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引导机制研究——以“校园货”为例

2020-10-19张建萍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

张建萍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已成为各类新生事物快速发展的场所和主要消费市场。自2014年以来,各种校园贷平台在高学校园迅速传播,不法分子利用高校学生超前的消费理念和缺乏的金融知识,办理超过其支付能力的货款,并采取威胁、暴力等手段违法收款,在高校校园内及大众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本文从校园贷相关概念出发,分析其在高校校园得以传播的原因,并以此为例,探析互聯网背景下高校教育引导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高校教育;校园货;引导机制

一、校园贷相关概念

1.校园贷定义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总体来说,校园贷可以分为五类:即电商背景的电商平台一一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如蚂蚁花呗借呗、京东校园白条等;消费金融公司一一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P2P贷款平台(网贷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名校贷等。因国家监管要求,包括名校贷在内的大多数正规网贷平台均已暂停校园贷业务;线下私贷一一民间放贷机构和放贷人这类主体,俗称高利贷。高利贷通常会进行虚假宣传、线下签约、做非法中介、收取超高费率,同时存在暴力催收等问题,受害者通常会遭受巨大财产损失甚至威胁自身安全;银行机构——银行面向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如招商银行的“大学生闪电贷”、中国建设银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青岛银行的“学e贷”等。

2.校园贷的起源与传播

随着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严格规范大学生信用卡审批条件,大学生信用卡逐渐退出学生市场,但是,部分学生旺盛的资金需求给予了校园贷发展的温床,为网络借贷、分期消费等金融产品或者金融平台进驻校园提供了充分的市场。2014年起校园贷大肆兴起,2016年随着校园贷引发的大学生自杀案件的暴露,校园贷终于迎来了国家监管,教育部、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对校园贷进行了规范和肃清。2018年校园贷改头换面重出市场的新闻不绝于耳,高校严阵以待,希望能正确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避开校园贷的陷阱。

二、校园贷现象存在的原因

1.高校学生畸形的消费观念

首先现阶段的高校校园是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消费市场,高校学生独立于父母生活学习,其自主性的消费习惯决定了其资金使用情况。同时高校是离开父母建立自己的朋友圈、社会圈的第一步,他们希望通过前卫、时尚的消费形象体现自身价值与魅力。因此此时攀比心理组建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促使其增加支出满足虚荣心理,而超出固定消费额度的资金需求则是最大障碍,校园贷的产生则为该阶段的学生提供了一条便捷路径,大学生面对的消费诱惑增加,资金来源渠道增多,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已普遍存在于高校学生种种,片面追求虚荣的消费观念则呈现出盲目攀比的特点。

2.校园贷较低的入市门槛

各种形式的校园贷或者网贷平台均以“无抵押、零担保、低利率、快放款”等为宣传噱头,有的门槛仅需提供身份证号、学校名称及父母、老师等主要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即可,有的门槛只需提供QQ等级,有的门槛需提供贷款人裸照;这些借贷平台约定利息多在1%-2%之间,但除了约定利息,还会对违约后的利息另行规定,一旦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后,将导致利滚利,进入高利贷陷阱。“校园贷”是以低门槛引人入市,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金融知识,刺激学生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增加消费支出,进而引导学生进入违约通道,然后通过威胁、暴力催收等手段逼迫学生向父母、朋友筹措资金还款。校园贷表面的低门槛是诱导高校学生被高利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高校防范校园贷现象的教育引导机制

1.整治“校园贷”传播渠道,完善高校管理机制

在目前“校园贷”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的压力下,高校整顿高校纪律、完善学生管理机制则至关重要。高校要综合运用校园管理的各项措施,重创“校园贷”传播途径。一是清理垃圾广告。以整治校园环境为契机,清理狗皮膏药小广告,遏制住成本低廉的广告宣传途径;二是成立校园贷监测小组,在学生中定期进行“校园贷”风险排查,全面正确宣传“校园贷”风险隐患及隐藏的信贷骗局。三是开通学生兼职就业渠道,拓展资金紧张者的资金来源渠道,通过招收图书馆兼职人员、校园安全队、环境维护队等,培养大学生自力更生,劳有所得的金钱观、消费观。

2.开展“校园贷”风险教育,提升高校金融素养

畸形的消费观念和浅薄的金融知识是“校园贷”在各大高校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管理好个人的消费习惯、培养基础金融素养则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去学生货币崇拜情节。通过开设基础理论学习课程,传导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并通过开设社会实践课、案件模拟课、模拟法院等课程演示校园贷的起因、发展及结果,让每位学生都能切身体会到校园贷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消费观。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基础金融知识素养。了解基础金融知识有助于学生分辨金融骗局,掌握应对措施,通过开设专业讲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案例培养高校学生基础金融理念,正在体会到天上不会掉馅饼,并提高自我风险防范意识,正确规避金融诈骗。

3.强化“校园贷”责任意识,做好诚信教育课堂

“人无信不立”,在现阶段信息化时代,诚信将成为每个人最重要的标识,学生的诚信状况与学校的教育体系密切联系。为体现高校诚信教育特点,强化“校园贷”责任意识,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学生诚信意识,充实高校诚信氛围。一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录入基础信息,加载图书借阅、课堂考勤等指标,并将是否参与校园贷纳入重要事项管理,并将诚信档案作为入党、奖学金评定、学生干部竞选等的参考依据。二是联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学生诚信档案作为学生步入社会的基础信息记入系统,并在一定时期内伴随其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李阳,张诗雨.校园借贷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8(7)

[2]费名扬.校园贷乱象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观察,2018(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李冉.当代我国大学生消费教育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8(06)

[5]郭艺容.高校“校园贷”盛行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
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刍议
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及其对高校教育的启示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