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思考
2020-10-18王红霞
王红霞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双龙小学,河南漯河 462000)
为了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方式,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目前,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学生数学成果的检测,还需要在实际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意识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在帮助学生掌握综合性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提出多元化的解决问题方式,让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我们要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究,使得教学效果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教材的效用,改变传统的教材模式,使得新课堂焕发光彩。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必要性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难在改革中推行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教师应该革新自身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改变传统机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死记硬背的模式,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汲取数学知识。在知识灌溉中可以通过适度的考试检测,了解学生哪个环节较为薄弱,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灌输阶段,还是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我们要严格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可以在班级内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现阶段,我们必须要对新课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内容进行全面思考,这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现状
自2001 年课程改革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不能单独地设置解决问题的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穿到不同的学习单元,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时,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大多数的教师在进行习题和例题讲解过程中跨度较大,对整个教学目标在把握过程中不够精准,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其次,在进行课堂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的模式比较单一,策略不够多样化,都是基本的数量对应关系,无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在进行数学知识解答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训练体系,过于分散,无法采取有效的解题策略。与此同时,在计算教学背景下,教师忽视学生解题策略的传授,更重视的是计算结果,这种过于片面化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使得更多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到枯燥无味,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进行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教材分析中,教师在具体的情景之中给出常见的数量单一关系,并不能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途径
(一)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目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根据合理化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方案的设计。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并不成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教学方法,在实际问题解决中需要了解教材的重要内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比一比”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身高、体重等,对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进行举例,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样所建立的教学设计方案,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促使其在有限的课堂内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二)强化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教师必须要强化改革力度,不仅要让更多的学生对基础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需要重视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满足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使用不同的解题方式和技巧,让更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式,更好地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人民币面值元角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纸币和硬币,让学生进行掌握,然后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如超市买水果、买蔬菜等一系列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对元角分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数学算数能力,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生活。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采取不同的解题方式,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并站在相关的理论基础出发,严格按照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帮助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学生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列草稿和列提纲的模式,对数学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让更多的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对数学内容进行全面思考,帮助更多的学生学会收集、整理信息。在进行习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数或者是重点词,将其记录在草稿纸上,或者是在表格内。然后,通过构建过程可以画直观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使用图画的方式将信息更加直观的呈现,这样在后期的反馈交流过程中,学生才会掌握多种解题方式。
(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还应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设置相应的情景问题,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强化课内知识练习的同时,夯实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前提。目前,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具备较高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引导之下,做好学生教学内容的引导,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做好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充分发挥数学学习的作用,教师应该贯彻落实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一系列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使得数学课堂更加的多元化、生动化。在进行数学解题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科学化的培养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一般来说,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过程中,容易马虎大意,尤其是在学习习惯养成中,他们并没有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忽视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强化,针对目前发展现状来说,很多应试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消除,大多数的学校仍然重视考试重难点,忽视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解决问题意识培养中,教师要站在数学教育可持续发展角度,做好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严谨细致了解题意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对实际问题进行把握,找到解题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偏差,不能过度地将内容局限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还需要站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拓宽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品质思维,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而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多数教师在新课标学习方式探讨过程中,应该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教师不能一味地引导学生模仿记忆,而是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提高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实际解决问题中,教师应该将实际问题建立在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构建和扩张能力,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教师应该融入创新精神,帮助更多的学生在数学思考过程中主动地追求知识的构建,实现学生知识和数学思维的双向共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检验,逐步完善并形成具有综合化的检验策略,让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现阶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审题习惯,让更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在数学改革强化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顺应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目标。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之下,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融入更多的开放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之上,让更多的学科渗透到生活中,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更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