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氮肥用量对水稻沪软1212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2020-10-18陈俞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氮量稻米氮肥

陈俞

(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499)

沪软1212是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中熟晚粳,获得2018年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该品种是获得金奖的粳稻中唯一一个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品种。近年来在上海市郊广泛示范种植,其米饭口感糯软、柔滑有弹性,还具有冷饭不硬的特点,在第14届、第15届全国粳米品尝大会中连续荣获最佳食味米称号,已成为上海当前优质食味米新品种的代表。各地多有适量施用氮肥增加水稻产量的报道[1-3],为进一步完善沪软1212绿色栽培技术,推进优质稻产业化发展,2019年进行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沪软1212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上海贤佑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北唐基地进行,土壤类型青黄土,肥力中等且基本一致,前茬绿肥。供试水稻品种为沪软1212。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6个施氮水平处理:210、240、270、300、330和360 g·hm-2,以当地常规施氮量255 kg·hm-2为对照(CK)。每个处理(含对照)单独种植1块田,每块田面积0.2 hm2左右。氮、磷、钾配比统一为1∶0.20∶0.23,基蘖肥与穗肥比例统一为8.5∶1.5。

种植方式采用小苗机插,6月23日面施42%复合肥(N、P2O5、K2O含量分别为24%、8%、10%)作基肥,6月24日栽插;7月1日施尿素作返青肥,并拌除草剂;7月8日施尿素和45%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作分蘖肥;8月11日施尿素作穗肥。试验田水浆管理、病虫防治与大田生产一致。

1.3 调查记载项目

栽插活棵后调查基本苗,定点调查水稻苗数、株高、叶龄;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每处理取2穴植株,室内考查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等性状;收获时,测定各小区实产,并取谷样测定千粒重和米质。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由表1可见,产量总体随着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到最高点后缓慢下降;施氮量300 kg·hm-2处理最高,为8 988 kg·hm-2;施氮量210 kg·hm-2处理最低,仅7 356 kg·hm-2。有效穗随着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施氮量360 kg·hm-2处理比210 kg·hm-2处理多38.55万·hm-2。每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每穗总粒数施氮量255 kg·hm-2处理最多,为185.0粒,每穗实粒数施氮量300 kg·hm-2处理最多,为156.8粒。结实率施氮量240 kg·hm-2处理最高,为91.1%。千粒重施氮量210 kg·hm-2处理最高,为26.3 g,比施氮量270 kg·hm-2的多2.8 g,其余处理间差异不大。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株高、穗长影响不明显。

表1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沪软1212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2.2 茎蘖动态

由表2可见,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单株分蘖和成穗率影响不明显。

表2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沪软1212茎蘖的动态影响

施氮量240、270 kg·hm-2处理沪软1212的成穗率最高,达91.1%~91.8%;高于或低于此用量水平的成穗率都较低。

2.3 稻米品质

稻米检测结果显示(表3),氮肥施用量对糙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和胶稠度等指标影响不明显。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垩白度先增后减。表明增施氮肥,虽可降低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稻米外观和适口性,但蛋白质含量提高,内在品质降低。

表3 不同氮肥量对水稻沪软1212稻米品质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优质中熟晚粳稻沪软1212的产量有一定影响,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施氮量过少,影响水稻正常营养生长,穗形小,粒数少,产量低。增施氮肥,虽可提高产量和稻米外观及适口性,但稻米蛋白质含量增加,内在品质下降。

本试验由于栽插时间偏迟,水稻分蘖发生少,群体偏小,导致有效穗数偏低,影响产量。在水稻抽穗期间,适逢本区连续阴雨,不能适时用药防治水稻穗期病虫,各小区发生不同程度的穗颈瘟,影响水稻灌浆充实,粒重降低;10月1日台风“米娜”影响本地,造成试验小区水稻部分发生倒伏,最终影响产量。试验过程中,受自然灾害、栽插期偏迟等影响,试验结果不够理想,计划今后做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氮量稻米氮肥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氮肥施用对不同燕麦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小麦氮肥用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