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牧地区献血人群布鲁氏菌筛查分析*

2020-10-19王侠吴博李美霖张剑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年5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初筛布病

王侠 吴博 李美霖 张剑平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病畜作为主要传染源,可因人接触患畜、患畜的产品或者患畜的污染物而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1,2]。全国范围内,布鲁氏菌的疫情呈扩大和回升态势,近年来张家口农牧地区的布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3]。在农牧地区参加无偿献血者目前不进行布鲁氏菌感染筛查,有可能使布病的潜在感染者或有布病史者参加无偿献血,从而造成血液的安全风险。本文现将张家口农牧地区和非涉农县区参加无偿献血者进行布鲁氏菌感染筛查,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确证病例进行跟踪访问;研究分析在农牧地区无偿献血者中开展布鲁氏菌病病史征询和筛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张家口地区献血人群,其中农牧地区3 134名,非农牧地区无偿献血者2 667名。

2 试剂与仪器 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试管凝集试剂、补体结合试剂、布病抗-人免疫蛋白试剂等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提供。PCR-荧光探针法使用试剂为广州达安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布鲁氏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仪器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3 方法 布病的确诊按照《布鲁氏菌诊断标准》(WS2 6 9-2 0 0 7),①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对献血者标本进行初筛;②试管凝集试验(SAT)中滴度≥1∶100;③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④布病抗-人免疫蛋白试验(Coomb's)滴度≥1∶400。布鲁氏菌疑似病例定义为:有布鲁氏菌患畜接触史或疫区居住史,临床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或淋巴结肿大;布鲁氏菌临床诊断病例定义为:符合疑似病例标准,且初筛试验阳性;布鲁氏菌确诊病例定义为:疑似或者临床诊断病例,且SAT、CFT或Coomb's试验中有一项或者以上阳性;布鲁氏菌隐性感染病例定义为:有布病患蓄接触史或有疫区居住史,且免疫学检查阳性,但无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对1例已知既往布病患者参加无偿献血后的标本进行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布鲁氏菌。具体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

4 跟踪回访 对确认阳性献血者采用电话访问和当面征询方式进行跟踪随访。

5 统计学处理 将全部检测试验数据应用Excel软件包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献血者布鲁氏菌检测结果分析 对张家口地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参加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初筛检测时增加布鲁氏菌初筛检测(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筛查结果未见两地区献血者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2 确证阳性献血者跟踪回访情况分析 对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献血者血液进行保密性弃血处理,并对其进行电话回访,建议其到当地传染病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最终确认隐性感染布鲁氏菌者2例,已有临床表现并最终确诊为布鲁氏菌病1例。跟踪回访情况见表2。

表1 献血者布鲁氏菌检测结果分析

表2 确证阳性献血者跟踪回访情况分析

3 献血者布鲁氏菌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 在研究过程中,1例既往有布病病史者,其征询、体检和初筛检测均合格并成功献血400 mL。对其所献血液的标本封存,对进行保密性弃血处理。后将血液标本送至当地传染病医院检验科进行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布鲁氏菌,结果为阳性。该献血者男性,46岁,两年前曾因发热、多汗伴乏力、肌肉酸痛,自诉感冒而入当地医院检查,检查布鲁氏菌凝集试验阳性(1∶400+++),因其在当地农牧局工作,平常与牛羊等牲畜接触较多,故作出布病诊断。经链霉素、利福平、头孢甲肟治疗,20天后好转出院。出院后半年进行复查,布鲁氏菌凝集试验仍为阳性(1∶400+++),次年再次复查结果布鲁氏菌凝集试验试验阳性(1∶200+++)(1∶400阴性)。

讨 论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4]。人群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伤口、皮肤等多种途径感染[5]。近年来,非职业人群的感染率不断上升,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及器官移植传播[6,7]。另外,采供血机构已普及至各县、乡镇以及牧区,农民献血比例逐年攀升[8]。我国现行的《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9]并未将布氏菌的筛查纳入常规筛检项目,而我国北方大部分处于布病流行地区[10],从布鲁氏菌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来看,隐性感染者或患布病痊愈不满2年的人参加献血对血液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现阶段对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检测的项目包括血型、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9]。其中没有考虑到像布鲁氏菌病这类地方性传染病对血液安全的影响。布鲁氏菌可以在4℃且缺乏适宜培养液的环境中存活6个月,可见无症状隐性布鲁氏菌感染者参加献血,增加了受血者感染布病或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既往有研究报道有布病病史者参与无偿献血者的现象[11,12]。我们研究共筛查献血者5 801人,其中有1例出现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患者参加献血时自觉布病已经痊愈将近两年,血站工作人员在征询、体检和初筛检测中均未发现问题,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布病患者痊愈未满2年者暂不能献血[13]。我们通过复查结果凝集试验阳性滴度均较高,说明人体对布氏菌感染后特异性抗体长期存在,有携带布鲁氏菌的风险。因此对于献血的人群,应当尤其注意既往传染病病史的筛查,是否在布病痊愈满2年可再次献血,尚需进一步研究。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及关节疼痛等非特异性表现,与多种疾病相似而难以鉴别,也极易与一般的输血反应相混淆而被忽视或误诊,给患者带来痛苦以及经济损失[14,15]。我们发现,张家口地区无偿献血者中存在着布鲁氏菌感染者,且牧区和非牧区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提示无论是牧区或非牧区,布鲁氏菌病对血液质量安全存在同样的风险,对献血人群开展布鲁氏菌病血液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提高血液安全,在布病流行区开展无偿献血过程中应分三步走:首先在献血前征询过程中要全面、详细、灵活、突出重点,尤其是在涉农牧区域范围,尽可能多的了解献血者从事何种职业,有哪些接触史、疾病史甚至是暴露史;其次应用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对献血者血样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者应劝其暂缓献血;最后可在征得本人同意后为其采集血样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AT,并根据最终结果,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继续进行跟踪调查。凭借这三个环节,一方面将血液安全隐患降至最低,另一方面为布病感染者参与无偿献血提供数据、检测等方面的支持。

与此同时在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时还应针对涉牧县或牧区采取相应措施:(1)在血站工作人员中普及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提高对潜在布病感染者的识别能力,加强自我防护意识;(2)对工作人员进行布病初筛检测的培训;(3)及时对检测数据和回访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提炼出地方性流行传染病对输血安全影响方面有价值的内容。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初筛布病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DPOAE序贯AABR筛查模式在新生儿听力初筛中的应用
在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活动中做好防治艾滋病宣传的讨论
太原市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实现“直接减免”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用血费用直接减免彰显公平正义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昆明某医院2010-2014 年HIV 抗体初筛检测人群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