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南湖乡土资源优化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的策略

2020-10-19杨晓宇

家长·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

杨晓宇

摘要:绘画活动一直以来是深受幼儿喜欢,大班幼儿充满想象力,已具备独立绘画创作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南湖乡土资源的美术教育价值,提出围绕南湖乡土资源,梳理内容;亲历南湖乡土美景,体验特色;展现南湖乡土魅力,创新方法等运用南湖乡土资源优化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的策略及方法,旨在充分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让绘画创作成为大班幼儿表现情绪、表达情感的心灵舞台。

关键词:南湖乡土资源;优化;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策略

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自然的美存在于幼儿生活的每个地方,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發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强调幼儿的自主创作和情感表达。绘画活动一直以来深受幼儿喜欢。对大多数儿童来说,绘画可以作为他们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它给予幼儿自由表现美的无限空间。大班幼儿充满想象力,已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能独立地进行绘画创作。但目前,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仍存在着:教学内容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学形式脱离幼儿体验感悟;教学方法程序化,缺乏个性等问题,因此,幼儿作品往往呈现出画面背景内容贫乏、画面主体过于局限、画面色彩杂乱无章等明显特征。可见,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仍有待优化。

如今不少家长在崇尚带幼儿外出游玩时,常认为走得越远越好、越长见识,却忽视了幼儿身边最好的资源。乡土资源指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氛围方面的资源,包括风土人情、文物古迹、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生活经验等。嘉兴的南湖碧波潺潺、绿树环绕,不仅有优美的水乡风光,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气息。南湖乡土资源包括南湖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嘉兴素有的“鱼米之乡”的美称,拥有南湖红船历史文化、月河文化、端午节庆典文化等丰富的南湖人文资源;南湖自然资源包括大南湖、小南湖和南湖周边环境。湖心岛边停泊的南湖红船、揽秀园门前的石桥、南湖边静静伫立的壕股塔、小南湖中蜿蜒的九曲桥等,形成南湖独特的自然资源,为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提供了丰富又独具特色的素材。运用南湖乡土资源能优化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促进幼儿绘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幼儿更好地感受家乡的美,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一、围绕南湖乡土资源,梳理内容——开发幼儿绘画素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南湖乡土资源丰富,经多重筛选,梳理最具有南湖特色且适合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的素材。

(一)梳理南湖人文资源中适合大班幼儿绘画创作的内容

幼儿绘画内容须贴近其生活实际。南湖人文资源丰富,端午节的赛龙舟、包粽子比赛,月河的游船和赏花灯活动,七月的南湖庆典活动等,这些南湖人文资源均为幼儿绘画活动优质素材,通过挖掘和梳理,形成系统化大班幼儿绘画内容(见表1)。表1融合南湖人文资源的大班幼儿绘画活动内容列举

(二)凝炼南湖自然资源中适合大班幼儿绘画创作的内容

每个幼儿眼中的南湖风光备有不同,教师通过聆听不同幼儿的想法,多渠道地收集内容,把幼儿在南湖风景区游玩的照片、视频加以整理筛选,可获得更多的素材。南湖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幼儿参观、游览南湖风光后的感受,从幼儿的活动中选择他们感兴趣、难度适中又富有特色的内容(见表2)。

二、亲历南湖乡土美景,体验特色——丰富幼儿创作感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写道:“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一幅优秀的幼儿作品,不在于技巧多好,在于作品本身体现的情感,这才是幼儿作品打动人心之处,而真实情感必须源于真切的体验。表2融合南湖自然资源的大班幼儿绘画活动内容列举

(一)亲子同行式体验

利用双休日或幼儿园亲子游等活动,通过亲子同行的形式,教师组织部分家长带领幼儿一起到南湖边、烟雨楼、月河街等具有南湖特色的景点游玩,通过照片和视频,记录下大家的愉快体验。如:师幼及家长一起到南湖边游玩,感受春季湖边的美丽风景,绿茵茵的草地、郁郁葱葱的大树焕发着勃勃生机。游玩中快乐的笑脸将定格在每个幼儿的心里,对于幼儿的绘画创作来说,真切的愉快体验是他们灵感的源泉。

(二)师生互动式体验

利用幼儿园的春游、秋游及外出参观活动的机会,教师带领幼儿领略不同的南湖风光,引导幼儿感受南湖历史文化,月河文化和各种节日文化,增进幼儿对南湖乡土资源的了解。如:秋天远足,师幼徒步到月河老街游玩,欣赏古朴的建筑、可爱的面人和月河中摇曳的游船,感受古色古香的民居风格和各种传统技艺。幼儿在教师的介绍下进一步了解南湖乡土的资源特色,增进爱家乡的情感。

(三)图片回忆式体验

每个幼儿都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在城市的各个区域,总会有许多特有的家庭式活动,比如:南湖边的晨练、湖心岛上的野餐、月河中的全家游船等。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图片、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下这些家庭式活动的快乐瞬间,以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与同伴交流分享,回忆自己的快乐体验。

三、展现南湖乡土魅力,创新方法——引发幼儿无限想象

教师梳理适合大班幼儿的绘画素材,精心设计运用方法,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将南湖乡土资源融入绘画作品中。

