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语境下的广播新闻如何“掷地有声”

2020-10-19常红文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广播新闻

常红文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丧失了快人一拍能力的广播新闻,该如何继续“掷地有声”?本文试着从剖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改变入手,探索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的“转声”之路。

关键词:新媒介语境;传统媒体的冲击;广播新闻;声声入耳

现代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区别于传统广播、电视、报纸的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6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另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8年底,短视频用户已达6.48亿,预计2020年短视频规模将达到550亿。这些新兴媒体席卷而来,霸气十足,借助强大的技术优势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领地。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网络、手机、APP视频平台等新媒体的兴起,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直观和个性,但同时也让传统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1.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在传统的媒介环境下,报纸、广播、电视在传媒界或新闻界一直保持着“三足鼎立”的状态,占据着绝对的垄断地位,控制着信息的选择权、发布权及主要流向。然而,当新媒体不断出现后,媒介生态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虽然传统媒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自身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但是它却赶不上媒介领域的膨胀速度,传统媒体在整个媒介领域的占有率持续下降,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2.传统媒体的权威受到质疑。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即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创造信息。相比较而言,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则都有自己的领域和自身的群体,信息的传播过于封闭并带有局限性,只是机械式的定期向社会发送新闻资讯,形式趋于单一。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日益丰富,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医院视频、银行视频等遍布大街小巷,网络电视、数字化报纸、多功能手机等全方位出击,新媒体无孔不入的存在方式让被动接受知识的人們学会了主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敏锐判断。

3.传统媒体的受众迅速分流。

新媒体以锐不可挡之势给传媒业带来巨大变革。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而言,直接“夺”走了相当一部分受众。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上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59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1.296,较2018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含短视频)规模达7.59亿,较2018年底增长3391万,占网民整体的88.8%.其中长视频用户规模为6.39亿,占网民整体的74.7%;短视频用户规模为6.48亿,占网民整体的75.8960新媒体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人们摆脱了必须按点、按固定节目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捕捉,交流信息。

二、新媒介语境下,广播新闻如何“掷地有声”

面对传播优势丧失的困境,广播新闻要如何发展,方能在新媒介沙场上“攻城掠地”,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新媒介语境下广播新闻突围的路径又在哪里?

1.“慢一拍”不能“慢两拍”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微博、微信无处不在,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第一发布人。在这样的形势下,素以“短频快”自诩的广播,自然也难当“独家报道”的重任。在不能“先声夺人”的情况下,广播新闻还可以“后发制人”。

2.权威发布和深度解读“两手抓”

当建立在强大网络基础上的新兴媒体不断生长的时候,一张照片、一段简单的文字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炒热”一件事。新媒介语境下,传播力的膨胀常常让人叹为观止,但也常常会带来信息的不真实和错位。主流媒体责无旁贷要肩负起拨乱反正的重任。

3.给出观点、亮出态度

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多元化时代,人们对许多问题的判断标尺、价值观念正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亮出主流的声音,切实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如果说,过去曾是信息匮乏的年代,那么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信息爆炸甚至泛滥的时代,人们不缺信息,缺的是如何从这些“巨无霸”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糟粕、取精华”。广播新闻要在新媒体语境下做到“掷地有声”,就必须来担当起这份“信息加工”的重任。

近年来的广播新闻实践中,我们建立了新闻评论高级专家库,在做好信息梳理的基础上,借助专家的力量,给出媒体的观点,亮出自己的态度,从而在听众中确立自己的独特“声频”,让“张家港广播新闻”富有个性,独一无二。

当然,在新媒介语境之下,广播新闻要实现“掷地有声”,首先要做好与新媒体的创新融合,其次还要坚持听众为王,善于扬长避短。只有这样,传统的广播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广播新闻也才能真正做到“声声入耳”。

猜你喜欢

广播新闻
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
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探讨
声音的价值
广播新闻策划与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化“微”为机
当下广播新闻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浅述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探析
广播新闻节目的新媒体推广手段探究
新环境下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提升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