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应对举措

2020-10-19蒋和平杨东群郭超然

改革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乡村振兴

蒋和平 杨东群 郭超然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粮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种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蔬菜业、水果业、花卉业等产业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应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抓好春耕春播工作,保障乡村道路运输通畅,在南方地区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生态高值农业和“康养业+富硒+农业”,尽快推进饲料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农业经营成本,鼓励发展以村为单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培育农产品销售新业态,建立政府、企业和市场互动的农业灾害救助体系。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农业发展;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0)03-0005-09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各地打响了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采取了一系列阻断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严防严控措施。疫情严格防控时间过长,势必会对我国农业的正常发展带来较大影响。本文旨在通过科学的分析,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减轻负面影响、助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自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采取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措施之后,全国各地陆续实施严控交通、封闭隔离、设置关卡、延迟复工等严防严控措施,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且持续了较长时间。在严峻的防控形势下,某些地方采取“一刀切”的严格防控措施,这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疫情的直接冲击,加之为阻击疫情扩散蔓延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将会叠加在一起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整个链条和各个领域带来显著影响,从而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一)对粮食种植业的影响

疫情对粮食种植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能的农时耽误和生产资料的不足上。春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如果疫情到了3月还不能结束,就会对南方的早稻和东北地区的粳稻播种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在春播期影响水稻的播种,就会出现“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现象,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水稻减产[1]。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所专家估计,如果2020年南方地区水稻春播期受到疫情影响而推迟,2020年该地区水稻的产量至少会减产5%左右。

疫情还会对以种植冬小麦为主的大田粮食作物产生较大的影响,每年的二三月是冬小麦田间管理的重要农事时期,需要施肥、喷洒农药和田间浇水,急需化肥、农药和柴油等农资。但多地严格的交通管制或封锁,导致农资经营门店难以供货和农资物流链条断裂,出现冬小麦急需的农资“货不能发、车不能跑、人不能用”的不利局面,农业生产资料短缺,粮食主产区现存的生产资料难以支撑后续的农业生产活动,给2020年的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020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前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如果各地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想方设法采取相应措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疫情对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和其他农副产品生产的负面影响。

(二)对畜牧养殖业的影响

在2020年春节期间,防控非洲猪瘟的战斗还在继续,一场前所未有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又打响了。为了有效控制疫情,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多地采取了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导致大量饲料、兽药等生产物资运输受阻,无法运输到养殖场,加之部分地区存在对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为控制和防范疫情蔓延而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严格限制屠宰场、饲料厂复工,部分养殖场户出现了存料不足甚至严重缺料,一些鸡鸭苗等家禽养殖户因饲料断档而忍痛毁苗,不能屠宰,而生产出的肉蛋奶等产品积压运不出去,种畜禽苗等运不进来,养殖链条上相互挤压,新的养殖周期正在錯失,严重影响到养殖业的生产持续性。2020年2月1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指出,这次疫情发生对我国家禽养殖业造成了较大影响,使得活禽交易市场关闭,饲料、禽苗、活禽运输受阻。另外,家禽屠宰企业停工停产,家禽的产品消费降低,整个家禽行业损失较为严重。在疫情防控大局之下,农产品出不了村、进不了城,畜禽养殖所需的饲料难以及时补充以及种禽无法调度的问题,使得养殖畜禽产业链受阻,让养殖场户处于两头受挤的尴尬境地,以家禽业为主的养殖产业遭受较大损失。

2020年2月1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加快养殖业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提出要确保物资和农产品运输通畅,加快饲料企业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畜禽水产品产销对接。这对缓解当前我国养殖业面临的困境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

(三)对种业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种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销售、生产和管理三个方面。一是对种子销售的影响。疫情的爆发正值农民春播农忙之际,也是种业公司种子销售旺季,而一刀切的“封堵隔离”防疫措施,给农民购种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大部分县乡道路实施交通管制,导致保春耕的农业服务以及农资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遇到困难;另一方面,大部分乡村集市被取消,不允许农民上街赶集,人为阻断了农民购种和种业公司销种的对接。如果封堵时间延长到3月底甚至4月,在播种方面,势必导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早稻和再生稻播种时节已过,这些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种子销售和服务。二是对种子生产的影响。种子生产企业大多坚持的是“以销定产”和“依库存定产”,受疫情对种子销售的影响,销量不定导致生产计划难做,难于确定与种植基地的生产合同面积。三是对种子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包括:种子调运出现困难;销售渠道不畅,销售终端难以开展活动;企业生产技术人员下基地落实合同面积困难;种子精选加工包装请工难。

