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10-19麦小菡麦倩挚李树学

探求 2020年5期
关键词:广州市薪酬医学

□麦小菡 麦倩挚 李树学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遵循卫生人才发展规律,必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优化医疗资源,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吸纳高等院校医学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建设合理医疗卫生人才梯队,贯彻落实国家就业政策。然而,近几年有学者走访部分公立医院,普遍反映在招收外省高水平医科院校毕业生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公立医疗卫生单位直言招不到自己满意的人才。就医院开展招聘工作的反馈信息来看,部分三甲公立医院发布信息后报名异常火爆,但候选人违约不履职问题突出;二甲医院发布招聘信息后,则常常面临门可罗雀的窘境;在医学专场招聘会上,参加人数与预期有差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常招不到高校医学毕业生[1]。

同时,医学专业毕业生在求职应聘过程中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各级有关部门都在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和就业机会,尽管如此,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困难不少[2]。

本文在对广州市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视角,分析医学专业毕业生求职困难的真实原因,对医学教育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和经验报告,希望能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参考,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一些帮助,同时更好地服务青年人的就业工作。

一、问卷调查样本分布和研究方法

(一)样本分布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于2018年4月开始进行,以2015-2018届广州市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为调研对象,调研对象分别按照代表性原则、随机抽样原则和分层整取原则,对来自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等六所高校的毕业生进行线上(网络)调查和线下(纸质)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507 分,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5.35%。

在全部有效问卷中,应届毕业生948 份,其中男性230 人,女性718 人,男女性别比1:3.12,平均年龄23.39±2.65 岁;往届毕业生559 名中,男性180 人,女性379 人,男女性别比1:2.1,平均年龄26.09±2.68岁。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课题组通过查阅《广东省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广东省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白皮书)和省内各医学院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年报”与“就业质量年报”,比较研究各类别医学院校(部属院校、省属院校、市属院校、职业院校等)毕业生就业现状,从中分析就业困难可能存在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为论文的形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访谈提纲的设置提纲参考和依据。

2.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依据“顾客满意度指数理论”设计了2 份问卷,问卷1 是针对应届毕业生,主要对基本情况、就业意向、就业指导、就业政策等内容的调查;问卷2是针对往届毕业生,主要对基本情况、专业认同度、求职行为、工作满意度等内容的调查。

3.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走访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和广州市高等学校医学专业应往届毕业生,了解他们对当前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就业前景以及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为本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数据统计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将所获取的数据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广州市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求职形势总体感觉较好,职业认同感处在中等水平

职业认同感是个人的心理期盼,是个体内心认为自身所从事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从内心接受该职业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3]。课题组对广州市2015-2018 届高校医学毕业生进行了职业认同感方面的调查,调查选项包括“工作满意度、职业自我认同感、求职形势总体感觉”等内容。

1.工作满意度

毕业生对工作的期待与现实差距究竟有多大?课题组对往届生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数据显示,对于薪酬水平,53.46%的人选择了“一般满意”;对于人际关系,53.46%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对于能力和知识的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也比较高,“比较满意”分别达到了42.14%和46.54%;而对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的满意度是比较弱的,选择“不太满意”的比例分别达到了22.01%和18.24%。(见表1)

表1 对工作的满意度(单位:%)

总体而言,调查者工作满意度按照由高到低排列为:人际关系>工作环境>能力和知识的提高>岗位晋升空间>薪酬水平>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可见“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和“薪酬水平”是影响调查者工作满意度的三大因素。医疗卫生行业工作时间与内心的期盼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已经远远超过个体内心的承受能力和预估值,工作岗位本身所承受的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岗位的内心期盼,说明毕业后现实因素逐渐成为职业发展的主要生发点。

2.职业认同度

人的选择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基于多种因素做出的决定。职业选择是指个人对于自己就业的种类、方向的挑选和确定。它是人们真正进入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行为,是人生的关键环节[4]。为此,课题组设计了“对医疗从业者的看法”问项。