(一)前人后景,丰富画面背景

引导幼儿在关注画面人物的同时,将南湖风光巧妙地融入画面背景,使作品更有层次,体现南湖风光的优美。

1.故事牵引法。

教师通过与幼儿交流,将南湖乡土资源中一些幼儿感兴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内容,改编成简单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故事的牵引,让幼儿走进童话的世界,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运用南湖乡土资源作为故事背景,更好地衬托画面的人物。故事牵引法流程为:活动前交流讨论,确定主题,收集信息,汇编故事;活动后情境讲述,大胆联想,表达想法,自主创作。

如,教师经前期了解发现幼儿对嘉兴南湖菱的认知较少。于是,教师购买了两斤南湖菱,搜索南湖菱的历史故事,经过改编,在活动中与幼儿交流。满满一筐的南湖菱引发幼儿极大的兴趣,在自编童话吸引下,幼儿自由表现,大胆创作,其中小雯雯的一幅《南湖菱丰收了》(图1)画得尤为精彩,她的背景设计是层层水波和一片片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荷叶。

2.动画组合法。

引导幼儿同时欣赏动画、南湖风景名胜,想象这些动画人物到美丽的家乡南湖来游玩的场景,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动画角色和南湖风景名胜进行组合,引导幼儿先想、再說、后画,鼓励幼儿大胆构想,进行个性化艺术表达。动画组合法的运用要点:视频欣赏增强体验、组内交流确定内容、欣赏动画观察图片、大胆创新灵活组合。

如作品《湖中乐》中,琪琪借鉴动画片大头儿子的形象,但他说大头儿子一个人采莲子会害怕,画两个朋友陪他一起采莲子,画面背景非常丰富,图中莲蓬特别大,蓬花茂盛,他们所站的木筏富有立体感。(图2)整个作品以动画人物形象为基础,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再创作,使作品充满生活气息。

3.风景参照法。

教师准备不同风格的南湖风景图片作为参考背景,请个别幼儿分别上来根据不同的南湖风景,表演各种散步、奔跑、打球等适合的肢体动作,或几名幼儿合作表演一组动作,大家通过观看表演,寻找自己喜欢的动态,以适宜的南湖风景作为这组动态的背景进行绘画。具体操作见图3。

(二)景物前置,凸显景物特色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南湖自然资源,创作出以景物为主体的富有嘉兴特色的绘画作品,把景物推入人们的第一视线,让人物或动物作为衬托,凸显景物特色。

1.景物拟人法。

幼儿眼中的每个事物都有生命,一树一草在幼儿看来都是可以对话的朋友,通过景物拟人的方法,让幼儿把南湖边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都想象成具有生命的个体,可按幼儿喜好画上五官,作为画面的主体表现出来。在运用景物拟人法时,要引导幼儿关注景物的标志性特征,通过细心观察寻找特征、参考借鉴凸显表情、大胆构思表达想法、同伴探讨、教师推进、再次改进尝试创作等五步,在绘画中鼓励幼儿表现出来。

2.夸张变形法。

绘画是表达心灵的语言,南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我们嘉兴独有的,为了更好地展现地方特色,除了传统的表现方式,绘画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在写实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夸张或变形,凸显自己对某个事物或某个节日场景的突出感受。

如这幅《钓虾》作品,体现幼儿和同伴在船上钓虾的愉快感受。在作品中湖里的虾非常大,超过人物的大小,且特别多,虾的色彩十分丰富(见图4)。浩浩通过画笔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出了充满童趣的钓虾场景。从画面比例可见,整幅作品各种形态的虾成为重点,人物反而成为陪衬,绘画风格独特。

3.众星捧月法。

引导幼儿将感兴趣的景物通过环状的表现形式,在整幅作品中凸显出来,具有各种动态的人们成为画面的陪衬,衬托出景物的灵动。众星捧月法的指导有四个“要”点(表3)。

(三)情景结合吗,展现南湖风光

南湖乡土资源在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运用非孤立,需通过情景结合更好地表现出南湖风光和人文特色,赋予作品更多情感。

1.情景再现法。

教师带幼儿欣赏各种记录下来的视频和照片,引导幼儿回忆到南湖风景名胜区游玩时,和同伴一起游戏、玩乐的快乐体验,回想与家人共游南湖的激动心情等,鼓励幼儿回想当时的情景,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情景表现出来。

如作品《幸福》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多个小朋友带来的不同视频,每个幼儿依据自身感受自由创作。小杰回想当时爸爸妈妈和自己一起在南湖边发现鸟窝时的情境,他选择这个内容为创作素材。画面中三人惊喜的表情,丰寓的动态,与背景紧密融合,小杰情景结合地表现出了作品(图5)。

2.色彩渲染法。

南湖景物资源丰富,斑斓的色彩十分引入入胜,阳光明媚的南湖风光绿意盎然,蒙蒙烟雨中的南湖如同淡彩水墨,节日庆典中的南湖五光十色。通过不同的色彩渲染表现不同的情与景。

如《夕阳下》作品创作过程中(图6),贝贝画出一家人漫步会景园的场景,引导幼儿关注照片中夕阳下景物的色彩特点,幼儿发现周围的一切都被夕阳照的红了。于是,贝贝在创作中大胆地运用不同深浅的红色,整幅作品随之表现出快乐、幸福、温暖的感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南湖宝贵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是幼儿身边最好的课程资源。科学运用南湖乡土资源,将其自然融人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让绘画创作成为幼儿表现情绪、表达情感的心灵舞台。

参考文献:

[1](美)波曼(Burman,L.)著;汪寒鹭等译.老师,你在听吗: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付岭.幼儿园乡土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导刊,2010(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责编 翁春梅)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我的手机在哪?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