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 在肺癌合并哮喘患者气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对症处理研究△
2020-10-17韩月玲方宇罗永刚刘文慧
韩月玲,方宇,罗永刚,刘文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ICU,郑州4500520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最早起源于支气管黏膜,多发生于40 岁以上的男性,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最新的报道表明,肺癌最早是由支气管哮喘引发而来的[3]。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炎症疾病,其发病由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是最主要的效应细胞,尤其在肺功能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Eot-1)的主要作用是激活嗜酸性粒细胞。目前,关于支气管哮喘与肺癌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前期研究发现Eot-1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程度,且其趋化程度与哮喘的严重程度有关[5]。另有研究发现,哮喘的严重程度可能与Eot-1 的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6]。肺癌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表现为胸部、背部出现疼痛或咯血等临床症状,好发于老年,而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较弱,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除了予以相关的治疗措施外,必要的护理亦是关键。常规护理措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以“疾病”为中心,缺乏个性化,护理效果不太理想。本研究基于前期研究及其他研究成果,对患者采用基于常规护理的对症处理措施,并予以针对性的呼吸道护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旨在为肺癌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3 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2 例肺癌合并哮喘患者。纳入标准:①诊断根据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共识的相关标准[7],即肿瘤直径≥5 cm,或根据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结果显示,确诊存在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②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类疾病;②伴有免疫系统、代谢性疾病。252 例肺癌合并哮喘患者中,重度哮喘和轻中度哮喘患者各126 例。轻中度哮喘患者中,男76 例,女50 例;年龄49~77 岁,平均(62.75±2.56)岁;肿瘤类型:鳞状细胞癌46 例,腺癌48 例,腺鳞癌21 例,其他11 例;手术类型:肺叶切除术92 例,全肺切除术12 例,其他22 例。重度哮喘患者中,男79 例,女47 例;年龄50~78 岁,平均(62.39±2.38)岁;肿瘤类型:鳞状细胞癌50 例,腺癌44 例,腺鳞癌19 例,其他13 例;手术类型:肺叶切除术89 例,全肺切除术16 例,其他21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和手术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6 例肺癌合并重度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负性心理护理干预。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体位、引流管和生命体征的护理。具体如下:①体位护理。当患者未清醒时,相关的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姿势,密切观察,待患者恢复意识后,检测患者的血压是否正常;当患者完全清醒后,相关护理人员嘱患者采取半卧位姿势,有利于患者呼吸和胸膜腔引流等。护理人员每隔3 个小时帮助患者更换卧位姿势,避免由于长时间压迫造成的血液不循环。②引流管护理。相关护理人员观察手术过程中麻醉的方法以及患者的麻醉情况等,监测患者手术结束后的生命体征等需要注意的事项,详细记录手术情况及引流管、引流瓶的情况,保障其通畅。③密切观察血容量情况。在手术过程中,若患者的出血量较大,则患者术后极易因循环血量不足而出现低血压、心率快等情况,相关护理人员可通过调整输液的速度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患者的意识尚未恢复时,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吸引器将患者咽部的痰液、唾液等吸除,以避免呕吐等症状发生。当患者恢复意识后,嘱患者深呼吸,以利于呼吸道的畅通和排痰等,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排痰较困难的患者,相关护理人员可轻拍其背部,也可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雾化吸入;另外,在排痰的过程中,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呼吸等是否正常。护理人员将湿化器以及近端的气道温度适当控制在32 ℃左右,温度控制在40 ℃以下,注意将气体的湿度合理控制在60%左右;另外,将气囊压控制在15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⑤口腔护理。采用含有适量复方氯己定溶液的棉球依次擦洗患者的牙齿、上颚等位置,再予以适量的冰硼酸溶液,每天2 次。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出现不同程度负性心理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耐心交流,向其解释手术操作和疾病相关情况,并向患者介绍相关的成功案例,缓解其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
1.3 气道上皮细胞的采集及培养
气道上皮细胞的采集:通过气管镜下毛刷刷检取患者的主气道上皮组织,再将毛刷置于含有工作液的容器中,缓慢搅拌;再次在气管镜下,采用毛刷轻轻刷取患者病变位置处的气道上皮细胞,然后取出毛刷,再次将毛刷置于含有工作液的容器中,轻轻搅拌,保存于-70 ℃的冰箱中。所有标本均采用苏木精-伊红溶液进行染色处理。气道上皮细胞的培养:取直径约为10 cm 的培养皿,定期更换培养基,密切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当细胞的融合达到80%左右时,开始进行细胞接种。在开始进行实验操作的前1 天,将气道上皮细胞接种于含6 孔板的培养板中,注意每孔的细胞数目,细胞数目不超过4×105个。
1.4 检测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Eot-1 在肺癌合并不同程度哮喘患者气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轻度哮喘:患者每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中重度哮喘:患者每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同时常伴有呼吸困难、呼气流量下降的表现。护理后第6 天,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量、痰液黏稠度、呼吸困难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1.4.1 检测Eot-1 基因的表达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Eot-1 基因的表达情况。提取总RNA,严格按照实验的具体操作要求进行PCR 扩增。反应条件:95 ℃10 min,1 个循环;95 ℃15 s,60 ℃60 s,40个循环。以β-actin 为内参,采用2-∆∆Ct法计算相对表达量。引物序列:β-actin 的上游引物为5'-CTGTATTCCGTCTCCTTGGTTC-3',下 游 引 物 为5'-CTGTATTCCTTGGTCCGTCTTC-3',引物长度为126 bp;Eot-1 的上游引物为5'-CTGTATTCTTGCCGTCTCGTTC-3',下游引物为5'-CTGTATCCTTGGTCGTTCTCTC-3',引物长度为355 bp。
1.4.2 检测Eot-1 蛋白的表达 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购自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检测Eot-1 蛋白的表达,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步骤操作。以Eot-1多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在酶标板的每孔中加入100 μl蛋白样品,检测抗体、四甲基联苯二胺显色液,分别在450 nm 和620 nm 的双波长下检测其吸光度值。每个样本均设置2 个重复孔,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作为阴性对照。
