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高校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研究

2020-10-16

关键词:辽宁受访者精神

刘 晓 张 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2018 年 6 月 28 日,辽宁省委召开全省思想政治工作暨 “新时代辽宁精神” 发布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发布了以 “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 为表述语的 “新时代辽宁精神”,并对宣传弘扬 “新时代辽宁精神” 提出明确要求。通过提炼形成并弘扬践行 “新时代辽宁精神”,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辽宁落地生根[1]。在十八大报告里,“立德树人” 是放在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指针、基本原则中阐述的。为践行 “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亟待创新[2]。将“新时代辽宁精神” 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创新,更是对“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切实践行。

1 辽宁高校学生对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认知情况

“新时代辽宁精神” 是辽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教育资源,是激励高校师生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认知情况,课题组设计了问卷,向辽宁高校学生发放。

1.1 问卷调查情况综述

为客观掌握辽宁高校大学生对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了解、认同情况,本课题组遵从客观、有效的问卷设计原则,几经修改确定了最终版问卷。共设计问题19 项,主要涉及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对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理解情况及大学生对于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认同与践行情况。课题组共回收有效问卷1404 份。其中男生880 人 ,占 比 62.68% ,女 生 524 人 ,占 比37.32%。辽宁籍 882 人,占比 62.82%,非辽宁籍522 人,占比37.18%。学生年级情况比例为:本科一年级占68.45%,本科二年级占21.37%,本科三年级占8.9%,本科四年级占0.78%,以及教师等占0.5%,受调查者基本以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为主。专业比例上,理科类 1111 人,占比79.13%,文科类 293 人,占比 20.87%。课题组认为,该问卷所得样本代表性较好,基本可以反映高校学生对于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认知情况。

1.2 学生对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认知情况

(1) 部分学生对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具体表述还不清楚。通过问卷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于十六字的 “新时代辽宁精神” 还没有完全掌握。分别有74.15%和75.36%的学生选择了干扰选项 “牢记使命” 和 “砥砺前行”,如图1 所示。

图1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表述语是什么?

(2) 学生对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深层内涵不了解。在对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核心要求、实践要求、目标和方向是什么的三个问题中,仅有16.81%、43.38%和21.87%的受访者对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核心要求、实践要求、目标和方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通过交叉分析,仅有94个受访者同时选择了正确的 “忠诚担当”、“创新实干” 和 “奋斗自强”,仅占全部受访者的6.7%,如图2~图4 所示。

图2 您认为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核心要求是?

图3 您认为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实践要求是?

图4 您认为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目标和方向是?

(3) 学生对辽宁先进典型、事迹有较好的了解和认知。对于雷锋、罗阳、郭明义、毛丰美、王崇伦、孟泰这些先进典型,学生有较高的认同度,但是更集中的体现在学生接触较多的雷锋和郭明义上。对于辽宁的先进技术事例,学生的认知程度也较好。对于当代青年身上对于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体现认可程度也较高,如图5~图7所示。

图5 您知道哪些体现忠诚担当精神的辽宁英雄楷模?

图6 您知道下列哪些是辽宁人民制造出的国之重器?

图7 您认为下列体现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选项是?

(4) 大学生对弘扬和践行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认知情况较为丰富多样。对于问题 “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学习践行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多选)”,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的有 1038 人,选择 “校园文化活动” 的有 1098 人,选择 “社会实践活动” 的有 1088人,均超过70%,而选择 “网络易班等新媒体”的有 836 人,选择 “传统纸媒宣传” 的最少,有771 人,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纸媒的宣传认可度较低,这也与当代学生成长学习环境的特点相符。此外还有部分受访者给出了其他列举选项,如 “主题班团会”、“社团” 等等。关于问题 “您认为在学习践行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哪个最为突出?”,13.82%的受访者选择 “不理解辽宁精神的真正内涵”,14.17%的受访者选择 “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59.4%的受访者选择 “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还有11.32%的受访者选择 “不知道辽宁精神的存在”,也有1.29%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在 “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弘扬 ‘新时代辽宁精神’? (多选)” 的问题中,选择 “要加强理论学习” 的有996 人,选择 “要积极投身实践,要追求卓越,忠诚担当” 的有 1194 人,占比最大,选择 “要创新实干,做实干家” 的有1059 人,选择 “要顽强拼搏,奋斗自强” 的有964 人。这几个题目中,受访者更多的侧重实践和实际行动与弘扬践行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关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可知高校学生对“新时代辽宁精神” 有一些了解,但存在一知半解的问题。时常出现的热门词汇如 “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成为极大的干扰项,约有75%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些选项,可见许多受访者对 “新时代辽宁精神” 还不能做到准确表述。对于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核心要求、实践要求、目标和方向等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深层内涵,绝大多数受访者都没有正确的了解和认知。但是对于体现“新时代辽宁精神” 先进英雄楷模和国之重器等具体体现有较高的认知,受访者对于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具象表现比之理论内涵接受了解的程度好很多。问卷中也涉及部分教师受访者,总体情况略好于学生,但是由于数量较少,并没有作为主要参考。总体上看,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对“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认知情况,在高校中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以 “新时代辽宁精神” 为抓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辽宁高校落地生根,还要开展许多工作。

2 “新时代辽宁精神” 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地域化的凝练与诠释

(1) “长子情怀” 是时代赋予辽宁不负祖国、不负人民的精神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以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的赤子情怀,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彻着对人民期望的承载。而辽宁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辽宁创造了新中国工业的辉煌,时代变换,辽宁的工业和经济经历了刻骨铭心的阵痛。新时代,在中央大力支持下,辽宁省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继续以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突出的产业优势为国家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 年和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明确指出辽宁作为 “共和国的长子”,有辉煌的过去,也有暗淡的昨天,然而始终秉承一种勇于承担祖国重任,为人民构筑共和国脊梁的责任与情怀,这与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的情怀一脉相承。

