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有效实施的策略
2020-10-15钱金林刘欢欢
钱金林 刘欢欢
【摘 要】居家体育锻炼是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所做的客观分析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学校可采取菜单式选择、个性式评价、家庭式游戏、小组式活动、诊断式练习和分段式规则的“六式”学练策略,明确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着力帮助师生解决居家体育锻炼困难,促进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有效开展。
【关键词】居家;体育锻炼;有效策略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确保孩子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的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需要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在校学习方式方法,在家自行进行锻炼。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练什么、怎么练成为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最大困扰,自主学练的现实能力和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甚远,居家体育锻炼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有效性的现状分析
(一)居家体育锻炼学生层面的现状分析
1.可有可无现象。通过对1804名学生为期一个月居家自主学练情况的调查统计发现,13.47%的学生偶尔锻炼,2.82%的学生从不锻炼,学生居家自主锻炼的主动性不强。
2.内容单一现象。调查显示,由于受考试内容、练习任务的限制,学生往往是从教师布置的锻炼内容中选择1-2项开展,单一的内容会导致学生身体发展不均衡。
3.阶段突击现象。从调查发现,学生体育锻炼的功利性强,主动锻炼的意识不足,存在“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心态。此外,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起不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二)居家体育锻炼教师引导层面的现状分析
1.复用资源现象。教师提供的学生居家锻炼资料包绝大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资源的复制版,如某一项技术动作的教学视频、某一种素质发展的组合练习,并非针对居家锻炼的特点和难点来开发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指导匮乏现象。学生居家自主学练主要的合作者是家长以及生活圈里的同伴。雖然师生依靠媒体架起了交流的桥梁,但达不到针对性、实质性指导的要求,锻炼的价值难以把控。
3.评价单一现象。打卡是一种常用的在网络平台上传学生居家锻炼视频和图片的延时性评价方式,其评价内容局限于技术动作的改善或练习频度的计算,较为单一。缺乏及时性的有效评价,不利于学生过程性的指导。
二、提升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有效性的着力点
学习的本质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体育锻炼需要围绕终身锻炼的目标,搭建有效的“自主学练”支架,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优化居家体育锻炼的方法,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提升学生自我锻炼的有效性。
(一)以“终身体育”为目标
居家体育锻炼产生的良好效应,可以逐步改变家长的观念,树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课余锻炼习惯。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无趣学习到花样学习,发展身体素质,提升综合能力,将居家锻炼的效益切实发挥,实现“以体育人”的目标。
(二)以“兴趣发展”为基调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居家体育锻炼的形式应以亲子活动为主,教学内容主张趣味化、合作化、多样化,即以亲子间的合作和鼓励为基调,以游戏或动作组合为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提升学生的练习兴趣。
(三)以“锻炼方法”为支架
由于缺少教师的现场指导,居家体育锻炼更要突出对往常所学的体育运动技术的运用,凸显“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练习和活动单元的特点。“练习方法为教学内容”的视角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与丰富锻炼内容,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本位”“能力本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转换及学生能力培养的落实。
(四)以“个性基础”为关键
“健康第一,关注主体”是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居家体育锻炼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能力基础,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差异性锻炼。居家体育锻炼使得教师无法关注个体差异,只能尝试通过不同途径突出学生主体,借助家长的力量,通过亲子互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提升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根据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现状,学校可以采取“六式”学习策略,根据时间、场地等现实条件,合理安排练习形式与操作方式,提升居家体育锻炼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一)合理搭配——菜单式选择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方面的机能能力。教师可以依据身体素质类别,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以及家庭时间、空间、器材等因素制定居家锻炼项目菜单。学生结合客观条件和身体素质,从项目菜单中进行二阶拼盘——项目选择+菜单组合,从而确定居家体育锻炼的内容,为有效开展居家体育锻炼设计个性化锻炼框架(见图1)。
菜单式选择策略,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锻炼内容的机会,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在搭配过程中可以搜索科学锻炼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居家练习方案。这种针对自身需要的“专属定制”,其成效远大于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被动学习的无差别学习方式。
(二)平台展示——个性式评价
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潜移默化地扭转学生“颓废”的精神状态,促使学生真正参与体育锻炼,做到真实锻炼。虽然“锻炼日志”“网上打卡”等传统评价方式可以起到一定的检查和督促学生参与锻炼的作用,但大多数学生出于应付任务的目的,无法达到促进自觉锻炼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新增“你运动我拍照”“居家锻炼小报展”“我的运动风采录像”等展示形式,把学生运动时最美的瞬间、最有正能量的时刻、最温暖的亲子画面等以照片、视频、小报等形式发布到相关群组,让学生、家长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评价,推荐出每日、每阶段的“最美瞬间”“最佳影片”“最感人故事”等。