(四)对休闲农业的影响

休闲农业是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农村第三产业,新冠肺炎疫情对休闲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疫情防控期经营收入损失巨大。在疫情防控期间,休闲农业、乡村民宿、观光体验、水果(草莓)采摘等项目全部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门票收入基本为零,城乡旅游消费基本为零,休闲农业体验园区因水果销售渠道关闭滞销,观赏类花卉因错过黄金季而枯萎,休闲农业中的餐饮则因为退单而导致食材浪费。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处的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省内18个地市156家休闲农业相关企业春节期间的营业收入约为2.32亿元,但是受到此次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的营业收入基本为零,同时前期大量投入及人工、维护成本得不到补偿,造成了严重的亏损。二是对疫情的“一刀切、层层加码”的防控,使很多休闲农庄、休闲庄园、农业公园、民宿、农家乐关门闭客,无法正常运营,一些从事休闲农业的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给当地的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带来较大的影响。三是对民宿业影响巨大。春节一般都是乡村民宿业的消费旺季,但是此次疫情的爆发使得所有订单基本都被免费取消。据云南省丽江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在2019年云南省乡村民宿的收入中,春节和寒假的收入一般能占到全年民宿收入的1/5左右。但由于疫情的影响,云南省各地乡村民宿业大多数闭门停业,与此同时,经营乡村民宿业的业主房租、水电等固定支出未变,使得经营民宿业的业主遭遇现金流不足,甚至中断的困境。四是参与休闲农业的农户分红收入受到间接影响。根据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调研数据,由于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在“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休闲农业经营模式中,农户分红受到一定影响。调查的31家休闲农园企业中,有5家企业与农户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分红损失数额共计402.6万元,其中北京南宫世界地热博览园有限公司损失最为严重,高达300万元。延庆区左邻右舍民宿采用合作社经营模式,其入社农民可在每年享受民宿盈利所带来的分红,但是2020年因疫情影响导致农民分红将减少30%左右,如果疫情影响持续到五一假期,分红将减少60% 以上。

(五)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农产品加工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受疫情防控的影响,交通阻塞,物流不畅,原材料等上游供应链断裂,造成企业产品销售的现金流中断。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业普遍面临着“加工缺货、用工缺人、生产缺钱”的问题。因为农村封闭式管理影响到农产品收购,部分加工企业开工不正常,泡沫箱、冰块断货,影响清洗打包运输等后续环节。由于市场销售大幅减少,企业产成品积压严重。

山东省潍坊市食品协会2020年2月组织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潍坊食品农产品加工业影响”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问卷涵盖了全市大、中、小、微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中生产型、非国有企业占 97%以上,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2月22日,58%的企业尚未复工,3月前复工或计划复工的企业占81%,有3%的企业还未确定复工复产时间。二是已复工企业到岗率低于60%的企业占68%;其中36%的企业到岗率不足30%,只有3%的企业完全到岗。三是已复工企业产能恢复率低于60%的占71%,其中42%的企业产能恢复低于30%;有10%的企业产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四是已复工企业产品品种复产率低于60%的占65%,其中,39%的企业产品品种恢复产率低于30%;有16%的企业产品品种复产至疫情前水平。由此可见,受疫情防控的影响,潍坊市食品农产品加工业的复工率还是比较低的。

(六)对蔬菜产业的影响

疫情对蔬菜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域市场上蔬菜供不应求,部分城市蔬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二是由于城乡运输渠道不畅和交通管制,蔬菜运输成本增加。受疫情的影响,会直接造成蔬菜运输时间和人力成本的增加。多地的“封城封路”措施给蔬菜运输尤其是跨省跨地区的运输造成较大困难。一方面,封路导致无法组织工人采摘蔬菜;另一方面,各种蔬菜运输车的调度较为困难。

