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媒介与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匮乏现象分析
2020-10-19杭晨
杭晨
摘要:在自媒體普及的时代,如今几乎人人都成“记者”,一时间造成大量信息涌入人们眼前。但是这些信息又有多少价值,能否满足受众需求。大量重复、庸俗以及片面、浅薄的信息反而造成了却造成了信息匮乏与贫瘠,而传播媒介对于大数据的使用更是无疑加重了这一趋势。
关键词:全民媒介:信息匮乏:自媒体:大数据
所谓信息匮乏就是指大众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的“有价值的”“能了解事件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信息匮乏是信息爆炸的伴生现象,也是信息爆炸的负面效果。而如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火爆和今日头条等自媒体软件的兴起,大量人群前赴后继奔向镜头前争做主播,自媒体领域一时间鱼龙混在。尽管创作人群在增加,作品数量的数量在增加,但真正可圈可点的可谓是屈指可数。面对这浩如烟海的信息,受众自然像吃自助餐一样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而传播媒介更是投其所好,利用大数据分析出受众喜好,向其大量投掷同质化、片面化内容,使得受众桎梏于“信息茧房”之中。本文将从创作者、传播媒介和受众的角度分析当下的信息匮乏现象。
一、全民媒介现象的产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今的媒介生产者其目的还是为了追求利益。自媒体博主的博主无非就是拍摄短视频、直播或者写文章评论等,这与体力劳动相比自然轻松很多,而且还具有时间随意、地点随意、可以天马行空发挥自己的创意等特点。例如在快手短视频平台上就出现了典型的一例,一位农村妇女在快手山分享自己的做饭视频,因其朴实的形象和返璞归真的农村环境吸粉无数,也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有了不菲的收入。而看到利益的她的家人们也争相模仿,一时间她的弟弟妹妹也争相做饭直播,其题材、风格大同小异,同质化十分严重。
其次,亚文化的盛行也催化了自媒体的发展。亚文化是指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青少年对此十分热衷。为了体现出自己的文化态度,于是起码上阵自己做起了媒介。近年来这种情况越发激烈,自媒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跟风心态和猎奇心理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了生产媒介的道路。近年来,各种短视频和自媒体软件的盛行,一些生产者为记录生活、表达声音制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一些生产者为了推销产品、播出广告也花费大量心思取得了丰厚利润。在这种背景下,受众看到了媒介生产“爱情与面包”,于是纷纷效仿,造成了全民媒介的盛景。
二、全民媒介带来的信息匮乏
从媒介生产者角度来看,创作者多以草根为主,专业水平,通常缺乏一定的审美认知,素材等多取自生活中的琐事,导致题材庸俗化。创新意识缺乏,模仿照搬已经成熟的套路吸引受众注意力、规避冷场风险,导致叙事结构的庸俗化。
从平台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些平台的设立就是为了展示一种“人人皆是记者”的态度,必然不会对于创作者的准入设置十分严格的门槛。让“守门人”层层缩减,因此对内容的把控也逐渐失控,造成了庸俗化、同质化现象。同时,必须看到虽然同质化庸俗化现象十分严重,但受众对此仍十分买账,对于某类题材的多次重复,受众仍津津有味。出于利益考虑,为留住受众平台也只得任其发展。
全民媒介全民参与,这场全民狂欢带来了严重的精神麻痹。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展示了两个维度,首先全部个体均为平等与自由的参与主体;其次与传统世界完全点到的充满戏谑的乌托邦形势。在这种形势下,现实社会的各个阶层打破了传统社会中的身份认同,短暂的实现了平等自由的对话机会。在一些短视频平台我们能感受到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也能感受到建筑工人的辛勤付出和贫困山区儿童的无助;我们能感受到大都市里成水马龙的繁华,也能感受到乡村小院的安静闲适。这正像巴赫金“狂欢‘理论第二个维度里的跨越阶级的平等对话,受众在一幅幅奇观中沉浸、痴迷。长此以往,缺乏对于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的汲取,会造成严重的精神麻痹,导致思辨能力和死都思考能力丧失。
三、大数据分析下的“信息茧房”
桑斯坦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信息的剧增,我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关注的话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每个人都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个人日报的可能。这种“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会导致网络茧房的形成。当个人长期禁锢在自己所建构的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个人生活呈现一种定式化、程序化。
正想桑斯坦说的那样,在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时受众本身就会做出选择,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加大关注力度,而现在媒介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来向受众推荐内容无疑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造成受众认识上的“马太效应”。由此受众对于一些即使不感兴趣但本该知道的事实的认知、接受会降低乃至被动忽略,这种后果是十分可怕的。
四、结语
科技进步带来的全民媒介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对人类来说有喜亦有忧,我们应该理应对待。媒介生产者应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美好生活和良好精神面貌;平台管理者要加强审查制度,当好“守门人”,更要有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受众也要提高自身品味,在全民媒介的时代做到分别是非、了解对错、追求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