(2) “忠诚担当” 是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核心要求,是坚守绝对忠诚,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的具体体现。

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体现在树牢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上,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担当” 体现了长期以来辽宁人民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的坚定信仰和担当奉献的家国情怀。从东北抗日联军开始,不屈不挠的辽宁人把从先辈中继承的坚毅融入到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从九一八到辽沈战役,历经十四年鲜血与抗争,辽宁这片热土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战争中始终以忠诚的信念,担当着民族解放的重任。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无论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还是在新中国建设的熔炉,辽宁人民忠诚奉献、攻坚克难、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展现了 “共和国长子” 的忠诚与担当。一代代辽宁人一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忠诚与担当。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孟泰;来自田野,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言必三农的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毛丰美;投身航天感动中国的罗阳;还有 “当代雷锋” 郭明义……这些我们身边的辽宁人坚守着绝对忠诚,无愧于 “民族的脊梁”。

(3) “创新实干” 是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实践要求,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深刻总结、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发展的实践经验,更科学揭示、精准阐明了新时代接续奋斗成就民族复兴伟业的现实要求,激励和鼓舞着广大干部群众风雨无阻、砥砺前行,开启新征程、创造新辉煌。任何伟大事业最初都始于梦想,这梦想一定是对既有的创新,也必须在实干中成为现实。一直以来,辽宁人民保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意志品格。辽宁创造了共和国第一架战斗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艘导弹潜艇等200 多个 “共和国第一”。辽宁人民制造生产出了第一艘国产航母、歼15、“蛟龙” 号、新松机器人、盾构机等一大批国之重器。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4) “奋斗自强” 是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目标和方向,是爱国主义最直接的体现。

2019 年 4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4],而我们最朴素的爱国也是通过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来体现的。一代代辽宁人自强不息,努力奋斗,书写了辽宁光辉的历史,成就了老工业基地的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辽宁和东北地区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并就东北振兴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为辽宁振兴发展指航定向。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辽宁振兴提供了新的难得机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从战争时期、到新中国的建设、到改革开放,辽宁人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从奋斗中铸就历史、创造辉煌,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3 弘扬 “新时代辽宁精神”,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辽宁高校落地生根

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面临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终身课题。如何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大力弘扬 “新时代辽宁精神”,把 “新时代辽宁精神” 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这个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要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并努力践行 “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 的 “新时代辽宁精神”,为辽宁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贡献青春力量,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贯彻和有效践行。

(1) 把 “新时代辽宁精神” 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紧密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5]。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入手,把 “新时代辽宁精神” 引入思政课程,围绕 “新时代辽宁精神”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发挥学科优势,使“新时代辽宁精神”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 “思想育人”。另一方面,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5]。在思政课程之外,在其他课程中挖掘可以体现、诠释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元素,以课程思政打破思政课程孤军奋战的局面,把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程的有力补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高校教师全部吸纳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中,开创全员育人新格局。

(2) 把 “新时代辽宁精神” 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具有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把 “新时代辽宁精神” 融入校园文化,从制度、环境、行为和精神各个方面开展工作。制度上确定、提升 “新时代辽宁精神”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校园空间环境建设中加入“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元素特征,如表述语文字、代表人物事物雕塑模型等。开展紧密围绕 “新时代辽宁精神” 行为和精神认同培育,设计综合性、互动性、人文性的活动,将教育融入文化活动中[6]。如组织 “‘新时代辽宁精神’ 溯源传承”系列活动,开展主题报告、交流等活动;梳理体现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地址名录,引导学生自行参观打卡;依托图书馆开设 “新时代辽宁精神” 主题专区,开展主题阅读打卡活动等等,使学生在通过行为活动了解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基础上,更深刻的感知 “新时代辽宁精神” 的内涵,以地域性和人文性的校园文化推动 “新时代辽宁精神” 进校园、进学院,有制度、有活动,最终入脑入心,实现 “文化育人”。

(3) 把 “新时代辽宁精神” 融入易班建设。

“易班” 是高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为在校师生提供主页定制、社区交流、空间存储、群组聊天、在线学习、活动发布、兴趣交友等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是 “官方认可” 的新媒体活动平台,在广大学生中具有极高的使用率。把 “新时代辽宁精神” 融入易班建设,把易班建设成为随身的、全天候的思政教育平台,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辐射作用是 “新时代辽宁精神” 认同培育的有效抓手。高校易班发展中心要在省市级官方网络平台要求的基础上,积极推送 “新时代辽宁精神”相关的正能量信息,开展线上活动,并带动各学院利用好易班,大力弘扬 “新时代辽宁精神”,使其扎根青年学生内心,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形式,实现 “易班育人”。

(4) 把 “新时代辽宁精神” 融入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是学生在大学期间重要的学习环节和内容,是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对于提高学生自身能力、认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 “新时代辽宁精神” 为思想引领,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把 “新时代辽宁精神” 在青年学生身上外化为投身社会实践、服务基层和社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行动。高校和各学院要积极构建社会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基地,利用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发挥当代青年特色,把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辽宁精神” 有效践行的重要平台,宣传弘扬 “新时代辽宁精神”。如成立社区宣讲团、开展基层调研、组建展馆志愿者团队等等,让广大学生在社会服务中体会、传承 “新时代辽宁精神”,实现 “实践育人”。

猜你喜欢

辽宁受访者精神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辽宁之光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