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020-10-18吴平年

学周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冲突创设情境

吴平年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中心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一、科学高效地创设自主学习课堂氛围

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不可等闲视之。须知道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不仅取决于他们的智力因素,而且与他们自主学习的心理品质密切相关。这个心理品质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动机、学习的情绪等,这些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前提,在学习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心理品质一旦形成,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成功,如若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创建积极的学习,并从中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地熔铸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效果会不言而喻。

(一)创设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习的过来人,我们都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在学校哪位教师的课上得有趣、有意义,那么,他的学生就会学得更好。深谙此道的教师都渴望自己课堂上的教学令学生感兴趣。怎样把课上得令学生感兴趣呢?是否每节课都能令学生感兴趣?兴趣的源泉何在?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尤其是当今资讯时代的来临,学生的视野不比我们的过去,他们对课堂、对教师的审视常常是建筑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上,因而年级越高的学生就越挑剔,教师假如不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有趣,就很难抓住学生的心,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也就很难有自主的课堂。认识本身是一个最令人惊讶、诧异和感到神奇的过程,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创设有趣味的学习情境。

1.根据学生的兴趣去设计教学内容。兴趣对于学生是否自主而高效地参与学习具有决定性作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感到新颖而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心,激发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过深,学生望而却步,会降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学生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扎实地学到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提高了教学效果。

2.采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如果我们仅仅从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那就永远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因为没有积极的脑力劳动,学生的兴趣或者自主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才会有好的效果。有句话说“在做中学得最好”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角色模拟,在模拟中轮换角色。每个学生都有说和做的机会,最后是小组表演及评说。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在自主地参与,与前者相比,有天壤之别。学生在兴高采烈中知道了如何去做,同时获得了愉快感和满足感。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再加上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发现、研究、探寻中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为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高昂的情绪状态,而创设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对此很有帮助。

(二)创设有意义的知识情境

让学生“面临问题”,是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有效途径。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学“问”。学贵存疑,疑能促学,这毋府置疑。宋代学者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去激疑,去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现代教育理论非常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认为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因此,引导学生大胆尝试,符合学生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

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尝试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悬念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尝试的欲望。

2.创设生活情境,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尝试欲望,深化所学知识,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新大纲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善于把教材内容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二、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学生只有敢于尝试,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因此,在教学中留下足够的时间、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我。学习空间本应属于学生。这一切只有让学生在充分的学习空间中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尝试,是需要反复试验的,它既需要空间,也需要充足的时间。时间,是学生自主尝试学习的保证。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给学生大量的自主尝试时间是有必要的。在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空间。

(一)适时设置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的设置应贯穿在整个新授部分,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但教师要把握时机,在重点、难点处,在关键处,恰如其分地创设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学会先知。数学课堂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思维学习,使他们去寻找、协调、解决问题的途径。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抓住有效时机设置学生思维的冲突点,巧妙地设置“陷阱”,使学生在学习时生成更多探索的火花。在这样的冲突中,学生带着渴求心态,去探求其中的规律。在初步得出结论后,教师再次创设一个认知冲突,让学生判断结果是否正确,促使其在失误中吸取教训,完善对这一规律的认识。

(二)适度设置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的设置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难度要适中,要让大部分学生有思考的余地。要别具匠心地去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冲突,尤其是要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和价值,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要以制造悬念、创设疑问等多种有趣的方式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探索创新的氛围,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培养创造宽松的环境。

三、帮助学生领悟旧知识与新知识间的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生长点

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求、研究和利用课前复习对新知的迁移作用。教师要善于启动学生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地尝试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学生根据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的生长点,使其理解新旧知识间的本质区别。

四、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但是,提出新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应根据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提问题的意识,并根据教材适时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其一,教师可引导学生提问题。一个好问题是难能可贵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勇气,而且还要具备直觉的洞察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然而,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等教师提问,学生只是答而不问,学生也不会问,我们应当走出这个误区,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教学中每节课的内容要和盘托出,不要把课堂变为自己的绝活表演,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特别是从教学的难点处、不明白的地方、具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其二,引导学生从课题中提出问题。课题是一堂课的重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进行联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其打开思维的闸门。

(二)学会探究问题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直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这种探究能力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地探求索取才能培养。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学生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冲突创设情境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