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0-10-19董白石
董白石
【摘 要】 目的:急腹症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探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30例行急腹症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行综合疗法,对照组行普通手术疗法,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2.0±0.4)d、腹胀消失时间(3.3±1.0)d、肠鸣音恢复时间(2.8±1.1)d;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3.8±1.6)d、腹胀消失时间(6.4±1.4)d、肠鸣音恢复时间(5.3±1.5)d;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70、6.9784、5.2053, P<0.05)。观察组患者中1例无效、6例有效、8例显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14/15);对照组患者中6例无效、4例有效、5例显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9/1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84, P=0.0309<0.05)。结论:行急腹症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综合疗法可以对其临床症状加以改善, 获得确切的疗效。
【关键词】 综合疗法;急腹症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
腹部手术后经常会产生并发症, 而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代表性, 多数是由于手术创伤所致, 令肠壁渗出或水肿, 也会进展为粘连性肠梗阻病症。在进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前, 务必将麻痹性肠梗阻有力排除[1]。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选择行急腹症手术后的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患者进行课题研究, 其中15例行综合疗法, 具体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行急腹症手术后的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5例。对照组中, 男10例、女5例, 年龄最大64岁, 最小19岁, 平均年龄(42.6±7.1)岁;观察组中, 男9例、女6例, 年龄最大64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43.4±6.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普通手术疗法, 观察组行综合疗法, 具体如下。
1.2.1 营养支持 早期阶段患者采取全胃肠外营养方案, 将补充营养的时间缩短, 对水电解质存在的紊乱现象进行纠正, 对酸碱调整平衡, 以保证及时令肠道可以停歇, 在肠鸣音相对活跃与腹部相对柔软时, 及时缓解梗阻临床症状, 可以采取肠内营养方案。
1.2.2 加施生长抑素 选择6.0 mg的施他宁加入500 ml的氯化钠溶液中, 进行24 h维持性滴注, 对体内分泌的激素进行控制, 实现对内脏中血流的降低。
1.2.3 抗感染 选择甲硝唑、广谱类抗生素进行毒血症的防治, 与厌氧菌相抗衡。
1.2.4 刺激肠蠕动 以胃管进行泛影葡胺的注入, 60 ml 76%的泛影葡胺, 进行4 h的夹管, 持续3次, 且间隔为24 h/次。可以在肠腔内进入细胞外液, 对肠液进行稀释, 对肠蠕动进行刺激。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肛门排气、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时间)、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参照文献[2]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2.0±0.4)d、腹胀消失时间(3.3±1.0)d、肠鸣音恢复时间(2.8±1.1)d;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3.8±1.6)d、腹胀消失时间(6.4±1.4)d、肠鸣音恢复时间(5.3±1.5)d。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70、6.9784、5.2053, P<0.05)。
2.2 兩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1例无效、6例有效、8例显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14/15);对照组患者中6例无效、4例有效、5例显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9/1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84, P=0.0309<0.05)。
3 讨论
早期炎性肠梗阻经手术治疗后, 具有相对复杂的病情、难以进行治疗, 当前很多学者比较倾向普通治疗方案[2,3]。但术后患者容易复发, 对梗阻无法彻底解除, 并且会产生二次梗阻引发并发症, 如腹腔感染、吻合口瘘。针对手术治疗后的早期炎性肠梗阻, 主要在于有效预防。在患者进行开腹手术前需对手套冲洗处理, 以免腹腔存在异物。保证手术操作绝对轻柔, 以免对肠管等造成损伤。对创面止血要仔细, 以免由于出现血凝块致使肠粘连。运用综合疗法可以较好控制因行常规手术造成的不良现象。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2.0±0.4)d、腹胀消失时间(3.3±1.0)d、肠鸣音恢复时间(2.8±1.1)d;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時间(3.8±1.6)d、腹胀消失时间(6.4±1.4)d、腸鸣音恢复时间(5.3±1.5)d。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70、6.9784、5.2053, P<0.05)。观察组患者中1例无效、6例有效、8例显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14/15);对照组患者中6例无效、4例有效、5例显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9/1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84, P=0.0309<0.05)。
综上所述, 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行急腹症手术治疗后, 加行综合疗法, 可以将手术指标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提升, 为治疗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 龙兴敬. 综合疗法治疗急腹症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研究. 医药前沿, 2016, 6(25):161-162.
[2] 张海涛. 综合疗法治疗急腹症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观察. 河南医学研究, 2015, 21(9):95-96.
[3] 崔铭申. 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