借助网络平台展示的个性式评价,可以激励、引导、督促学生乐于参与居家体育锻炼,提升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又可以丰富锻炼手段和锻炼方法,促进居家锻炼评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亲子互动——家庭式游戏
由于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存在差异,家长和学生往往是为了完成体育教师或班主任布置的任务,才开展居家体育锻炼。为此,转变观念是提升居家锻炼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设计一些家庭亲子游戏,分配锻炼中的不同角色;设置不同练习目标的亲子竞赛,以激发锻炼兴趣,达到锻炼效果;设计亲子锻炼出勤表,展开家庭运动质量和考勤比赛,避免学生练习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有效杜绝为完成任务而锻炼的现象。亲子互动的家庭式游戏,营造了居家体育锻炼的学练氛围,增强了学生体质,增进了家庭情感交流,促进了家长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户外拓展——小组式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汪晓赞教授认为:“为改善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状况,社区可以举办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家庭也要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这些措施是多元联动的。”居家锻炼不应仅局限于家庭,而要提倡学生走出家庭开展小组式户外拓展活动。例如,以学生所处社区为单位,组成假日小队,开展团建游戏、爬山、骑行等户外拓展活动,也可以结合绘制队旗、制作假日小报等开展一些定向运动,丰富户外活动的文化内涵。走向户外、面向自然的小组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开阔了眼界,又提供了交流运动理念、运动心得的时间与空间。
(五)运动处方——诊断式练习
如果学生把体育课中未及时解决的问题带回家,常常会令家长不知所措。因为大部分家长作为体育“门外汉”,无法给出专业、及时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问题的拖延与扩大,影响居家锻炼效果甚至带来运动损伤。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锻炼症结,提供解决问题的运动处方,从而帮助家长按步骤指导学生居家锻炼,并向教师反馈诊断式练习的效果,以便教师适时调整处方,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锻炼效果(见图2)。
学生通过“就诊—治疗—复诊—巩固—复诊—提升”的模式开展诊断式练习,不断改善自身问题,最终习得技能,达到标准。同时,家长也逐渐了解和掌握了指导学生开展居家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运动处方成为促进家校沟通、提升锻炼效果的有效手段。
(六)长效定制——分段式规划
现阶段学生居家锻炼的形式往往是碎片化的,“考什么、练什么”“想到什么、玩什么”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兴趣、自身条件、场地情况与时间定制专属居家锻炼方案。例如,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假期,教师可以推荐不同的练习方式:第一学期以习得技能与能力提升为主,短周末及小长假以户外拓展类锻炼为主,长假期以综合练习为主。长假期可以将7天设为一个周期,分阶段安排练习内容:第一个周期集中提升上肢力量,第二个周期重点发展下肢力量,第三个周期以发展核心力量为主。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定制方案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居家练习长效、有效地进行。
基于分段式规划的长效定制,使学生的居家锻炼更具系统性、目标性和科学性,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和锻炼习惯的有效策略。
四、提升居家体育锻炼有效性的实施要求
居家体育锻炼要根据不同水平段的学生进行整体设计:水平一的学生以培养体育参与兴趣为主,水平二的学生以拓展锻炼兴趣为主,水平三及以上的学生以发展体育特长为主。
(一)居家体育锻炼要把握好“情”
“情”,即学生的实际。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要因时因地设计:一要关注场地器材,因为大多数家庭室内外运动场地、运动器材有限,如果运动幅度过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二要提醒学生把握好三个阶段——动态伸展为主的准备阶段、提升强度的基本部分、静态拉伸的放松阶段,做到运动项目适切、难度适宜;三要不妨碍家人或者邻居的合理休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锻炼。
(二)居家体育锻炼要把握好“度”
“度”,即锻炼的尺度。也就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学段项目菜单,结合两轮的拼盘组合,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开展运动强度合适的居家体育锻炼,努力实现三个目标:每周中等强度(运动锻炼的基本部分脉搏120-140次/分)的锻炼不少于3次;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次运动锻炼平均心率不低于130次/分。因为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青少年儿童每天进行6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锻炼,能产生最大的健康效益,产生最大的锻炼效果。
(三)居家體育锻炼要把握好“味”
“味”,即锻炼的趣味。学生居家锻炼既要保持适中的运动强度,又要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保持锻炼的持续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要注重实效,对场地不必苛求,器材简单轻便即可;练习形式不宜花哨,方法简单易行即可。因此,可以根据居家环境选择合适的器材和内容、合理的时间和场地,采用亲子游戏、小组合作、户外拓展等方式,在“每天一小练,每周一拓展”中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受现代观念的影响,社会对于居家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家长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也日渐重视。因地制宜、发挥创意的居家体育锻炼,成为师生的共同选择。体育教师要不断“实践—研究—行动—思考—发展”,进一步丰富居家体育锻炼的内容与方式,切实提升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2]沙鑫.居家体育锻炼有效性因素分析与方案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4):30-31.
[3]邹军权.居家体育锻炼内容选择应做到“六注意”[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4):69.
[4]宋晓露,等.居家趣味体育锻炼方法九例[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4):70-71.
[5]季浏.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解读[J].中国学校体育,2018(4).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