疫情的嚴格防控,造成餐饮服务停业,学校、企事业单位延迟开工,蔬菜消费需求明显减少,各地很多蔬菜批发市场“冷清”。当前正是春季蔬菜上市时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省份的很多蔬菜主产地对交通出行进行了严格限制,新鲜的蔬菜无法如期进入批发市场,形成了“没人收、没车运、出不去”的困难局面,导致蔬菜流通效率降低,部分冷库及运输企业关闭,蔬菜地头收购价格大跌。如全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的蔬菜销售受疫情影响较大,大部分菜农生产的蔬菜滞销。寿光市圣宏果蔬专业合作社管理着400多亩菜地、86个大棚,专供北京、天津、济南等大城市。疫情到来后,几百万斤的特色蔬菜无法外运,进不了城,销售无门。该合作社每天的营业额不足往年的40%,且维持合作社生产经营的成本,如发放给农民的工资等还要照付。

(七)对水果业的影响

春节是水果的重要销售时节,每年春节前后,本应该是果农们销售水果最忙碌的时候。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走访亲友的居民总要购买一些水果,看望亲朋好友,使得各种水果销售都远超过平日,大多数水果种植户往往也是根据这一销售档期选择种植时节。然而,由于疫情的爆发,严格的封堵措施使得部分高速公路关闭,加上大部分餐饮企业停工停业,水果种植户失去重要销售渠道。水果种植往往集中在乡村地区,乡村地区的强力管控使得许多水果种植户的产品难以及时运送出去,可能会导致处于收获时节的水果腐烂在田地中。如海南省万宁市的菠萝就遇到了疫情封锁的阻断,数百吨水果滞留在仓库中,连海南本地都无法进行流通销售。菠萝销售渠道受阻影响了万宁种植菠萝的120多个农户,直接损失达到600万元。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广东高州砂糖橘、广西武鸣沃柑、陕西眉县猕猴桃,都受到了疫情较大的冲击,使得当地果农承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时令水果产品,如草莓等,春节期间的游客采摘是重要收入来源,而疫情使得这类特殊时令水果的销售被抑制。如北京市著名的休闲农业景点——北京朝阳区蓝调庄园主打草莓采摘,春节是草莓采摘销售旺季,因疫情控制人员流动,草莓在地无人采摘,虽然线上销售需求量变大,但因休闲农业园区的销售模式侧重游客采摘,临时配送物流难找,销售依然困难,造成农产品销售损失50万元。北京昌平区兴寿镇草莓是北京市知名农业品牌,2019年昌平兴寿镇草莓采摘价格为35~40元/斤,而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兴寿镇草莓采摘活动全部取消,大量的草莓只能以零售价格15~20元/斤售出,销售价格大幅下降。虽然农户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降温和浇灌等,推迟草莓的成熟时间,但延长的时间有限,如果疫情短期内不能消除,这种延迟成熟期的技术手段也将失去效果。加之一般规模的种植户不具备大批量储藏或加工能力,时令水果种植户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

(八)对花卉业的影响

疫情对花卉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需求端,每年的12月、1月和2月是鲜花消费的旺季,疫情的严格防控导致市场鲜花需求大幅度下降。不仅如此,还会影响下一期花卉种植的面积。为了在春节期间获得不菲的销售收入,许多花农为化肥和花苗等前期投入已负债累累,错过春节期间这个鲜花交易季,可能收不回成本,缺少资金继续支持下期花卉种植,这会导致花卉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

花卉是农业中的精细农业,技术要求极高,种植要求实行精细化管理,人工成本投入极高,而且大部分鲜花都很娇贵,保证卖相费时费力。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介绍,云南斗南花卉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2018年交易额达57.7亿元,鲜切花总量69.9亿枝。花卉经济带动从业人员100余万人。据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总经理高荣梅介绍,受此次疫情影响,云南第一季度鲜切花交易预估减少20亿枝,估计全省花卉产业的经济损失达到100亿元。

由上可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以影响严重程度排序来看,农业种养业大于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大于种植业,农村第三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受疫情影响也很严重,小微企业大于中小型企业,直接和间接影响都存在,长期中期短期影响兼有。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调控和应对,会给2020年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应对此次疫情,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确保春耕春播农业生产正常进行,保障我国农业稳步发展,可从十五个方面着手。

(一)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供给

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不管多大的风险挑战,我们都必能战胜之。我国必须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安全带来的冲击,各粮食主产省份要把粮食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激发和凝聚抗击疫情带来的精神力量,把有关粮食安全的每一件事都做好,每一项措施都落实好。

