患者耐受力,减轻心理负担,使其不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主动取下插管。第三保证口腔清洁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通过选择合适的护理液不仅能起到抑制細菌滋生的作用,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使其不会出现恶心或口渴的情况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概率。第四通过行为护理提高护理效率。因为精神外科重症患者在手术后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状况,因此采取适当的行为护理能有效防止自行拔下插管或无意掉落等情况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总而言之,通过对精神外科重症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陆蓓娜, 罗海红, 胡流芳.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乡村医药, 2018,25(14):70.
黄任娥, 温冬娣, 王海英, et al.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38(2):229-230.
高玉. 强化护理干预策略在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2(1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