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童玩”主题制作指导进程和方法的实践探索

2020-10-15赵晓云陈紫欣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0年9期

赵晓云 陈紫欣

【摘   要】将曾流传于乡村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乡间传统娱乐活动——乡土童玩,设计成主题制作活动,可以改变劳技课程指导缺乏设计、无序低效、进程随意的现象。“乡土童玩”主题制作分为乡土玩乐、制作美化、多式创编、提升拓展四个指导进程,着重解决学生设计、制作童玩物件的难点,同时联结学生乡土童玩自主体验活动和课后非正式学习,以提升指导的情趣性、艺术性、有效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乡土童玩;主题制作;指导进程和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成人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闲暇生活枯燥、单调,曾流传于乡村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乡间传统娱乐活动——乡土童玩,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危机。乡土童玩具有动手动脑、入心入境的优势,符合学生喜爱游戏、好玩好动的天性。因此,将“乡土童玩”设计成具有情趣性、探究性、自主性的乡村小学主题制作活动,可改变劳技课程指导缺乏设计、无序低效、进程随意的现象。

“乡土童玩”主题制作,是指通过情境体验,了解童玩物件的玩法,将设计、制作、美化玩乐物件开发成主题制作活动,以实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情感、积累经验、开阔眼界、美化生活的教育目的。其课堂指导应该遵循发展进程实施,分为乡土玩乐、制作美化、多式创编、提升拓展四步(见图1),着重解决学生设计、制作童玩物件的难点,同时联结学生乡土童玩自主体验活动和课后非正式学习,以提升指导的情趣性、艺术性、有效性和开放性。

一、乡土玩乐,激发制作兴趣

乡土玩乐,是指用玩的方式了解传统玩具和玩法,激起学生设计、制作、使用乡土玩具的兴趣的指导进程。呈现童玩主题玩具的传统玩法是指导重点,常用的形式有玩法展示、元素组合、现场游戏、玩具自创等。

(一)玩法展示,在惊喜中激趣

由于很多乡土童玩面临失传,学生并不知道如何玩,对制作的主题和目标是茫然的,也没有产生玩乐的情绪和氛围。因此,现场展示乡土童玩的玩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游戏、制作玩具的期待和热情。以“踩高跷”教学为例,教师先播放“踩高跷”的录像,让学生猜测游戏名称,初步认识高跷。然后亲自示范,或请体育教师现场表演踩高跷的不同玩法。最后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尝试,并指导其他学生了解保护方法,做好活动保护。学生在期待中参与高跷课堂实践游戏活动,为高跷制作和开展游戏奠定情感基础。

(二)元素组合,在组装中体验

童玩玩具大多材料朴素,制作方法简单。教师可以提供组装材料,让学生体会组合成品的成功感和期待游戏的快乐。例如,教学《麻栎果陀螺》一课时,教师演示麻栎果陀螺的各种玩法后,下发人手一份制作材料:一个削尖的竹签、一个从树上摘下来的麻栎果,以及样品和安全提示单。各小组先观察样品,再组装陀螺。遇到困难时,如尖竹签插不进麻栎果,可阅读安全提示单或寻求他人帮助,直至完成。

(三)现场游戏,在玩乐中改进

由于乡土童玩的材料比较原生态,加之游戏场地也需要因地制宜,童玩玩具制作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学生在现场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改进。例如,学生组装完成麻栎果陀螺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旋转、对撞等比赛。学生在现场游戏中可以发现影响陀螺旋转时长、攻击性的因素(重心太高、麻栎果底部接触面太大、地面不平整等),由此在不断改进中体验乡土玩乐的快乐。

(四)玩具自创,在探究中完善

鄉土玩具制作简单,玩法多样,因此在制作过程中要允许学生自创,并通过玩乐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完善。例如,纸镖是一种简单的乡土童玩,可以开展比远、比准、比快等游戏。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创折纸镖的方法,通过比赛发现不同的比赛项目要采用不同的折法才能取胜。学生的探究热情得以激发,制作方法日渐完善。