1.4.3 呼吸困难评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对呼吸困难进行评分[8]。采用10 分制,分值越高表明呼吸困难越严重。信度系数为0.865,效度系数为0.848。
1.4.4 痰液黏稠度 痰液的黏稠度主要分为Ⅰ、Ⅱ、Ⅲ度。Ⅰ度:痰液呈现泡沫样,经过相关的吸痰处理后,玻璃接头位置无明显的痰液残留;Ⅱ度:痰液较Ⅰ度的痰液浓稠,经过相关的吸痰处理后,玻璃接头位置存在少量痰液;Ⅲ度:痰液较Ⅱ度的痰液浓稠,经过相关的吸痰处理后,玻璃接头位置存在大量痰液。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癌合并不同程度哮喘患者气道上皮细胞中Eot-1 的表达情况
肺癌合并重度哮喘患者气道上皮细胞中Eot-1蛋白和基因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78±1.23)、(0.74±0.23),分别明显高于肺癌合并轻中度哮喘患者的(12.12±1.11)、(0.34±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26、12.843,P﹤0.01)。
2.2 排痰情况的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排痰量分别为(5.15±0.47)、(5.27±0.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6天,观察组患者的排痰量为(10.85±0.34)ml,对照组患者的排痰量为(8.23±0.53)ml,两组患者的排痰量均多于本组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992、31.345,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26,P﹤0.01)。护理后第6天,观察组患者Ⅰ度痰液黏稠度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Ⅲ度痰液黏稠度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Ⅱ度痰液黏稠度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第6 天痰液黏稠度的比较[n(%)]
2.3 呼吸困难、APACHEⅡ评分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本组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80、18.487,P﹤0.01)(表2)。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59%(1/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2,P﹤0.01)。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困难、APACHEⅡ评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困难、APACHEⅡ评分的比较(±s)
注:a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1
?
3 讨论
目前,关于肺癌合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在哮喘患者发病的过程中,其气道上皮细胞的慢性炎症易导致细胞发育障碍等,从而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相关的肿瘤细胞。研究发现,在住院期间的哮喘患者中,肺癌的发生率异常增加[9]。一项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哮喘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肺癌的发生、发展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肺癌较严重者的哮喘相关症状较重;治疗效果较好的肺癌患者,其哮喘症状明显改善[10]。由此表明,肺癌与哮喘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Eot-1在肺癌合并哮喘患者气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如何;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该类患者哮喘等临床症状是否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些均是临床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抵御外来病菌等的侵袭,在机体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存在多道防线,其中,气道上皮细胞属于第一道防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微生物、气体等[11]。气道上皮细胞通过某种作用活化后,能够分泌多种趋化因子,如趋化因子CC 型家族等,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属于CC 家族中的一员[12]。哮喘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及其严重程度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存在一定的关系[13]。本研究中以气管黏膜刷片的方式收集肺癌合并哮喘患者的气道上皮细胞,结果发现,Eot-1在肺癌合并哮喘患者中呈高表达,其中,在重度哮喘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轻中度哮喘患者(P﹤0.01),提示,Eot-1 的表达情况一定程度上与肺癌合并哮喘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本研究认为,在哮喘发病的过程中,机体吸入的过敏原能够对机体中肺部的肥大细胞以及相关的淋巴细胞产生活化作用,从而产生相关的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3 等。以上炎性因子进一步对机体肺上皮细胞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分泌大量的Eot-1;Eot-1 再通过选择性作用与相关受体结合,进一步诱导炎性因子的产生,从而增加支气管黏膜的浸润程度,进一步增加组织的损伤程度,最终加深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14-15]。
本研究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注重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有无负性情绪,从而施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疼痛关注和心理疏导护理等措施后,患者第6 天的排痰情况、呼吸困难以及肺部感染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提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缓解临床不适,对于改善肺癌合并哮喘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肺癌合并哮喘患者在进行胸部手术后,大部分患者的呼吸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肺叶切除手术患者。这类患者或因手术后疼痛,或对手术及治疗存在不了解而对预后存有怀疑、担心、恐惧等心理,因此,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另外,肺癌合并哮喘好发于老年患者,而大部分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肺容量下降,并且大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因此,肺叶切除手术后易出现肺部相关并发症。因此,此类患者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可见,对患者予以合理的护理是预后的关键。常规护理方式具有一定的护理效果,但缺乏针对性,其内容主要是对症处理措施,如缓解呼吸道困难、排痰等。而本研究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予以相关的疼痛关注和心理护理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能更好地恢复身体和配合医护完成诊治内容,因此其效果更理想。
综上所述,Eot-1 在肺癌合并哮喘患者的气道上皮细胞中呈高表达,进行针对性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可明显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