图1 专业认同度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4.09%)的被调研者认为医疗从业者受到的尊敬“一般”,认为“受人尊敬”的仅占39.62%,不过认为“不受人尊敬”的也仅仅占6.29%(见图1)。这一数据说明当前医疗从业者的自我专业认同度一般,并非像坊间所描述的医生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这表明医疗工作者的地位并没有真正提高,白衣天使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认同。

3.多因素分析就业形势总体感觉

影响就业形势总体感觉的因素杂多,为此,在影响求职形势总体感觉的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中,共有345例样本参与分析,筛选46个初始因素后发现,对单位岗位设置满意度、技能不能满足岗位要求、本专业需求量少、对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了解程度、从相关就业政策中受益程度、校园招聘活动的满意度这6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影响均为正向影响(表2)。

表2 求职形势总体感觉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这一数据说明,岗位设置的满意度、技能与岗位的匹配度、专业需求度、政策了解度、就业政策受益度、招聘活动满意度“六度”影响毕业生求职形势总体感觉。若毕业生在相关就业政策中受益度越小,校园招聘活动满意度越低,则毕业生对求职形势的总体感觉就越严峻。

(二)胜任工作岗位,专业对口率较高

工作适应是指新进员工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中对工作意义进行理解,对自己成为组织一分子的角色概念不断进行修正的系统和动态发展过程,可引起其工作兴趣,使企业员工高度满意于工作[5]。课题组对广州市2015—2018 届高校医学毕业生进行了“工作适应度”“专业对口率”和“意图转行”三个问项的调查。

1.工作适应度

调研发现,超过半数(61.63%)的被调研者表示适合目前的工作,32.08%表示对目前的工作适应度为一般,6.29%表示不适合目前的工作(见图2)。

图2 工作适应度

2.专业对口率

数据显示,关于专业对口率与就业相关的问项,42.86%的被调研者表示有关系,但承认不完全对口;42.86%表示完全对口,12.45%表示没关系,选择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不过也有1.1%表示没关系也没爱好。

对于硕士而言,58.11%的被调研者表示工作岗位和所学专业要完全对口,37.84%表示工作岗位和所学专业有关系,但不完全对口,4.05%表示工作岗位和所学专业没关系,根据自己的爱好择业。

3.影响职业转换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职业转换是个体从初入职场到退出职场的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形式的角色、关系、路线与假设改变的总和[6]。一般而言,职业转换是对工作中某些因素十分不满才做出的决定。包括专业不认同、岗位不适应、环境不适应、晋升无望等等。在考虑职业转换方面,41.51%的被调研者职业转换意愿为一般,38.36%的被调研者愿意转换职业,20.12%的被调研者不愿意转换职业。这也从侧面进一步说明当前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职业转换意愿不高,工作适应度较高。

(三)对招聘过程总体满意,对薪酬待遇略感不满

往届医学毕业生对自己选择职业的过程、心路历程、择业标准的确定等更有话语权,为此,课题组设计了“对招聘环节的满意度、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两个维度的系列选项,了解毕业生应聘过程。

1.招聘环节

招聘环节直观反映当事人的求职过程,这个环节由招聘主办方、招聘单位和求职者组成,尽管这个过程中招聘单位的态度很重要,但是单纯从供需的视角看,我们设定其招聘的动机是特别渴求人才。而数据显示,在招聘环节中,毕业生对单位招聘形式和主办方的服务组织满意度是最高的,分别达到62.87%和64.27%,对薪酬待遇的满意度是最低的,不满意和很不满意两项数据和达到9.04%。总的来看,招聘环节不存在大问题,毕业生对单位招聘的形式最认可,对主办方的服务组织也比较满意,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叠加没有一项超过10%。

2.招聘途径

在毕业招聘季,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很重要。通过调研本科生发现,77.92%的毕业生从医药卫生类专场招聘会获取招聘信息,56.20%从综合大型招聘会获取招聘信息,55.66%从学校发布招聘获取招聘信息,42.70%从校园宣讲会获取招聘信息,42.34%从微信等新媒体招聘获取招聘信息,20.62%从人才市场招聘获取招聘信息,7.30%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招聘获取招聘信息,4.56%从猎头等获取招聘信息。

