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2017-01-09梁卉
梁卉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015年期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患儿68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应用个性化护理方案,对比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个性化护理;护理满意度
肺炎支原体可谓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微生物病原体之一,其与人机体的部分组织间有着同样的抗原类物质,待机体被其感染后便会产生相应自身抗体,最终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心脏、肾等功能,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干咳等,有些患儿甚至发生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故如何有效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显得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选取我院3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给予其个性化护理模式,观察其应用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4.3±0.6)岁;病程1~7d,平均病程(3.5±0.2)d。对照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3.8±03)岁;病程1~8d,平均病程(3.3±0.5)d。两组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如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每位患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主要包括: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以亲切的态度,多与患儿亲近,多开导,了解每一个患儿的不同特征,抓住其特点,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让其了解治疗的重要性与安全性。
(2)神经护理:若碰到抽搐患儿应立即将牙垫放入,若有必要给予其镇定剂,禁止强压若遇到昏迷患儿,为其取平卧位,头部向一侧偏,并且适时帮助其翻身擦拭,保持皮肤清洁。
(3)泌尿系统与血液系统护理:准确把握患儿的耐受程度,以免病患发生缺氧情况;故需密切监测其尿量、颜色等,并作好记录,确保其机体处于最佳状态。
(4)有氧运动护理:护理人员需反复叮嘱家长,确保患儿的休养时间,待病情好转后依据病情实际制定合理相对应的运动方案,循序渐进,提升患儿的身体素质;对于关节病理变化的患儿,帮助指导其做好保暖事宜,并结合物理疗法,遵医嘱开展有氧运动,以防关节僵直。
1.3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实施调查,满分100,≥80分是满意,60~79分是基本满意,<60分是不满意。
(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以t来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来表示,以X2来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经调查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是(4.51±0.9)d,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7.59±1.1)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在临床上是常常发生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婴幼儿自身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还不够健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选取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症有着较大的特殊性,因其年龄少,且机体正在发育过程中,故在临床治疗中应采用严密的基础护理,同时需依据每位患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个性化护理,引导每一位患儿与家长积极的面对疾病,勇敢接受治疗。这样既保证了治疗的效果,又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