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市小麦生产现状及效益分析

2020-10-17蒋方山张海军燕汝菊许家玲石瑜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青县山农临淄区

蒋方山,张海军,燕汝菊,许家玲,石瑜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山东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第2大省[1-2]。淄博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年降水量627.4 mm,年平均气温12.3~13.1 ℃,年日照时数2 542.6~2 832.6 h,年无霜期180~220 d。淄博市北部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产量水平较高,是山东粮食高产区之一。淄博市桓台县1990年就成为长江以北第1个吨粮县[3]。2019年淄博桓台小麦高产攻关田667 m2产量835.2 kg,创全国冬小麦小面积单产最高纪录。但淄博市小麦生产也面临着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小麦种植效益低下等问题的约束[4]。本研究对近年来淄博市小麦生产现状、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发现影响淄博市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提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对策建议。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小麦成本效益数据来自于近年来山东省统计年鉴、淄博市统计年鉴以及高青县、临淄区、桓台县112位农户小麦生产情况的调研数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计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种植品种

由图1可以看出,2017—2019年淄博市种植面积前4位的小麦品种均为鲁原502、济南17、山农28和济麦22。2017、2018、2019年这4个品种种植面积分别占淄博市小麦种植面积的83.5%、75.4%和78.2%。种植的其他小麦品种主要有山农15、邯6172、泰农18、青麦6号、藁优5218等,占总面积的20%左右。其中高肥水小麦品种主要为鲁原502、山农28、济麦22、山农29等;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主要为济南17、师栾02-1、藁优5218等;旱地小麦品种主要为青麦6号、鲁麦21、齐民6号等;中肥水优质小麦品种有山农25等。面积占比上升较快的品种为师栾02-1和山农29,分别由2017年0和1.7%上升至2019年的6.3%和5.3%。

图1 2017、2018、2019年淄博市小麦各品种占种植面积的比例

2.2 成本效益分析

根据农业部门统计,2017、2018、2019年高青、桓台、临淄3个区(县)小麦播种总面积分别占淄博市的85.6%、86.9%、91.4%,小麦总产占淄博市的88.2%、90.3%、91.3%。据对3个区(县)共112户小麦成本效益分析,2017—2019年淄博市每667 m2小麦生产成本平均为840.85元,其中物质成本、生产服务支出、人工成本分别为物质成本。由表1可以看出,2017—2019年淄博市小麦生产物质成本每667 m2平均为227.58元,其中种子、化肥、农药费用分别为40.89、138.60、48.10元,分别占物质成本的18.0%、60.9%、21.1%。这3年高青县小麦生产平均物质成本分别较桓台县、临淄区高43.28、63.98元。这主要是由于其种子费用及农药费用较高导致的。高青县平均每667 m2用种量分别较桓台县、临淄区高5.48、6.84 kg,种子价格分别高0.40、0.29元·kg-1,每667 m2种子费用分别高25.50、30.97元。农药费用也分别高16.96、41.48元。这主要与当地的生态条件、种植习惯、灌溉习惯等因素有关。

227.58、246.53、366.74元,分别占生产成本的27.1%、29.3%、43.6%。高青县小麦平均生产成本分别较桓台县、临淄区高34.23、26.71元(表1)。

表1 2017—2019年淄博市小麦667 m2年平均生产成本分析

生产服务支出。由表1可以看出,2017—2019年淄博市小麦每667 m2平均生产服务成本为246.53元,其中机械租赁费用157.30元,灌溉费用为89.23元,分别占生产服务成本的63.9%和36.2%。高青县小麦机械租赁费用较桓台县、临淄区分别高3.51、9.90元;而灌溉费用分别低12.56、21.99元。小麦平均生产服务成本表现为桓台县、临淄区差别不大,高青县最低。这主要是由于灌溉方式及灌溉次数不同造成的:桓台县、临淄区小麦以井灌为主,生育期灌溉次数大约为5次;高青县小麦以黄河水灌溉为主,灌溉次数为3次,因而小麦生育期灌溉费用较低。

2.3 收益

由表2可以看出,淄博市2017—2019年小麦平均销售价格2.30元·kg-1,每667 m2产值1 146.58元,生产效益305.73元。3个区(县)小麦产量、生产效益表现为桓台县>临淄区>高青县;销售价格表现为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这与临淄区多年来以种植优质强筋小麦济南17为主有关。

表2 2017—2019年淄博市小麦667 m2年平均效益分析

3 对策

小麦是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和储备粮,山东省是全国小麦生产第2大省。近年来国家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和生产资料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麦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5]。2010年以来,淄博市小麦单产均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2017年淄博市小麦每667 m2平均产量突破440 kg,较山东省小麦平均单产高9.6%。但是由于品种、栽培管理、土壤状况、水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淄博市不同区(县)间小麦生产发展不平衡,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难度增大。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加大高产、优质、专用等适宜新品种的选育和示范推广力度

近几年淄博市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高产品种鲁原502、济麦22,分别推广种植了7、13 a,存在品种老化的问题。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小麦品种济南17已经推广种植近20 a,表现出产量偏低、抗倒性差、品质不稳定、退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难以满足粮食和食品加工企业的要求。应根据不同县域的土壤、水资源等条件,因地制宜选育和示范推广产量潜力较高的耐肥、抗倒小麦新品种;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对馒头、面条、水饺等传统食品的适应性,重视优质专用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示范推广。

3.2 依靠科技支撑提高小麦生产收益

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淄博市的淡水资源和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工业所占用。近年来淄博市小麦播种面积不断下滑,由2011年的12.30万hm2下降到2017年的10.02万hm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和水资源短缺对淄博市小麦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淄博市应依靠科技支撑提高小麦产业收益,突出控肥、控药、控水举措,研究不同县域小麦水肥需求规律,构建小麦水肥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提高小麦生产的科技含量。做到减肥、减药、 控水,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水肥利用率。

3.3 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小麦种植收益

淄博市的小麦生产,仍多采用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种植规模小,小麦品种、管理措施较难统一,劳动力投入比重较大,是小麦生产成本高的根本原因之一。近年来,淄博市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的功率和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种粮大户和农业合作社种植小麦面积逐年增加。政府应制定实施相关支持小麦种植大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积极培养多种类、各种层次的小麦规模经营主体,提高全市小麦的产业化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高青县山农临淄区
叶面锌肥对紫粒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最好的『礼物』
奶奶家的仙人掌
鲁东南地区晚茬麦适宜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平衡车
山农27号在博兴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山农31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读《自私的蜗牛》有感
勤劳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