按照医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岗位特殊性,相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就业有更多利好。调研发现,89.19%的研究生从医药卫生类专场招聘会获取招聘信息,59.46%从综合大型招聘会获取招聘信息,58.11%从学校发布招聘获取招聘信息,52.70%从校园宣讲会获取招聘信息,45.95%从微信等新媒体招聘获取招聘信息,28.38%从人才市场招聘获取招聘信息,8.11%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招聘获取招聘信息,8.11%从猎头等获取招聘信息。

(四)物质需求主导职业选择,城乡就业选择地域不均衡

一般而言,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影响毕业生就业决策的外因条件很多,究竟哪些条件更有影响力?为此,课题组设计了“期望薪酬、就业地域、单位类型”以及系列综合因素了解就业决策条件。

1.期望薪酬水平

对毕业生就业而言,第一大因素就是薪酬待遇[7],薪酬预期直接影响未来生活,本科生和研究生虽在这个问题上会有所区别,但并不悬殊,所以在研究中忽略了这个差别。

《2014年度广州市居民消费白皮书》显示:2014年,广州市家庭月平均支出5398元,《广州市2017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则显示2017年广州市家族月平均支出与2014年基本持平。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研的毕业生的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4001—6000元(42.24%),其次分别是2800—4000 元(24.11%),6001—8000 元(20.37%),8000 元以上(13.08%),2900 元以下(0.19%)。这说明,毕业生并没有漫天要价,其薪酬期望与实际消费水平基本吻合,毕业生的薪酬期待相对理性。

2.就业发展地域

就业选择的区域不均衡发展仍是个不争的事实。为了解地域因素的影响,课题组设置了两组问项,一组是城市与农村,一组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数据显示,城市农村二元结构的影响依然存在,一线大城市在就业选择上占比约70%,城镇农村仅仅2%。59.67%的被调研者首选的就业地区为一线大城市,其中就业发展的区域主要为广州(79.89%)、深圳(40.22%)和华南地区(33.82%)。这组数据与经济发展状况成正比,也与所选样本区域经济水平息息相关。

3.就业单位类型

医学院校毕业生会选择哪些单位就业,究竟怎样分流?他们首选的单位类型是什么呢?为此,课题组设计了“首选的就业方向、首选就业单位所属行业”两个维度。

数据显示,82.30%的被调研者表示首选就业方向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其次分别为学校及科研所(6.93%),企业(6.02%),政府机关(4.20%),自主创业(0.36%)和非政府社会组织(0.18%)。这一数据说明医学生还是衷情自己的专业,他们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在专业上有所建树。之所以有此定论,是因为65.33%的被调研者首选三甲医院,访谈中他们表示:大医院有好的平台,专业上进步会比较快,也更容易出成果。其次分别为二甲医院(18.80%)、医药企业(7.12%)、一级医院(3.10%)、政府部门(2.01%)、高等院校(0.55%)、医疗器械企业(0.55%)、生物科技企业(0.55%),其他(2.01%)。

4.单位选择的综合因素分析

工作单位的选择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很重要,尤其是第一次选择,这不仅仅是个价值判断,同时也关系到未来规划。影响单位选择的因素很多,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出来的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对国家而言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笔者将整理的数据按照降幂排序,98.9%被调研者认为薪酬待遇好坏重要,98.9%认为工作环境好坏重要,98.71%认为人际氛围轻松重要,98.55%认为晋升机会大小重要,98.17%认为交通便利快捷重要,96.53%认为单位地域优劣重要,95.81%认为单位级别高低重要,95.8%认为单位规模大小重要,94.33%认为岗位与专业相关程度重要,82.42%认为导师推荐重要,79.01%认为离家远近距离重要。这组数据遵循当下-未来、务实-务虚的双重逻辑,体现了物质基础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理念。

