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20-10-19葛立梅吴越韩蒙蒙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心肺功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针对性护理

葛立梅 吴越 韩蒙蒙

【摘 要】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我院7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抓阄法分成参照、实验两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干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第1s用力呼气容积所占预计值比例(FEV1%)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LVEF、FEV1%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实践效果较为突出,值得应用。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心肺功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胸廓或肺血管、肺组织的慢性病变引发肺组织功能与结构异常,造成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提升,导致左心室肥厚扩张,或伴有心力衰竭的心脏病[1]。呼吸衰竭是该病的一个典型症状,呼吸道感染是其发生的常见诱因,多为Ⅱ型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生,不仅会累肺血管损伤,还应影响其心脏功能,从而造成临床治疗难度增加。为保证临床治疗效果,还应施以有效护理策略。为分析护理干预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实践效果,现对我院7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展开研讨,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利用抓阄法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共38例,男女之比23:15,年龄48~80岁,平均(62.38±3.15)岁;实验组共37例,男女之比24:13,年龄47~80岁,平均(62.17±3.24)岁,经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知识宣教、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

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干预:因疾病因素困扰,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慌、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可向患者介绍该病发生因素、演变过程、疾病加重诱因等相关知识,鼓励其诉说内心感受,观察其表情变化,加强对其情绪的安抚,并予以心理抚慰与疏导,以缓解其不良情绪。组织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与鼓励,并向其列举近期治疗较好的案例,以增加患者治疗信心。(2)排痰护理:鼓励患者正确咳嗽,予以翻身扣背处理,以促使其痰液排除,降低感染风险。对痰液黏稠不易排除者,可给予湿化处理,以稀释分泌物,促使其排出。对于病情危重、体弱者,应及时排痰,每隔2h协助其翻身1次[2]。对神志障碍者,可予以机械吸痰,严格依照无菌操作原则,抽吸压力保持适中,动作轻柔,抽吸时间不得大于15s,以防止加重缺氧症状。(3)并发症护理:每天采用温热湿毛巾擦拭患者身体2次,定期患者其进行翻身处理,以降低感染风险,防止压疮的发生。每天早晚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若条件许可,可鼓励患者开展下肢活动,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每天早晚给予0.9%NS溶液进行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4)运动指导: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其开展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训练,以提升其呼吸肌耐力与肌力。同时,开展有氧活动与呼吸操,采用冷水洗脸,以增强其身体素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第1s用力呼气容积所占预计值比例(FEV1%)。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x±s)行t检验,当P小于0.05时,便可判定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LVEF、FEV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LVEF、FEV1%明显较低,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针对性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及身体状况而开展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缩短其治疗时间[3]。该种护理方式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可通过专项化护理干预,促使患者临床症状及不良情绪快速消失,进而减轻外界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提升患者康复速度。

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针对性护理主要是通过心理护理,消除其负面情绪,提升其治疗信心,从而为后期工作开展打下稳固基础;通过排痰护理,保证患者呼吸的顺畅性,防控其疾病深入发展;通过并发症护理,保障临床治疗效果;通过运动指导,提升患者身体素质,改善其肺功能,从而促进其较快恢复。经针对性护理干预下,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心肺功能。本研究中,实验组心肺功能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较高,这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开展能有效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恢复。

总而言之,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实践,能有效提升其心肺功能。

参考文献

[1] 杨媛华, 王辰, 何建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管理应从基层抓起[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 17(12):957-958.

[2] 马晓艳. 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联合治疗的护理技巧与分析[J]. 安徽医药, 2018, 22(1):189-191.

[3] 孙映雪, 郭伟, 姜尧尧.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體复苏的效果评价[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7, 10(1):56-59.

猜你喜欢

心肺功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针对性护理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健美操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硝普钠微量泵注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早产儿不同体位护理对其心肺功能睡眠呼吸暂停胃潴留影响的临床研究
小儿先心病心脏直视手术后监测心肺功能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