二、制作美化,培养实践美感

制作美化,是主题制作活动的第二个指导进程,主要指向项目制作中的工艺审美熏陶,即基于学生实际、童玩特点、玩乐体验,对传统玩具进行创造性的美化,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美感。常用的方法有强化技法、范例对比、零件添加、个性表达等。

(一)强化技法,在练习中精美

玩具的美感,离不开制作技术的奠基。因此,教师在指导进程中需要展示制作步骤和技术要领,以供学生学习、模仿、操练,在操练中培养美感。例如“缝布质沙包”一课旨在学习针线制作的技巧,提升手指灵活度和制作精美度。于是,教师用图示和现场操作演示制作步骤,强化技法练习。在每个步骤完成以后,学生都要展示成果、反馈困难,教师加强巡回指导,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有些学生缝制的针脚比较粗大,不仅会漏沙子,且不美观。教师指导学生在上一个针脚结束处垂直落针,从而缝出细密平直的针脚。通过反复练习,学生理解了针线、布料、细沙组合的质地和功用,培养了耐心、细心的品质,追求精益求精的美感。

(二)范例对比,在比较中向美

在制作美化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将一些玩具样品或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比较,这也成为提升学生美感的重要手段。例如,学生在沙包缝制前,教师展示各种花色图案、材质、形状的布沙包,使学生惊叹沙包之美,从而精心选择制作沙包的材料。在缝制结束后,教师挑选出优秀作品,请学生欣赏并就其制作工艺进行评价。这样的作品对比,端正了学生认真完成作品的态度,使其形成了审美意识。

(三)零件添加,在美化中创新

对作品增加一些辅助材料,可以起到美化的作用,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滚铁环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美化铁环的创想,有学生认为可以用缠色带的方法。这一方法简单易行,美感十足,且不影响功能。为了体现美感,学生用两种色带缠绕,不仅要缠绕得均匀,还要对色带的衔接处和收尾处做精细化处理,预防滑脱。

(四)个性表达,在展示中提升

美化童玩玩具要鼓励学生个性表达,并通过作品展示来发散思维。例如,教师鼓励学生在不影响飞行效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方法美化纸飞机——绘制图案、机型名称、LOGO,粘贴亮片、贴纸等,最后以“纸飞机秀”的形式进行展示。每个学生都找到表达个性的美化元素点,并从他人这里吸纳美化的方法和技能,提升了创造美的能力。

三、多式创编,激活创新因子

多式创编,是指根据学生求新、好动、好玩的特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传统乡土童玩进行个性化创编,培养学生独乐、众乐的生活情怀。这是课堂指导的重点。常用方法有改变规则、替换材料、重组程序、综合展演等。

(一)改变规则,在定式中求异

创新玩法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式,从乡土童玩的玩理和文化内涵去改变游戏规则,在创新、尝试、完善规则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玩法。例如,踢毽子是一种常见的乡土童玩,多以单人踢、双脚踢的个数决定输赢。教师请学生思考单人踢还可以有怎样的玩法,可新增什么规则。学生反馈可以单人向前踢、向后踢、跳踢和花样踢,不仅可以用个数判断输赢,还可以从踢远、踢高、花样多、增加器械(绳子、呼啦圈)、与体操组合等方面进行评判。如果改变踢毽子的人数,规则可以怎么改?可以两人对踢,就像打乒乓球;可以多人玩,围成一个圈接龙踢。改变规则,不仅增加了童玩的趣味性,使学生获得更多技能和体能的发展,培养了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又促进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二)替换材料,在生活中迁移

乡土童玩的最大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新材料,替换原有材料,制作出不同材质的玩具,创设出新的童玩。以“异质陀螺”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可以替换麻栎果制作陀螺的材料,结果学生发现木头、竹子、塑胶、铜钱、橡皮泥、纸等都可以做陀螺。通过材质比较,学生发现橡皮泥和纸比较适合自己独立完成,只有穿针打孔的环节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教师重点指导这一技术。不一会儿,学生就做出了成品,并开始研究和改进。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也可以尝试制作其他材质的陀螺。替换材料的童玩创新,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提升观察、记录、概括和迁移的能力,积累材料使用和制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敢于实践的能力。