(二)保障重要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

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有力保障畜禽水产养殖饲料、兽药、屠宰、粮油食品加工等企业加快复产。全面组织春耕生产和农业生产恢复,支持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调运和供应。畅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大对各地蔬菜、水果、生猪、家禽、水产品等的收购力度,支持农贸市场、超市等维持正常营业秩序,确保“菜篮子”产品足量供给、价格稳定。

(三)保障乡村道路运输通畅

严格按照“一断三不断”和“三不一优先”原则落实防控工作,对持有专用通行证的车辆不得拦截,坚决杜绝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断路阻碍交通等行为。确保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畅,简化绿色通道查验手续和程序,确保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在正常情况下不对运输从业人员实施隔离观察措施。在确保阻断疫情传播渠道的前提下,全面恢复正常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出行车辆通达。对运输农产品及农业物资的车辆,快速办理“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通行证”,按需申领,即核即发,确保“农产品出得去、农业生产资料进得来”。

(四)抓好春耕春播工作

确保做好春耕备种工作,不耽误农时,强化田间管理,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重点保障種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农业企业的复工对接工作,确保春耕春播期间农资的正常调配和运输通畅,全力做好农机备耕。二是充分预估此次疫情对春播延后的影响,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并在疫情较轻的地区及时开展抢抓春播春耕工作,稳定生产。三是为减少早春播种对整个年度粮食生产产量的影响,应抓好夏粮和秋粮的生产工作。四是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适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稳妥推进主要粮食品种的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确保农民种粮利益,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五是采取灵活分散的方式开展春耕种植,同时,为了减少疾病传染,应该尽可能避免人员聚集,减少面对面的农业技术培训,可以鼓励开展线上交流,通过微信、QQ等网络通信平台开展农业技术的线上交流[2-4]。

(五)在南方地区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此次疫情对我国农业发展而言既是危机又是转机,为改造我国传统农业提供了一个契机。比如可在南方地区推广高效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较传统的种植一稻一麦模式相比,会在水稻种植的同时进行养殖,目前已经发展出稻虾、稻渔、稻蟹等多种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一方面,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据估计每亩可以新增效益1500~2000元;另一方面,该模式可以使得土地得到休耕,提升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疫情结束之后,可以考虑在南方水稻种植地区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并且尝试开拓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新产业,拓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空间,为农业和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六)发展生态高值农业

传统的高产低效农业模式已经严重破坏环境与生态,导致面源污染、土壤有机质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这种农业模式已快走到尽头,为此,要摒弃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追求高产农业的路径,逐步树立生态高值农业的发展思路。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高值粮食产业。要实现粮食产业中农用化肥施用量的“零增长”,推动粮食产业生态系统持续循环;要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出新的粮食新品种,实现粮食产品的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

二是大力发展功能性农业。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升级,老百姓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而且要吃得健康。农产品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功能。比如培育富含铁锌硒的小麦,可以养血润脉;富含高抗性淀粉的优质水稻可以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富含维C的马铃薯,可以抗氧化、抗衰老、防止血管硬化,是一种效果很好的功能性食品。

三是促进“生态高值功能农业+大健康”产业发展,将生态高值功能农业作为大健康产业的入口,借助消费者对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刚性需求,实现对消费者的健康综合管理。

(七)解决当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给当前养殖业带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饲料运不进来,二是禽肉蛋类卖不出去。因此,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重点养殖场(户)、饲料企业和屠宰企业的衔接机制,保障饲料进得来、产品出得去。

具体而言,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落实市场分类管理,不搞“一刀切”,确保饲料不断供、产品不滞压、资金不断流。二是落实生猪养殖恢复生产的任务,确保各地新建和扩建生猪养殖项目尽快开工复工、投产达产。三是防止奶业出现生鲜奶拒收甚至倒奶现象,支持收购生鲜乳,保障乳品加工企业正常运转。四是水产养殖要解决好水产品压塘严重的问题,疏通水产区与消费市场的销售沟通网络,重点发挥线上促销的渠道优势[5-6]。

