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不良情绪、疼痛及睡眠质量的价值体会
2020-10-19周敬宇
周敬宇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不良情绪、疼痛及睡眠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30例胃癌患者(2017.1-2019.2),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疼痛及睡眠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疼痛評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对胃癌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疼痛及不良情绪,同时增加睡眠时间,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胃癌; 不良情绪; 疼痛; 睡眠质量
前言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1],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2]。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3]。可见,胃癌患者容易受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并且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4]。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不良情绪、疼痛及睡眠质量的临床价值,将我院选取的13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具体见下文。
1 资料、方法
1.1 病例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本院130例接受护理干预的胃癌患者(病例搜集时间:2017.1-2019.2),按照随机抽签法平分为65例对照组和65例观察组。
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22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为(53.78±5.28)岁。
观察组男性45例,女性2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52.88±5.35)岁。
对比2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等),可对比研究,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病理学证实为胃癌;所有患者均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及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
排除标准:近段时间内服用了精神类药物;失眠病史。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
1.3.2 观察组【常规+心理护理干预】
(1)健康教育。针对胃癌患者疾病的病因、发展及治疗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进一步认识。
(2)心理干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实施心理护理,主要根据患者负面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心理干预,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帮助患者养成与错误行为及观念做斗争的习惯。
(3)音乐疗法。通过让患者听一些舒缓、轻快的音乐缓解不良情绪,放松心情。
(4)睡眠教育。指导患者进行睡眠的相关知识教育,科学对待失眠症状,针对安眠药依赖患者可逐渐改变其错误认识,给予安慰剂,积极为患者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
1.4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总分8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不良情绪越严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状况,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焦虑、抑郁评分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评价疼痛状况、睡眠时间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恶性肿瘤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遗传和基因等因素均是造成胃癌的重要原因,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肿瘤的生长,影响胃功能时才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但均缺乏特异性。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也有其特殊表现。晚期胃癌患者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5]。研究认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情况。尤其在确诊后有着非常强烈的恐惧和悲伤情绪,失去治疗信心。加之患者缺失疼痛知识,常常伴有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常规护理干预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进一步需求,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增加治疗信心。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不良情绪、疼痛及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疼痛以及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月香,孙翠平,马晓燕,等.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11):1301-1303.
[2] 洪娟,郑洁芸,朱美玲,等.健康教育干预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1(2):287-288.
[3] 杨芳.老年胃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7(3):261-262.
[4] 邝燕好,吴庆彩,陈丽贤.疼痛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1):3976-3978.
[5] 喻小红.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7):83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