(五)公共就业服务满意,就业指导效果良好

就业服务是否有利于医学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为此,课题组设计了“对目前公共就业服务的评价、对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相关服务项目的需要程度”问项,以期了解被调研者对就业扶持政策的满意度。

1.就业服务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国之大计,政府高度重视这一社会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同时确保没有就业的大学生能够得到基本的保障。鉴于此,课题组设计了公共服务满意情况的问项。数据显示,有55.68%的被调研者对制定的就业扶持政策表示满意,61.79%对提供就业信息表示满意,47.99%对职业指导与培训表示满意,42.41%对失业保险与救助表示满意。对公共就业服务评价“不满意”所占比重非常之少。

2.就业指导

为了解毕业生对就业服务是否真正了解,课题组以“对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相关服务项目的需要程度”为切入点,通过他们的诉求来映射这一结论。调查显示,按照降幂排序需要的服务支持分别为:96.82%的被调研者需要“公益专场供需见面会”、96.20%的需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等服务”、96.20%表示需要“就业见习服务”、94.30%表示需要“重点高校毕业生实习服务”、93.63%表示需要“委托招聘服务”、91.08%表示需要“人事档案保管服务”、90.51%的需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服务”、85.53%的需要“阳光就业”系列就业公共服务、85.44%的需要“广州生源毕业生报到”的支持。一方面说明他们了解就业现状的公共服务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印证了现代社会医科大学毕业生“十分了解政策支持”的结论。

(六)就业政策理解深度不够,落地效果与预期有距离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出台了系列教育措施。为此,课题组设计了“对各类就业创业政策了解程度、就业政策受益程度”等问项,了解政策的了解、落实情况。

1.对各类就业政策了解程度

不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创业就成为空谈,也就无法享受到政策红利。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一结论,课题组梳理了毕业生对目前国家实施的主要就业政策的了解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有22.3%表示对基层就业相关政策了解,22.7%表示对自主创业相关政策了解,34.07%表示对就业见习相关政策了解,23.75%表示对就业帮扶相关政策政了解,27.02%表示对入户相关政策了解,45.61%表示对暂缓就业相关政策了解,33.27%表示对人才引进相关政策了解,21.57%表示对征兵入伍相关政策了解。这组数据说明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问题十分突出,知行才能合一,毕业生不知晓政策,如何享受政策红利、如何推进就业创业?

2.享受就业政策红利程度

就业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到政策红利。围绕毕业生是否能够充分享受就业政策红利的问题,课题组设计了问项。而结果显示,有60.63%的被调研者表示从相关就业政策中受益程度为一般,10.54%表示受益很少,4.07%表示没有受益。将选项中受益很多、受益较多和一般归纳为受益,则受益比例超过85%,如果将受益很少也归结为受益,那么可以看到超过95%被调查者都可以从相关的就业政策中受益,这说明毕业生确实享受到红利或从感受到身边红利落地。

三、结论和对策

总的看来,各高校和职能部门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确保就业政策落地,一定程度解决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单位岗位设置的满意度、技能与岗位的匹配度、专业需求度、政策了解度、就业政策受益度、招聘活动满意度等“六度”影响毕业生求职判断。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就业形势总体感觉较好、职业认同度处在中等水平、胜任工作岗位、专业对口率较高、对毕业招聘过程总体满意、公共就业服务较满意、就业指导效果明显、就业政策教育宣传整体较好,但薪酬待遇略微不满、城乡就业选择地域不均衡、就业政策理解深度仍有提升和改善空间。

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评价指标,影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发展的因素有多种,直接决定医学院校毕业生人才去留的主要是他们对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现状的总体满意度。对就业岗位的薪酬、环境、晋升等整体状况满意,优秀人才就会留下,反之就会存在优秀人才流失的隐忧。在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感觉满意的前提下,影响他们择业的主要因素包括“薪酬福利、政策宣传、公共服务、职业规划、家庭社会”等五方面。因此,课题组从五个方面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调整年薪标准,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

