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黄茱萸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2020-10-19王恒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

王恒

【摘 要】 目的: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用四黄茱萸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2~2019.4两年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所有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选取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西药与四黄茱萸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78.3%),不良反应发生率(2.2%)相比于对照组(17.4%)显著降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西药治疗,采用四黄茱萸汤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获得理想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更加安全可靠。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四黄茱萸汤;临床疗效

在临床上,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一种常见的胃炎疾病,主要是幽门功能发生紊乱,使得本应流向十二指肠的肠液、胆汁经幽门反流至胃部,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严重破坏其表面的黏膜屏障,进而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一系列炎性病变,与胃癌前病变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1]。该病的症状表现为呕吐、腹胀、胃脘疼痛、泛酸等,对人们的健康及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以我院9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例,应用四黄茱萸汤对部分病例进行治疗,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2~2019.4两年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所有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选取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中,男女比例为25:21,年龄为25至68岁,平均(45.3±6.2)岁;病程为1至7年,平均(4.7±0.6)年;26例为消化性溃疡,20例为慢性胃炎。观察组46例中,男女比例为27:19,年龄为24至67岁,平均(45.1±6.0)岁;病程为1至8年,平均(4.8±0.6)年;29例为消化性溃疡,17例为慢性胃炎。所有患者经胃镜检查,均被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并排除占位性病变等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中,两组受检者差异不大,有比较的价值。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也即指导患者每次口服10mg多潘立酮+1袋磷酸铝+20mg谷维素,每日用药三次,连续治疗一个月。

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向其应用四黄茱萸汤,其中方剂组成包括四黄(黄芩、黄连、熟大黄及姜黄各12g),合欢皮、白芍及柴胡各20g,吴茱萸、木香、砂仁、厚樸、五灵脂及枳壳各15g,再加上9g甘草。在上述药材中加入1000ml水进行煎煮,取汁400ml,指导患者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同样连续治疗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判定标准: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以及胃粘膜炎性症状均全部消失,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结果显示胆汁反流消失,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结果显示胆汁反流明显减少,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结果显示胆汁反流有所减少,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②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转氨酶升高等。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来处理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78.3%),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1/46,1例恶心呕吐),相比于对照组的17.4%(8/46,3例恶心呕吐,3例头晕头痛,2例转氨酶升高)显著降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

3 结论

作为临床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绵延不愈,容易引起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加了治疗难度。临床以往治疗此类患者时,通常采用抑制胃酸分泌及抗生素等西药,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会对身体造成刺激,引起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因此,可考虑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实施中医治疗。

在中医领域,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呕胆、胃脘痛、痞证等范畴,胃为主要病位,病机主要为肝气郁滞,胆气不舒,脾胃受损,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时应遵循和胃降逆,疏肝利胆以及泄热消痞的原则。本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展开四黄茱萸汤治疗,结果显示,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P<0.05)。这是因为在四黄茱萸汤中,黄芩、黄连以及吴茱萸几味药具有解少阳,止胆汁逆上,泻肝胆之火,以及泄热、消痞、和胃的功效。现代药物学研究结果也显示,黄芩、黄连以及大黄,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杀菌消炎效果,能够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抗炎效果理想,除此之外,还能够发挥出利胆、去胃热、去肝火等功效,通过配伍柴胡与吴茱萸,能够有效治疗因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犯胃而引起的胃热。此外,方剂中的白芍、柴胡以及茱萸具有止痛行气、解郁疏肝的功效,其中白芍不但能够止痛柔肝,对柴胡温燥之性还能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砂仁、木香以及枳壳则具有行滞除满以及抗溃疡的作用;姜黄可利胆活血,行气疏肝,除了能够化瘀活血外,还可发挥出镇痛利胆以及抗炎的功效;黄芩配伍厚朴能够有效松弛十二指肠平滑肌,同时增强胃底平滑肌运动,能够有效促进胃蠕动及胃排空;而五灵脂则能够有效缓解平滑肌痉挛,在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及胃溃疡的临床治疗中,起到了显著功效[3]。上述药物联用,能够有效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共同发挥出疏肝利胆、和胃降逆的功效。

总之,相比于常规西药治疗,采用四黄茱萸汤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获得理想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更加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张俊.四黄茱萸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07):41.

[2] 晏俊峰.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7):128.

[3] 房莉珍,池少明.疏肝理气、利胆和胃中药方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10):53-54.

猜你喜欢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肝病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分析
从病因病机病理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