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0-10-19于洪基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整体性护理效果

于洪基

【摘要】目的:本文所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3月到11月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74例进行临床研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组为AB两组。其中对B组中有患者人数为37例,对其实施常规护理手段,而A组中同样拥有37例患者,对其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后对两组患者身体健康的改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后显示,护理后相较于B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21.62%,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41%显著更低,二者之间的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减少受到并发症问题的影响,是提升患者身体健康水平的优质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5-157-02

一般情况下,病情发展速度快、病情严重且尤为特殊等是急诊危重症患者在患病期间存在的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问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及时地对该病患者救治是促进患者疾病问题得到良好改善的优质手段,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极为关键,否则甚至还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基于此,我院急诊科将收治的部分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疾病的护理研究,现研究结果表明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到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疾病护理的研究对象,并将其中的74例进行研究,后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组为A组(n=37例)和B组(n=37例)。其中A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5.26±1.48)岁。B组男性19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5.45±1.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无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B组:实施常规护理手段。即护理期间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严格的评估,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而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抢救措施。A组: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1)提高沟通效果。急救中心可通过无线联网终端显示屏与救护车辆保持联系,患者被救护车接受后对患者的各种基本信息进行收集,进而结合网络将收集的信息传送至急救中心,以确保急救中心率先掌握患者情况,并提升患者的存活率[3]。(2)明确分工。护士长负责整个急救工作,根据前期评估结果协调科室,开通静脉通路,整体缩短临床各指标用时。静脉管理人员在开通静脉通路后必须确保输液通畅,若患者合并存在心力衰竭等症,则需对输液量、速度进行严格控制[4]。监护人员做好心电监护、开放呼吸道,给予低流量吸氧等措施。(3)抢救后的急诊护理。完成对患者的抢救后,就需要将患者送至加护病房内进行接下来的护理工作。而在护理期间为避免患者因为病菌的存在而影响身体健康,需要医护人员在护理的同时坚持遵循无菌准则[5]。同时医护人员为确保危重患者医疗管路的畅通,需要对管路做相应护理,定期做好管道的维护工作。

1.3观察指标

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心脏呼吸骤停、休克、昏迷等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我院研究工作开始后通过型号为SPSS24.0的統计学软件记录和分析相应的数据,其中在研究期间,分别使用(x±s)、%、t值和卡方值x2值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数据检验值。若比较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则以P<0.05表示。

2结果

经过表1所进行的研究显示,护理后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方面,A组护理后的效果相较于B组更具优势,二者之间的比较有意义(P<0.05)。

3讨论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疾病,急诊危重症患者所患疾病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手段是医护人员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而这其中,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作为当前护理人员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手段,将其运用到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过程中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水平的优质手段。分工明确,职责合理分配是这一护理措施的主要特征,对于护理人员与医师之间工作分工的开展拥有着极高的要求[6]。同时对危重症患者实施这一护理手段,可以在常规抢救方式的基础上将护理人员所使用的护理措施变得更加规范和完善,有效的降低了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在抢救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失误和漏洞,减少了急救进程,不仅能够保证对患者实施护理后抢救成功率的持续提升,帮助患者减少受到各种并发症问题的影响,同时对于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也有着积极的帮助,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对工作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结合研究,经过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方面,相较于B组护理后的效果,A组护理后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更具优势(P<0.05)。以此表明,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减少受到并发症问题的影响,是提升患者身体健康水平的优质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严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49-51.

[2]王芳,顾纪芳,刘庆芬,等.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88.

[3]罗果果,邵莉,钱敏芬.构建手术室急救流程对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探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5(5):507-508.

[4]刘德全.重症急救患者一体化急救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0):45.

[5]王曼.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283.

[6]吴燕霞.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有效性探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2):160-162.

猜你喜欢

整体性护理效果
浅谈幼儿教育的整合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