(八)尽快推进饲料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复产

除湖北等疫情严重的地区外,各地都要结合疫情发展程度有序开展饲料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复工。一要保障返工人员的防护物资需求,优先安排防护物资供应;二要集中统一安排相关企业用工返岗返程,纳入疫情防控运输绿色通道范围;三要进一步完善饲料原料供需调度机制,推进粮库与饲料企业无缝隙对接;四要重点关注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饲料原料采购需求,保障“点对点”扶持。

(九)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一些农业企业资金链断裂,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支持力度,可以采取线上申请的形式,优化办理手续,放贷资金优先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相应提高贷款额度和融资担保上限。二是进一步降低农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对农业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贷款利息给予一定比列的财政贴息补助。三是免除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划拨一定比列的财政资金用于承担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用。

(十)鼓励以村为单位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使防疫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应该发挥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用,紧急动员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到防疫期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积极鼓励以村为单位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比如四川省蒲江县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力推行“村(社区)两委+专业化服务组织+农户”模式,引导广大党员、村干部和乡贤能人,围绕主导产业生产环节,组织返乡农民工和闲置劳动力,组织农机队、采果队、修剪队、技术服务队、综合劳务队等各类服务队,解决农业生产用工需求,拓宽农村居民疫情防控期间的收入渠道。同时,大量农民专业化服务组织要主动承担农业生产托管任务,開展“委托作业”和“订单作业”,并且按照防疫要求,结合考虑农时作业要求和机具作业要求,安排好作业生产和作业时段,做到错峰作业,实现防疫和农业生产相互兼顾。这种以村为单位组织的农业社会化模式值得各地借鉴和参考[7]。

(十一)建立政府、企业和市场互动的农业灾害救助体系

农业发展面临着各种不可预期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这次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属于不可预期的社会风险。为了把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的影响降到最低,减少疫情灾害给农业经营主体带来的经济损失,尽快恢复农牧业生产,建议建立政府、企业、市场互动的农业灾害救助体系。第一,政府应该设立农业灾害救助基金,加大因疫情影响而造成农业停产停业的救助力度,2020年财政预算应该安排专项预算,确保农牧业能正常生产。第二,拓宽农业救灾资金渠道,建立由农业企业、民间组织、农民构成的社会化救灾资金投入体系。第三,完善农业灾害救助体系,除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外,还应引入市场化的救助理念。因地制宜推广并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建立农户与龙头企业风险共担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作用,分担政府农业灾害的救助压力。政府还应充分发挥金融部门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健全农村信贷支撑体系,引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部门,开展农业灾害救助专项贷款业务。通过试点探索、完善政策救助体系、发放财政补贴等手段,着力解决保险公司因风险过大不愿承保、农业经营主体投保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投保积极性,推进农业保险业务的开展。

(十二)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成本

为减轻农业经营主体的负担,降低农业经营成本,可对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减税降费的措施。具体而言,可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减免农业经营主体的租金。建立政府联合工作机制,鼓励相关出租方适当减免租金,比如对承租国有性质单位的土地、生产设施的农业经营主体,减免1~3个月的租金。对承租经营集体性质的土地、生产设备的经营主体,引导和鼓励出租方业主适当减免租金。二是实施税费减免和延期续费。对疫情影响较大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营主体,可以依法申请延期缴纳税款,在疫情防控期间,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可以依法享受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三是免费提供安全质量检测。对承担市场供给和生活必需的经营主体提供免费的农业产品安全检测,在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落实绿色食品证书有效延期的政策。四是建立农业企业帮扶指导制度。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和乡村干部下沉到重点农业企业,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制度,帮助解决农业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千方百计想办法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成本。

(十三)大力培育农产品销售的新业态

为有效消除疫情对农产品销售的不利影响,应积极发挥网上农业和线上农业的平台作用。为此,要加快农业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充分发挥好网络平台的作用,支持农业企业加大网上销售力度,比如利用APP、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开拓和维护客户,大力发展“线上下单、无接触配送”模式[8]。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郭红东等提出,应在全国各地推广无接触宅配送的服务,它既是地方政府与电商企业创新的农业经营的新业态,又是网上销售的新模式。无接触宅配送服务针对城市居民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就近对接种养农户、农业企业和农民生产合作社及农业园区、农产品基地,联结电商平台和配送农业企业,通过无接触宅配送服务直达城市社区和居民消费者,阻断人与人接触和病毒传播途径,这种无接触宅配送服务形式是减少病毒传染、协调农产品供给、满足城市居民购买和消费农产品需求的安全有效途径[9]。

