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绷带镜对翼状胬肉术后临床症状和疼痛的影响分析
2020-10-17方丽珍
方 丽 珍
(东莞市沙田医院眼耳鼻喉科 东莞 523000)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与环境刺激有关[1]。由于该病会影响角膜规则度,从而引起视线模糊,甚至妨碍眼球运动。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但翼状胬肉术后常伴有疼痛不适,可能会影响角膜上皮修复。角膜绷带镜主要是治疗或辅助治疗各种眼表疾病的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具有较高的透氧性,能够连续佩戴[2]。本文选取了我院在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70例翼状胬肉术后患者,应用角膜绷带镜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术后患者70例,收治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12月,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男15例,女20例,共35眼,年龄45~62岁,平均年龄(52.20±6.68)岁;试验组男17例,女18例,共35眼,年龄44~60岁,平均年龄(51.64±6.7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所有翼状胬肉术后患者均进行视力检查、屈光矫正及眼压、眼前节检查等眼部体检,完成各项检查后可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行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局麻后在角巩膜缘后5mm左右处将其颈部球结膜剪开,钝性分离粘连组织,剪除翼状胬肉组织,并去除残留组织,保证角膜表面平整。给予试验组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参照组术后则不佩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疼痛及角膜规则度情况:(1)角膜上皮愈合情况采用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估,评分越高,角膜上皮状态越差;(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分值越大,疼痛越剧烈;(3)角膜规则度通过角膜地形图评估,包括角膜散光值(CA)、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和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角膜上皮愈合和疼痛情况对比
试验组术后1d和1周角膜上皮愈合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和疼痛情况(分)
2.2 评价角膜规则度
术前两组SRI、CA、SAI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SRI、CA、SAI数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SRI、CA、SAI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SRI、CA、SAI数值对比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被认为球结膜变性和过度增生的一种疾病,可能与角膜缘干细胞受损有关[3]。手术难度大,且术后出现异物感、流泪、眼痛等不适感更为显著。临床实践表明,角膜绷带镜的佩戴可以大大提高手术舒适度,在改善眼部不适等症状具有修复作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应用角膜绷带镜越来越广泛,因其具有良好的舒适度和较高的透氧性,可连续佩戴。本研究使用的角膜绷带镜为一种硅水凝胶材料,含水量适中,透氧性佳,且舒适感和湿润性良好,能够安全连续佩戴。有报道显示,翼状胬肉患者角膜上皮缺损大小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试验组术后1d和1周角膜上皮愈合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佩戴角膜绷带镜有助于修复角膜上皮缺损范围,这是因为角膜绷带镜的镜片直径较大,契合度好且稳定,减少摩擦;且亲水性和透氧能力良好,可减轻角膜炎症反应,从而促进角膜上皮修复[4]。同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1d、术后1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佩戴角膜绷带镜有助于减轻眼表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减缓疼痛感[5]。两组术后SRI、CA、SAI数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SRI、CA、SAI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角膜绷带镜可明显改善翼状胬肉术后患者的角膜规则度。
综上所述,角膜绷带镜可明显改善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和角膜规则度,减轻疼痛,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