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EGF、HER-2和EGF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大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意义

2020-10-19胡伊豆宋丽丽李洁玭陶敏贤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肠癌激酶靶向

胡伊豆 宋丽丽 李洁玭 陶敏贤

现阶段,在临床上,大肠癌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大肠癌进行治疗,虽然可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但大肠癌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仍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3]。造成大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肿瘤的侵袭、转移,而针对大肠癌进行早期诊断以及预测在临床上目前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都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HER/erbB。EGFR参与细胞损伤修复、介导细胞黏附、侵袭、迁移、生存、分化以及激活重要的细胞信号通路等。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近50%同源性的HER-2和EGFR均相似,具有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可刺激细胞增殖,并接受表皮生长因子样物质的信息。而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就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根据相关文献显示,VEGF、HER-2以及EGFR的过表达与多种实体瘤的转移和侵袭密切相关。与此同时,临床上已经研制并开始进行验证针对三者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然而,关于三者在大肠癌侵袭、转移中作用的报道目前国内综合研究的较少。基于此,本次研究在我院选取了72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大肠癌中EGFR、HER-2和VEGF表达及其对大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意义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2例大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切除,固定时采用甲醛和石蜡包埋的方式,确认时则利用HE染色组织学。本次研究中,72例大肠癌患者均未接受过放化疗治疗,其中女性34例、男性38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68.27±6.84)岁,肿瘤大小2.1~14.8 cm,平均肿瘤大小(4.98±3.76)cm;经Dukes分期,12例D期,14例C期,34例B期,12例A期。

1.2 方法

取72例大肠癌患者5 μm厚切片的病理组织,并运用兔抗人VEGF、HER-2以及EGFR单克隆抗体。进行测试时借助PV-9000二步法免疫组化法,选用购自北京中杉公司的试剂盒,实施时按照试剂盒要求严格来进行操作。

1.3 判断标准

VEGF定位在细胞膜,EGFR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膜,HER-2定位在细胞质。计算VEGF与EGFR时均根据染色强度以及阳性细胞数,判断依据则可以将其得分作为参照。阳性细胞数评分标准:1分(≤25%);2分(26%~50%);3分(51%~74%);4分(≥75%)。染色强度评分标准:1分(淡棕色);2分(棕黄色);3分(棕褐色)。综合评分标准:0~1分(-);2~3分(+);4~5分(++);6~7分(+++),其中+~+++为阳性。

2 结果

2.1 在大肠癌肿瘤组织中VEGF、HER-2、EGFR的表达

VEGF呈现为棕褐色颗粒状,主要在胞膜上表达;EGFR呈现为棕黄色细颗粒,主要在胞膜和细胞质上表达;HER-2呈现为棕褐色颗粒状,主要在胞膜上表达。肿瘤的间质均未着色。阳性结果显示,61.11%(44/72)为EGFR阳性率,69.44%(50/72)为HER-2阳性率,61.11%(44/72)为VEGF阳性率。

2.2 大肠癌病理特点与VEGF、HER-2、EGFR表达的关系

淋巴结转移、侵袭深度以及肿瘤大小与VEGF、HER-2、EGFR表现有较大关联。见表1。

表1 VEGF、HER-2、EGFR的表达与大肠癌病理特点的关系/例

3 讨论

EGFR是生物体正常机制得以实现的基础,参与细胞损伤修复、介导细胞黏附、侵袭、迁移、生存、分化以及激活如JAK/STAT通路、PLC-γ通路等重要的细胞信号通路,是HER/erbB的重要成员,也是原癌基因HER的产物。相关文献研究表明[4-6]: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的发生都有EGFR的过表达参与,且EGFR的过表达参与肿瘤细胞的转移时可以蛋白脂酶的活化以及对细胞骨架的表达、移动、黏附、重构等多种机制。本次研究中,阳性结果显示,61.11%为EGFR阳性率;有44例EGFR阳性患者,这说明了在大肠癌的转移、侵袭和生长等生物学行为中均有EGFR的参与,且EGFR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抑制大肠癌的转移、侵袭和增殖则需要对EGFR的信号通路进行抑制。现阶段,在临床上,肿瘤学的热点就是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及其药物的研发[7-9]。EGFR靶向药物根据不同的药物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五类:第一,可封闭配体分子对EGFR的激活,如ABX-EGF,EMD72000以及西妥昔单抗等针对EGFR胞外域部分的mAb;第二,抑制EGFR激酶活性,竞争结合于EGFR的TK区的作为ATP的类似物,如AG21478、OSI-774以及ZD1839等小分子激酶活性抑制剂,且主要针对EGFR激酶区;第三,对EGFR进行特异性降解,利用RNAi作用机制的;第四,对富含EGFR肿瘤细胞选择性杀死,能识别EGFR的放射性粒子、细胞杀伤因子、细胞毒素等;第五,抑制EGFR的激活,对EGFR的二聚化/寡聚化起到阻碍作用。对于晚期转移性大肠癌的解救治疗现阶段主要采用的药物就是EGFR靶向药物。相对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而言,排除临床认知不一致、药物价格昂贵等因素,在早期大肠癌与进展期大肠癌中是否可以把EGFR靶向药物作为EGFR过表达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还需要进行多学科、多方面的探索。