医学人才的培养成本高于其他专业人才,相对于其他专业人才,他们承担的工作风险更大,所以医学人才明确表示希望就业后有一定的物质回报。因此,引进和留住医学人才,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需要提高医学人才的物质待遇。

1.多举措提升毕业生薪酬福利

薪酬福利包括法定薪酬和非固定福利,工资、五险一金、年终奖等属于前者,话费补、交通补、节日福利等属于后者。前者主要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或GDP总量的影响,也受当地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还受用人单位自身经济和决策情况的影响。比较发现,广州市医学本科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处在中等水平,研究生连续两年薪酬水平在调研城市中都处于低位。广州市医学毕业生的收入低于其他城市同行业的收入,他们会感到自身所做出的贡献得不到组织或社会的承认,付出与报酬不相匹配;就业之前,他们倾向于与全国同类城市比较,选择去自己心仪的地区医院工作。因此,在医学人才博弈过程中,广州市要多举措提升毕业生的薪酬福利来引进或留住人才。

一是从政府层面考虑出台医疗卫生行业的薪酬指导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医疗卫生人才的物质需求,尤其考量医学人才法定薪酬标准,为各个医疗卫生用人单位提供引人待遇的差异化政策支持。如广州市正积极推进全科医生[广州市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2016—2018 年)]、儿科医生[广州市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行动计划(2016—2018年)]、精神科医生[广州市加强精神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制度建设,分别从管理体系、资源配备、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激励机制、信息管理、特色服务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规划,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比较完备的政策参考,这些完善的制度应该更快推向全广州医疗卫生行业。

二是用人单位肩负着聘用、培养、管理、服务医疗卫生人才的职责,用人单位是直接面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基本单位,对毕业生的迫切需求了解最多。因此,用人单位一方面要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了解本行业在全国的平均薪酬状况,制定合理的吸引人才的法定薪酬福利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措施提升职工的非固定薪酬福利,例如提高津贴水平、举办生日派对、提供职工体检、给予科室团队建设经费等,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人才的职业归属感。

2.医疗单位要建立差异化考评体系

从目前调查情况看,广州各医疗单位都在创立优质品牌、平台、学科团队,迫切需要新鲜医疗人才的加盟,广州市高校医学专业人才主要流向是广州三甲医院。但是,广州市三甲医院绩效考评体系并不完善,单位的编制设定存在重“高大上”医务工作者,轻普通医务工作者的倾向,造成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和医院固有人才的流失现象,医院人才吸引力下降,因此,医疗用人单位人事改革迫在眉睫。

一是公立医院要改革人员编制管理,原有事业空编主要用于引进高层次、关键岗位和骨干人员,忽视了普通大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针对性地改革各公立医院的编制管理体系。

二是建立差异化考评体系,针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医院设计可操作的晋升通道,建立科学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着力搞活公立医院内部分配比例,分配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等医务人员倾斜,保障奖励业绩贡献突出的医生,同时做好人才梯队的培养工作。如深圳市编制内外同工同酬的薪酬分配体制改革,值得借鉴。

三是要鼓励毕业生投身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区属镇属公立医院可适当增加基层编制数,提高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水平,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奖金分配制度,吸引高校医学毕业生走到基层并从待遇上留住他们。

3.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就业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就业是一个家庭稳定的基本保证,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为此,党和国家政府出台了系列措施优化网络服务,改善公共设施,尽最大努力解决好安家落户、科技研发、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现实需求,促使城市集聚更多创新人才。在高等医科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广州市同样需要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能力。

一是入户政策,广州市的入户政策松紧度适中,针对年龄偏大、带有配偶的现状,需要考虑制定专门的入户政策;二是鼓励就业政策,要在加大帮扶力度、增加帮扶途径、扩大帮扶规模等方面下功夫;三是创新创业政策,要聚焦多途径提供创业资金支持、提供创业场地、奖励创业榜样;四是住房保障,要降低购房门槛,增加购房优惠、住房补贴、租房补贴力度,减少省内外医学毕业生的房价恐慌;五是社会保障,要适当提高指导性年薪标准、最低年薪标准等,借此吸引更多优秀医疗人才留在广州。

