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中早期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

2020-10-19宋玲玲于美贞刘丽娜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5期
关键词:早期护理并发症

宋玲玲 于美贞 刘丽娜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急救中早期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的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按照抽签的形式将其分为常规组(接受基础护理干预)和干预组(接受早期护理模式),各33例。将两组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经分析,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常规组的24.24%(P<0.05)。结论:给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其预后情况,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并发症;早期护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舱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5-180-01

一氧化碳中毒指的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气体被人体吸收,该气体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组织缺氧,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患者可有头痛、恶心、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会进入昏睡状态,也会造成生命危险[1]。因此给予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积极的治疗、护理有着十分必要的作用。本文就早期护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的患者,收治的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按照抽签的形式将其分等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中,男、女分别为17、16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为(41.33±2.22)岁;其中按照中毒程度分,重度3例,中度10例、轻度20例。干预组中,常规组中,男、女分别为18、15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为(41.78±2.02)岁;其中按照中毒程度分,重度4例,中度11例、轻度18例。将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显示无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急救科的基础护理干预,即病人的转送、面罩吸氧、高压氧的护理等。干预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早期护理干预,迅速带患者脱离中毒的环境,将其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保证呼吸道通畅,患者急性中毒的程度需要取决于其吸入一氧化碳的浓度,也要取决于患者对氧气的敏感度,在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后,使其平卧,将衣裤、纽扣等松开,头偏向一侧,清苦护理道,之后尽快送至医院,若发生心脏骤停则立即给予抢救(心肺复苏、建立人工呼吸,遵医嘱给予辅酶、细胞色素C等使用)。

(2)转送途中的护理,在转送的过程中需要纠正缺氧的情况,轻度中毒的患者给予面罩低流量吸氧,中度中毒的患者给予高流量吸氧(时间不超过24小时,氧流量:8至10L/min)。

(3)高壓氧的护理,护理人员在转送的途中对患者的详细情况进行了解,对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评估,结合医生的意见迅速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到达医院后迅速进行高压氧治疗,且在高压氧治疗的过程中做好预见性的护理工作,比如管道的妥善管理、昏迷患者的妥善约束,急救药品的备用等,出舱之后护送患者进入病房,注意保暖,防止意外的发生。严重中毒的患者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因此给予脱水治疗尤为重要,必要时可使用冬眠疗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内容包括脑水肿、肺水肿、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情况,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软件6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两组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两组的基线资料)(x±s)、行x2、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经分析,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常规组的24.24%(P<0.05,表1)。

3讨论

患者因一氧化碳中毒后会出现脑组织以及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中枢性呼吸抑制的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急救护理在该类患者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护理干预则是在患者中毒的第一时间给予最有效最有直接的治疗方法,尽量减少患者缺氧的时间,有效改善预后情况[2-3]。

高压氧治疗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该方式具有快速、有效、安全的作用,能够明显降低死亡率与后遗症,高压氧治疗能够迅速将人体血氧含量增加,提高氧的弥散度以及氧分压,使得血红蛋白解离得以促进,进而使一氧化碳迅速排除体外,有效收缩了颅内血管,减轻脑水肿,将脑水肿、大脑缺氧的恶性魂环阻断,进而恢复脑功能[4-5]。

本研究中经过早期护理与高压氧舱的干预,患者恢复情况较好,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常规组,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一氧化碳与机体血红蛋白结合非常容易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细胞产生毒性,对大脑等有着严重的影响,通过早期干预患者迅速脱离了中毒环境,且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如急救、吸氧、高压氧、脱水治疗等,有效防止了肺水肿、脑水肿症状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一氧化碳中的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患者预后情况较好,促进了身体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凌永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院前抢救的临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2):109-110.

[2]魏变珍.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265-266.

[3]孟彦红.预见性护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6):219-220.

[4]张春芝.优质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7):136-138.

[5]王翠凤.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8):186.

猜你喜欢

早期护理并发症
早期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护理体会
前足部组织移植术区的早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