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及预后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020-10-19刘篪
刘篪
【摘要】目的:通过对成人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年龄在14~60岁之间,患者表现为染色体核型。GDP治疗方案,通过进行巩固治疗,随后联合相关方案进行宣贯巩固治疗,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患者年龄、初诊WBC、染色体是否为阳性、是否达CR、IK6基本突变中,其前几种因素具有一定差异(P<0.05),IK6基因突变患者中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通过进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成人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獻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5-215-02
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作为一种特异性疾病[1],其生物学特征和临床预后差异很大,近年来随成人T细胞诊断治疗规范化及缓解率也逐渐上升,但和儿童生存率相比,5年生存率较低,同时对于影响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型白血病整体因素较多,在出诊时其染色体核型以及WBC将会影响患者预后,在发现对有影响的分子生物学异常下,本次通过收治60例TLL患者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年龄在14~60岁之间,患者表现为染色体核型。其中部分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符合下面任何一项较为高危者:第一,患者wbc≥30×109,患者,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整体融合基因呈阳性。
1.2方法
化疗方案:GDP治疗方案,通过进行巩固治疗,随后联合相关方案进行宣贯巩固治疗。期间如果有条件患者可以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已知并采用口服液,MTS、dex进行应用直至缓解后两年,对于常规采用MTS加dex鞘内注射6~8次,对已经发生患者,进行鞘内注射直至患者脑脊液和幼稚细胞转移后再继续连续注射。
1.3观察指标
(1)完全缓解:患者骨髓中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在5%以下,五岁白血病浸润同时其中性粒细胞维持在4周以上,复发其患者骨髓中再次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大于5%,死亡患者其整体效果不好并出现死亡现象。(2)生存情况患者自首次完全缓解治复发死亡的总体截至日期。(3)基因突变情况:通过对患者复发和初诊时的标准保存患者,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DNA并进行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正反向测序。(4)预后情况:通过对患者的发病年龄和初诊时状况进行收集,并单因素分析其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
2结果
通过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其中患者年龄在35岁以上患者中3年生存期为31.4±3.5%,5年生存期为19.3±7.3%。患者年龄在35岁以下患者中3年生存期为48.3±2.1%,5年生存期为44.7±2.4%,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初诊WBC患者中3年生存期为31.2±4.5,5年生存期为28.4±5.3。患者在初诊时不为WBC3年生存期为50.3±2.1%,5年生存期为43.1±4.6%,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染色体患者中3年生存期为302.4±4.3,5年生存期为28.1±5.3。阴性染色体患者3年生存期为50.2±3.2%,5年生存期为43.2±3.0%,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R患者中3年生存期为45.3±5.2,5年生存期为40.1±4.2。患者在初诊时不为WBC3年生存期为15.2±1.5%,5年生存期为18.2±10.3%,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患者年龄、初诊WBC、染色体是否为阳性、是否达CR、IK6基本突变中,其前几种因素具有一定差异(P<0.05),IK6基因突变患者中无较大差异(P>0.05)。
3讨论
在目前来说,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抑制性较高,总体疗效较差,同时近端分子遗传学等发展其基因突变对于患者具有一定效果[2],在成人细胞诱导下,CR率就一定提升,但生存率相对来说较低,同时复发是影响当前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因素[3]。通过相关研究认为在一些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否是当强白血病的治疗首选方式就一定争议,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进行相关分析对于TLL采用伊马替尼进行抑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除此之外,通过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在查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基因学的改变和预后因素具有一定关系。在深入理解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进行特异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探索,并进行治疗方案设计以此来进行相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其具有一定效果。通过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患者年龄、初诊WBC、染色体是否为阳性、是否达CR、IK6基本突变中,其前几种因素具有一定差异(P<0.05),IK6基因突变患者中无较大差异(P>0.05)。综上所述,通过进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在此基础上进行预后分析能够改善不良症状。
参考文献
[1]张巧梅.微小残留病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价值[D].兰州大学,2019.
[2]谢晓晴.CD146在成人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7.
[3]陆娇.EVI1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特点及预后意义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