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巴赫金狂欢理论的饭圈文化特点分析

2020-10-15贾亦真

传播力研究 2020年9期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偶像经济的到来,饭圈文化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成为活跃在网络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饭圈文化在网络和现实中的互动、传播和交流都充满狂欢化的特征。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阐释饭圈文化的狂欢特征,可以从社会和心理两个层面解读饭圈文化的流行原因和文化形态。

关键词:饭圈文化;狂欢化;巴赫金理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9-00-02

一、饭圈文化的含义

粉丝群体叫“饭”,是英语单词fans的音译。由粉丝组成的圈子,就被称为“饭圈”。近年来,在移动智能终端普及和新媒体的爆炸式发展背景下,粉丝群体迅速扩大。这些粉丝群体以互联网为依托,在新媒体平台迅速在仪式化的互动中结成圈子,并以对偶像的共同崇拜为情感的维系和身份的认同。在这一系列特征下,就衍生出了一种大众流行文化——饭圈文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明星与其粉丝群体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进行的互动交往行为,并在对偶像文本符号的生产交流与仪式化传播,与其他群体之间的明确边界和围绕偶像的狂欢化活动中形成一种带有圈层化特点的大众流行文化模式。

二、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和饭圈文化的契合

狂欢理论是由苏联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的。巴赫金从人类历史的社会学角度和宗教角度出发,研究群众性的戏剧表演和狂欢节表演,认为人们在狂欢节上形成了一套象征意义的形式语言,文学语言上的表述即为狂欢化。狂欢化的生活是脱离了正常轨道的生活,在巴赫金看来,这种狂欢化的生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范畴:1.人与人之间随便又亲密的接触。狂欢节时,现实社会中的等级制度被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狂欢的状态之中呈现出平等自由的状态。原本现实中的等级壁垒和严肃关系被完全消解。这就造成人们在狂欢活动中的行动是自由随便的,相互之间的接触是亲昵的。在饭圈文化语境下,粉丝和偶像之间传统隔阂被社交平台所打破,两者之间直接交流,粉丝可以把偶像称为“老公”“弟弟”等亲密关系称呼;2.插科打诨。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地位、阶层、年龄等多方面的限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智而压抑,而在狂欢活动中,人们通过掺杂着游戏和现实的狂欢逻辑和插科打诨,消解了正常生活中的限制,饭圈粉丝与偶像之间的“黑话”“互黑”就是狂欢理论下的插科打诨形式;3.俯就。由于狂欢语境下的等级制度和身份关系被消解,这就使得神圣与粗俗、崇高和卑下、明智和愚蠢等互相接近,合为一体;4.粗鄙。在狂欢活动下,人们舍弃了理智和压抑,行为语言更加感性、直接和粗暴,甚至是充满污言秽语和对崇高事物的讽刺嘲笑。圈层化的饭圈粉丝为了维护自家偶像而诋毁或者抵抗他群的行为往往充斥这种粗鄙的行为。

三、饭圈文化的狂欢特点

巴赫金狂欢理论的核心本质是颠覆和反抗霸权,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民众的自由,其狂欢理论中的主体的全民性、狂欢的仪式性、对等级制度的颠覆性和主体之间的平等性,在当前的网络世界中不断发展,在饭圈文化上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展现。

(一)狂欢广场的构建

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狂欢广场,原意是指相对于庄严崇高教堂的广场空间,人们在广场上进行狂欢活动。在饭圈文化中,狂欢广场即是各种大众参与的社交媒体平台和线下的大型应援活动现场、演唱会现场。