HER-2与EGFR都是HER/erbB的成员,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近50%同源性,具有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可刺激细胞增殖,并接受表皮生长因子样物质的信息。HER-2和EGFR具有肿瘤转化活性,其结构或表达调控会在受到体内外某些因素作用后失常从而被激活,而HER-2在一般情况下则处于非激活状态,主要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的调节。根据相关文献现实,EGFR的酶解肽段与HER-2原癌基因在鸟红细胞增多症病毒中的产物具有极大的相似性。HER-2原癌基因哪怕是在不存在配体的情况下,也可以造成肿瘤的发生,使细胞生长失控,对EGFR的蛋白激酶也可以进行持续的激活。在临床上,现阶段在乳腺癌领域应用HER-2及其靶向治疗已经很广泛,只是仍然未被广泛用于大肠癌领域。本次研究中,阳性结果显示,有50例HER-2阳性患者,69.44%为HER-2阳性率,这说明了在大肠癌的转移、侵袭和生长等生物学行为中均有HER-2的参与,且HER-2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大肠癌由于HER-2过表达的侵袭和转移,从理论上讲,也可以被HER-2的靶向药物所抑制。在乳腺癌由于HER-2过表达的靶向治疗中应用曲妥珠单抗的临床效果已经被公认,然而进展期大肠癌的治疗以及HER-2过表达的晚期大肠癌也能否进行应用,就需要进行深入探索。

肿瘤生长可促使VEGF产量增加,新生血管则可使肿瘤继续生长,VEGF可以增加血管通透性,促使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成活,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而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就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0-13]。肿瘤细胞转移、侵袭和增殖等生物学行为的基础就是血管生成。根据相关文献显示,在大部分人类肿瘤中,VEGF均有过表达,且患者的肿瘤预后与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本次研究中,阳性结果显示,有44例VEGF阳性患者,61.11%为VEGF阳性率,这说明了在大肠癌的转移、侵袭和生长等生物学行为中均有VEGF的参与,且VEGF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4]。所以,大肠癌的侵袭、转移和增殖,从理论上讲,也可以被VEGF及其受体的靶向药物所抑制。在临床上,现阶段对肿瘤区域血管的形成进行抑制时,阻断VEGF受体的活化时通过与VEGF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于VEGF的人源化mAb则应用的是贝伐单抗。PTK787/ZK222584、索拉非尼以及SU11248等均是针对VEGF受体的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这些药物可以为治疗大肠癌患者增添新的选择。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大肠癌肿瘤组织中VEGF、HER-2、EGFR的表达可以作为筛选高危转移患者、判断大肠癌预后的有效指标,且在大肠癌肿瘤组织中对VEGF、HER-2、EGFR的表达进行联合检测与传统化疗药物在不良反应和作用机制方面并不重复。因此,对于大肠癌患者而言,针对VEGF、HER-2、EGFR的靶向治疗药物可以为其提供一个个体化、综合的、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在临床上对大肠癌进行靶向治疗时,以下问题依然需要解决:第一,筛查分子生物学指标的问题,在临床上,现阶段多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VEGF、HER-2、EGFR的表达,这种方式虽然容易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却无法定量检测,其检测结果也容易受到操作水平、抗体试剂的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这也是造成VEGF、HER-2、EGFR的阳性表达率在21.4%~74.1%的较大区间浮动的原因。为了对上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的缺陷进行预防,是否可以使用如固定克隆系、固定厂商等统一试剂标准或者采用如定量PCR、FISH等更稳定的筛查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究;第二,VEGF、HER-2、EGFR的表达与大肠癌靶向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且大肠癌靶向治疗的适应证如何来制定统一的标准,且以VEGF、HER-2、EGFR的表达情况为依据也是值得探究的;第三,在对大肠癌进行治疗时使用靶向药物的最佳剂量和时机也需要进行确定;第四,多种分子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放疗、化疗、手术与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

总而言之,VEGF、HER-2、EGFR的表达与大肠癌的转移、生长、侵袭都有着较大关联,因此,VEGF、HER-2、EGFR三者的联合筛查可以为靶向治疗提供用药指导,且更利于高危患者的早期判断。

猜你喜欢

大肠癌激酶靶向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癌细胞“杀手”
警惕大肠癌的蛛丝马迹
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a可减轻6—羟基多巴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
经内镜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左侧大肠癌性梗阻的临床价值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大肠癌 早期诊断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