(三)重组程序,在调整中突破

乡土童玩的创编并非颠覆性的,有时候对其略作调整,同样可以突破窠臼。例如“东南西北”游戏,是将纸折成一种可以套在手指上玩耍,内侧写上儿童感兴趣的内容,一人翻多人猜的活动。教师以折纸为基本元素,请学生将其重组成“衣服、裤子、车子”的拼图童玩,同样深受学生喜爱。

(四)综合展演,在实践中发展

乡土童玩也可以挖掘内涵,丰富展演方式,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如“玩手影”简单又有趣,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玩法后,可以将手影编排成手影童话剧。学生在展演中,不仅要做出惟妙惟肖的手影,还要讲台词、走队形、配音乐,在合作中完成演出,由此,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发展。

四、提升拓展

提升拓展,是指寻找乡土童玩的玩理和玩具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促使学生发现隐含其中的科学原理,理解乡土童玩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主旨。这个阶段的活动方法有现象归纳、原理揭示、生活运用、竞技闯关等。

(一)现象归纳,探究基本方法

现象归纳,是指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童玩规则和技能技巧,对记录和组合的各种现象进行归纳和概括,从而提炼出游戏技巧,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表达等能力。例如,“挑小棒”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他人选择挑哪一根小棒的原因,再观察选中的小棒特点和挑棒的方法,比较成功与失败的因素。游戏结束后,学生讨论如何用儿歌归纳挑小棒的窍门(见图2)。

(二)原理揭示,深究科学内涵

乡土童玩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教师不仅应该教学生怎样玩,更要引导学生透过童玩现象发现问题,深究科学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比较、探究、理解等能力。例如,在学生玩翻纸镖时,引导他们思考从哪个角度去拍,纸镖容易翻身,并设计了如下记录表,为学生探究纸镖翻身规律提供了支架。

(三)生活运用,再现童玩原理

寻找乡土童玩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在生活中运用的轨迹,是提升拓展环节的重点,以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秘生活现象的精神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仍以“挑小棒”为例,当遇到悬空的小棒,怎么挑才能不影响别的小棒?学生发现,首先要找到一个支点,然后用力快速地挑动就能成功。教师趁势出示“杠杆原理”的资源包(见图3),请学生寻找杠杆原理在生活中运用的事例。

(四)竞技闯关,促进思维发展

竞技闯关并非为了比出输赢结果,而要指向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在晋级成功或失败后进行反思,从而将思维引向深处。以“玩沙包”为例,投掷方虽然竭力瞄准躲避方,并用力投掷,但依然未能击中。一局结束后,教师引导投掷方反思投掷结果与沙包制作是否存在关联。学生发现,沙包的大小、重量和牢固度都会影响投掷准确度,于是对沙包进行升级改进。

“乡土童玩”主题制作的指导进程和方法,遵循了“五重五不重”的实施要领:重育人不重知识、重体验不重形式、重过程不重结果、重参与不重技能、重制作感悟不重理论概括。这样的四步指导进程,丰盈了乡土文化的内涵,学生在乡土童玩制作和游戏中动手动脑,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得以激发,各种能力得以发展。我们还编撰了“乡土童玩”学生实践活动手册,以便让更多的“乡土童玩”制作活动能在常态实践和变革创新中灵活运用,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弗罗斯特,沃瑟姆,赖费尔.游戏和儿童发展[M].唐晓娟,张胤,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李燕.游戏与儿童发展[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赫尼,坎特.设计·制作·游戏[M].赵中建,张悦颖,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5.

[4]李敏.游戏与学习:以游戏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M]. 北京:教育与科学出版社,2010.

[5]王文宝.中国民间游戏[M]. 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

[6]秦元东,等.浙江儿童民间游戏:现状与传承[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7]吳航.游戏活动与儿童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8]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实施指南[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9]伊红,曾宣伟.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综合实践活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311400

浙江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3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