在现实中的饭圈应援活动中,粉丝群体体现出鲜明的狂欢性。例如,国内著名明星组合TFBOYS,他们庞大粉丝群体的应援方式就呈现出典型的“狂欢性”特点。TFBOYS由王俊凯、易烊千玺和王源三位成员组成,他们的既有“团粉”,也拥有各自的粉丝群体。各自的粉丝群体为了作出区分,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应援色”——蓝色、绿色、红色,分别代表了王俊凯粉丝、王源粉丝和易烊千玺粉丝群体的应援色。这种色彩的划分也是饭圈文化仪式化符号的表现特征之一。在TFBOYS五周年演唱会上,三家粉丝拿着各自偶像的应援色,使演唱会现场充斥着“蓝、绿、红”三色应援灯,整个现场热烈的气氛被点燃,俨然一个狂欢大广场。这里的狂欢性就直接体现在饭圈粉丝对偶像文本符号的仪式化使用和狂欢情绪的渲染。

网络传播拥有碎片化、便捷化和迅速的内容更迭的特点,饭圈文化借助互联网的这些特点迅速扩大和传播。其中,微博作为用户群体庞大的社交和信息传播平台,在粉丝群体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交流之中,渐渐形成了网络“狂欢广场空间”。微博的“超话”“热门”等板块的设置,也使得明星粉丝群体找到聚集的地点。以“超话”为例,粉丝群体在微博“超话”里通过发布带有明星各种标签的帖子,实现群体的聚集和狂欢。

(二)粉丝与偶像互动过程的狂欢化

偶像与粉丝,在传统的互动语境中,受交通、信息、社会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形成狂欢化效应。在饭圈文化中,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双向互动,是两者基于自身需要的仪式化狂欢。在这种狂欢语境下,粉丝们通过带有自制偶像符号文本元素的吐槽和自黑等對偶像的权威和粉丝之间的差异进行消解,实现了粉丝群体之间和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自由释放和狂欢化。互联网的便捷化和即时性更是促进了饭圈文化中吐槽与自黑的仪式化传播。在互联网平台,粉丝往往聚集在偶像的微博下,通过点赞、回复和转发等方式,与偶像互动。在此过程中,偶像会发布一些戏谑的微博或者冠以“被迫营业”的自拍照等,去满足粉丝对偶像的信息获知和交流需求,粉丝则通过对自家偶像的“黑称”、玩笑,与偶像交流。

(三)粉丝与偶像互动效应的狂欢化

在饭圈文化中,粉丝与偶像的互动效应,主要体现在粉丝个体之间的圈层化和偶像脱冕与粉丝加冕。

饭圈内粉丝的文本创作具有极强的专属性,这种创作所呈现出的内涵、意义和符号都专属于粉丝内部文化。在融入饭圈的过程中,粉丝群落通过有关偶像的问题设置,进行粉丝的区分。进入饭圈内部之后,个体之间的关系变得自由平等和富有组织性。比如,现在线上和线下的应援活动,往往是通过“粉丝团”“后援会”等名义进行粉丝身份的呼唤和召集,形成狂欢化的网络或者现场应援活动。

传统粉丝文化的偶像与粉丝之间受媒介技术、空间距离等多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粉丝几乎无法近距离接触偶像,获得偶像的信息也是较为困难的,这时粉丝和偶像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粉丝拥有了多个渠道来获取偶像的信息,从而可以为偶像接机、参加偶像见面会等这些以往难以实现的事变得触手可及。与此同时,在饭圈文化下的偶像们也意识到粉丝对于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为此,偶像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国王,粉丝也不再被动地接受偶像的信息,他们之间的关系被共同放置在互联网平台中,其中的等级关系被消解于无形,偶像被“脱冕”,粉丝群体被“加冕”。

四、结语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让一般民众获得了言论空间和平等交流的场所,并慢慢形成了网络话语特点。然而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暴力,是由于非理性的狂欢而造成的,甚至会扰乱正常的社 会秩序。为此,要从社会、媒体和个体出发,把饭圈文化的狂欢和偶像的正向引导作用相结合,维持理性和非理性的平衡,发挥粉丝社群的有益功能,使饭圈文化的狂欢真正走向有意义有价值的自我解放和理性批判。

参考文献:

[1]宋春香.狂欢的宗教之维——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8.

收稿日期:2020-3-11

作者简介:贾亦真(1994—),女,山东德州人,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18级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公关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