(二)创新职业宣传手段,聚焦特殊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与一般学科专业相比,医学专业具有特殊性,有关管理部门在制定就业政策时,应该咨询医学专家的意见,反映医学人才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宣传手段,精准解读医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解决医学毕业生的心理困惑。

1.针对医学生开展医生职业宣传

一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最新创业就业资讯,第一时间将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各类政策、工作动态传递给广大医学毕业生。

二是创建医学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对医学创业加强日常指导与跟踪服务,树立可宣传、可带动的典型;通过创业大赛等活动,发掘医学创业典型事迹、总结成功经验;通过医学职业大赛,营造职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培育精湛的医疗卫生人才。

三是搭建医院与医学院校的沟通桥梁,利用讲座进行政策宣讲,征求学生诉求,同时组织医学生到医学创业孵化基地、医科大学生见习基地、市属重点医院体验医学实践。深圳市连续两年组织全国知名医科院校学生到深圳参加医院集中招聘宣讲活动,效果很好,值得广州借鉴。

四是利用特色活动进行宣传。积极开展医疗企业进校园活动,搭建校企沟通、校政对接平台,根据高校、医院的不同需求,有重点、有帮扶地进行宣传。如通过“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

2.聚焦特殊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目前就广州市医疗卫生行业政策宣传来说,政府相关部门或者高等院校除了要突出宣传国家、省市对就业创业工作部署精神以及新出台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外,特别要面向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就业援助、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目前较成熟的做法是政府和高校共同参与、协调联动,以覆盖全年的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载体,确保政策渗透到就业创业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完善毕业生指导体系,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广州卫生管理部门及其下属医院应着力解决现有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培训规划不系统、培训资金少、培训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完善毕业生指导体系,用人单位也要致力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吸引医学毕业生。

1.完善毕业生培训体系

一方面通过提供多样化、有目的的培训,为医学学科人才的人力资本积累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广州地方医院要建立与医学人员晋升相结合的人才培训体系,在培训体系中明确培训结果将与其晋升挂钩,强化培训效果。合理设计人才梯队的发展前景,增强医学高层次人才对广州卫生职业发展现状的满意度。

2.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一是通过“互联网+”宣讲会、招聘会等途径,实现专家化、专业化就业指导;二是落实就业服务“六点”举措,实习早一点、多一点,就业手续少一点、快一点,高校指导细一点、准一点;三是整体提升广州市就业服务档次,吸引更多优秀医学人才来广州就业;四是突出就业价值引导,建立医学毕业生实地调研、实地考察的机制,促使到广州市属医院参观学习调研的毕业生充分认识到“基层需要人、基层锻炼人、基层成就人”,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锻炼。

3.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医务工作者的成长有一个“传、帮、带”的师承过程,无论是学术的成长还是职称的晋级,无论是临床经验的获得还是临床治疗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硬环境和和谐的人际软环境。

医学人才倾向于拥有平等宽松、高度自主的工作环境,注重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重视团队协作,注重组织成员之间、各单位相似学科人才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换。为医学人才营造自主、协作、信任与开放并存的文化环境,建立一个能保证知识信息更顺畅更准确传播的管理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拓展家校沟通渠道,促成医学毕业生合理就业

费孝通先生说过,我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自己为中心,然后逐步向外推移,像水中的波纹一样。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是以自己为中心由小圈扩散到大圈的关系圈。因此,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拓展家校沟通渠道,促成医学毕业生合理就业成为解决医学生就业的一大利器。

在“互联网+”时代,就业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医学生的就业问题牵动着家长的全部神经,学校或用人单位借助互联网的快捷性,侧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包括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家庭社会网络资源,积极打通家校、家庭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渠道,获知家长的就业倾向,从家庭方面发力,开展精准就业指导,助力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

猜你喜欢

广州市薪酬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医学的进步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