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ream 理论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的影响

2020-10-17魏秋瑾孙楠吕晓娟

癌症进展 2020年16期
关键词:因性肺癌理论

魏秋瑾,孙楠,吕晓娟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肿瘤科,河南 平顶山4670000

肺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居中国全部恶性肿瘤首位,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22%左右[1-3]。近年来,中国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近年来肺癌介入治疗已经逐渐成为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介入治疗包括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经肺动脉灌注化疗以及支气管和肺动脉双重灌注化疗等,其中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率最高[4-6]。介入治疗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具有全身反应小、效果良好的优势,但易发生穿刺点血肿、胃肠道反应、患者自理能力降低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增加了患者治疗后的康复难度,从而对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案降低肺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已经成为肺癌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Oream 理论是由美国著名护理理论家Dorothea Elizabeth Oream 提出并建立的,该理论解释了什么是自理以及人有哪些自理需求。Dorothea Elizabeth Oream认为自理活动是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采取的有目的行动,在正常情况下,人有能力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即人有自理能力。Oream 理论是以患者自身情况为基础,通过专业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满足患者需要的一种现代化临床管理理论。本研究探讨了Oream 理论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2 例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首次确诊为肺癌;②首次接受肺癌相关治疗;③年龄﹥18岁;④预计生存期≥6 个月;⑤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合并心、脑、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不全;③合并恶病质;④不符合介入治疗标准;⑤存在心理、精神疾病或智能异常、沟通障碍;⑥合并肺结核感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治疗期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Oream 理论管理。对照组中,男34 例,女27 例;年龄39~69 岁,平均(54.31±5.87)岁;TNM 分期:Ⅱ期6 例,Ⅲ期39 例,Ⅳ期16 例;病理分型:腺癌15 例,鳞状细胞癌20 例,腺鳞癌26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2 例,高中20 例,大学及以上9例。观察组中,男35 例,女26 例;年龄39~71 岁,平均(54.85±5.92)岁;TNM 分期:Ⅱ期5 例,Ⅲ期38例,Ⅳ期18 例;病理分型:腺癌16 例,鳞状细胞癌18 例,腺鳞癌27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 例,高中22 例,大学及以上11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TNM 分期、病理分型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治疗期管理:①治疗前准备,于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过程、相关注意事项及治疗后注意事项等;②治疗中管理,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并进行常规保温等;③治疗后管理,治疗后4 h 内,每隔1 h 观察1 次患者的血气指标、生命体征,如有问题或征象及时通知主管医师。

观察组患者的医疗资源配置与对照组完全一致,且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Oream 理论管理,具体措施:①治疗前准备,向患者详细讲解Oream 理论及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介绍肺癌与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说明治疗过程、注意事项与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不良反应等,讲解相应的干预方法,使患者形成理论上的初步认知;指导患者开展治疗前呼吸功能练习,改善治疗前患者的呼吸功能与血气指标;②心理管理,于治疗前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通过指导患者学习Oream理论、自我管理知识、自我管理技术等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通知精神科医师会诊,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疾病与介入治疗的信心和勇气,使患者完全掌握介入治疗后自我管理的各项方法与原则;③治疗中配合,护送患者前往治疗室,给予心理安抚,嘱患者不必过度紧张,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体征、舒适体位,并给予保温等保护措施;④术后管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穿刺部位给予重点关注,观察是否出现渗液、出血、感染等情况,同时注意观察患者足背动脉的搏动、下肢皮温、颜色等,及时检查末梢神经状态;给予夹板固定膝关节以预防不自觉屈曲下肢;再次嘱患者自我观察不良感觉,避免不良习惯;治疗后通过使患者听到哗哗水声等方法促使患者排尿恢复,对于难以恢复的患者留置导尿管,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注意会阴清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向患者说明其应该重点关注的具体情况及是否正常的判断方法;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出;置管期间叮嘱患者不可开展活动幅度过大的动作以防止导管脱出;⑤治疗后Oream 宣教,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病情、治疗情况、个性情况等向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宣教,说明治疗后及院外自我管理的内容、方法、技巧等;治疗后恢复期给予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训练、排痰、下床活动、有氧运动等,鼓励患者治疗后排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向患者说明复查时间及其重要性,强调院外遵医用药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癌因性疲乏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 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

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7]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肿瘤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 周;部分缓解,肿瘤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 周;疾病稳定,肿瘤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或增加﹤20%,至少维持4 周;疾病进展,肿瘤病灶最大径之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癌症疲乏量表中文版[8]评价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情况,该量表包括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4 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疲乏程度越严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hort form;WHOQOL-BREF)[9]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29 个条目,满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采用KPS 量表[10]评价两组患者的功能状态,KPS 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功能状态越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9.02%(36/61),与对照组患者的60.66%(37/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4,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2.2 癌因性疲乏的比较

管理前,两组患者的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均低于本组管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的比较(±s)

表2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的比较(±s)

注:a与本组管理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管理后比较,P<0.05

维度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时间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对照组(n=61)6.75±1.23 5.47±1.17a 6.79±1.18 5.19±1.02a 7.29±1.56 6.03±1.23a 6.59±1.52 5.32±1.37a观察组(n=61)6.83±1.34 3.21±1.01a b 6.81±1.21 3.22±0.96a b 7.31±1.61 4.23±1.07a b 6.62±1.56 3.03±1.04a b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9%(10/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98%(2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5,P=0.003)。(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2.4 生活质量和KPS 评分的比较

随访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5.31±9.2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25±8.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4,P﹤0.01);观察组患者的KPS 评分为(76.21±8.8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62±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47,P﹤0.01)。

3 讨论

介入治疗是肺癌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具有全身性反应较少、疗效确切的优势[11-12]。但介入治疗后易出现穿刺点皮下血肿、胃肠道不良反应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对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预防,能够有效减轻或消除其不良影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由于肺癌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患者多出现悲观、抑郁等负性情绪[13-14]。这种负性情绪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术后康复均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放弃治疗[15-16]。因此,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介入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水平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康复水平的重要基础。

Oream 理论是由美国学者Dorothea Elizabeth Oream于1959年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患者具有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自我调整能力[17-18]。疾病发生后患者的自我调整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乏,此时通过一系列专业方法帮助患者逐渐增强相关自我调整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疾病治疗与患者康复。Oream 理论应用于肺癌介入治疗中,能够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生理、心理准备,在一定范围内改善患者治疗前的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为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基于Oream 理论的自我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结合专业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坚定地面对介入治疗和后续的相关康复训练与治疗。介入治疗后应用Oream 理论能够有效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主动观察躯体变化,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从而提高术后康复水平;还能够使患者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避免不必要的焦虑、担忧,并可按照预先宣教内容主动开展相应处理,有效地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肺癌介入治疗后的院外管理水平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状态具有密切关系,但院外管理也是临床上的一项难点。应用Oream 理论能够全面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技巧,使其院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获得良好预后提供了必要保障。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Oream 理论具有降低肺癌介入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作用。管理后,两组患者的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均低于本组管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Oream 理论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介入治疗及疾病本身造成的癌因性疲乏,这一点对于促使患者坚持治疗具有积极影响。随访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KP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Oream 理论能够有效提高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

综上所述,Oream 理论能够降低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

猜你喜欢

因性肺癌理论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神秘的混沌理论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