(十四)推广“康养业+富硒+农业”的新模式

此次疫情过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县域医疗服务,合理布局医疗康养产业体系,将康养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发展康养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建吃得健康的新的生活方式,实现从吃得好到吃得健康的转变。要让富硒农产品等健康绿色农产品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首选,吃得健康成为主流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众所周知,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对于改善与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硒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能力,一定程度上阻止病毒病变,降低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因此硒被称为调节免疫力的“能手”。免疫系统是身体最好的“医生”。补硒是免疫系统健康的稳固器,人体补硒主要是通过直接食用各种富硒农产品,包括富硒大米、富硒小麦、富硒水果等,这些都是普通的农产品和食品。富硒农产品将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变成了“功能性农业”,使得农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从而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希望。近些年,湖北恩施、陕西安康、广西贵港和江西宜兴大力发展富硒农业,使得越来越多的富硒农产品问世,带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也使得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因此,各地可以立足发展康养产业链,融合打造“康养业+富硒+农业”的模式,充分发挥康养产业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带动作用。

(十五)稳妥有序推动农民工返程务工

外出务工事关农民生计生活,在各地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要做好农民工返程的防疫工作。加强农民工防疫宣传,发挥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等的作用,广泛开展应对疫情政策措施的宣传讲解,引导农民工科学防控,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引导农民工合理安排返城返岗时间,避免节后盲目外出。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有效对接。农民工输出地要及时跟踪主要输入地疫情变化,做好主要输入地企业用工、复工、交通、疫情等信息的集中发布。农民工输入地要加强企业用工情况监测,加强有组织对接服务。充分利用交通运输部提出的“疫情防控期间地方政府组织的农民工返岗包车可免费通行高速公路”举措,条件允许的地方可由相关部门为农民工群体提供包车服务[10-12]。

参考文献

[1]杨艳玲,曹朝钦,王庆国.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三农”影响[N]. 濮阳日报,2020-02-25(004).

[2]战“疫”春耕两不误[N].珠海特区报,2020-02-18(001).

[3]乔金亮.把握农时,不误农事[N].经济日报,2020-02-27(006).

[4]孙媛媛.抗疫不误抓春耕[N].金华日报,2020-02-26(A02) .

[5]周真刚.切实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工作[N].中国民族报,2020-02-18(005).

[6]惠新.疫情期间做好育苗养殖防病运输工作[N].中国渔业报,2020-02-17(B02).

[7]王玉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应尽快复工[N].经济日报,2020-02-20(008).

[8]娄火明.“新冠肺炎”对农业产业经营的机遇与对策建议[N].杭州日报,2020-02-18(009).

[9]郭红东,曲江.抗击疫情,无接触宅配送服务可推广[EB/OL].[2020-02-23].http://www.spa.zju.edu.cn/spachinese/2020/0302/c13223a196

4302/page.htm.

[10]统筹防控与生产是道“综合题”[N].农民日报,2020-02-26(001).

[11]姚满昌,杜骏骁,朱珠.抗疫情、强管理、促生产、保供应[J].长江蔬菜,2020(4):10-11,

[12]王海涛,守好粮袋子和菜篮子[N],陕西日报,2020-02-13(006).

Impact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JIANG He-ping  YANG Dong-qun  GUO Chao-ran

Abstract: The outbreak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will bring som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planting, livestock breeding, seed industry, leisure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vegetable industry, fruit industry, flower industry and so on. In order to reduc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s negative effects and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we should ensure the supply of grain and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grasp the spring sowing work of spring plowing, ensure the smooth transportation of rural roads,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ice breeding mode in the southern region, develop the ecological high value agriculture and the“health care industry + rich selenium+agriculture”, and promote the resumption and production of feed enterprises and slaughtering an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cost of the main body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based on agricultural-socialized service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encouraged. The new for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sales should be vigorously cultivated. The interactive agricultural disaster relief system among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the market should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責任编辑:文丰安)

作者简介:蒋和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东群(通信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郭超然,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吉首大学蒋辉教授和福建农林大学詹琳博士提出过修改建议。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乡村振兴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