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童话,让学生的人文素养朴素生长

2020-10-15陆丽利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科学素养

陆丽利

【摘要】科学是无数实践证明的真实存在,而童话是以虚拟的故事,表达人们对美丑、善恶的评判,两者看起来互不交融。但是,科学童话却将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它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引人入胜的事物,理性表达科学规律和本质,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欲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让他们的人文素养在科学课堂里朴素生长。

【关键词】科学童话 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

科学童话,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引人入胜的事物,理性表达科学规律和本质,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欲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内核。作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百年老校,童话是学校的特色,童话渗透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成了师生的一种情怀。作为科学教师的笔者,用童话引领,去揭示自然现象、科学知识的规律和本质,使小学生在强烈的艺术感染中获得新知和启迪。当科学与童话结合,学生的人文素养便得到了极大的催生。

一、课始——以童话场景引入,激活学生的科学潜能

科学课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探索。形象直观的科学童话正好为学生插上了探索的翅膀,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激发兴趣,释放他们的潜能。

例如,在执教《看月亮》一课时,教师提前一个月让学生阅读了一篇科学童话——《月亮姑娘做衣服》: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又细又弯,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过,她撕了一片云彩裹在身上,心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服吧。五天以后她来试穿了,可惜衣服连扣子也扣不上,原来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裁缝师傅不得不重新量尺寸,五天以后她又来试穿了,衣服套也套不上,原来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裁缝师傅再次重做,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服。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胖得像一只圆盘,摇摇头:“唉,你的身体量不准,没法做衣服。”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服。当他们读完后,教师便趁热打铁,立刻追问:“月亮真的是这样千变万化吗?”学生有的点头,有的疑惑。此时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被逐渐点燃,他们一定会对月亮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不自觉地去观察月亮,看月亮是不是像故事中说的那样,时而如眉毛,时而如镰刀,时而如小船,时而如圆盘,通过一天天的观察,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系统观察的方法,发现月亮在从不完整到完整,又从完整到不完整的循环往复的规律中变化,对月亮的变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还提高了观察力。

因此在教学新知前,不妨将有趣的科学童话引荐给学生,他们一定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去观察、去思考,让童话与科学成功联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石。

二、课中——以童话故事互动,架构学生的科学认知

科学童话是科学与文学的产物,是在学生理解的水平上,将枯燥的科学知识编织成一定情节的故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概念。在课堂上运用科学童话时,应选择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年龄特点的故事,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使科学童话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作用。

例如,在学习《昆虫》一课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了《毛毛虫不见了》的故事:今天天气晴朗,一条毛毛虫正在悠闲地散步,走着走着,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河上既没有桥也没有船,毛毛虫又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呀?它急得哇哇大哭。蝴蝶姐姐飞过来了,它说:“小傻瓜,别哭了,过一段时间,你就有本事过河了。”读到这,教师问学生:“你们猜猜它是怎么过河的?”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顺着落叶飘过去了,有的说长翅膀飞过去了,教师乘胜追击:“怎么会变出翅膀飞过去了呢?”学生大声回答:因为毛毛虫长大了就是蝴蝶。于是教师又顺势启发学生:第一,想一想,毛毛虫的家在哪,它是从哪儿钻出来的?学生在童话故事中发现毛毛虫生活在植物的叶子上,从卵壳里钻出来。第二,毛毛虫是怎样长大的呢?学生发现叶子是它的美味佳肴,一天天不断地吃啊吃,身体越来越胖,不停地换衣服穿呢。第三,毛毛虫长得又肥又大以后,干了什么?学生发现它等到不吃不喝的时候给自己盖一所茧房子,安静地待在里面呼呼大睡。第四,它在茧房子中睡了多长时间的觉?美丽的花蝴蝶从哪儿来的?毛毛虫去了哪里?学生发现它要美美地睡上两个多星期,然后从房子里钻出来,奇迹发生了,它完全变样了,变成了五彩的蝴蝶。教师的引导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蠢蠢欲动,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具有智力挑战的任务而不是较低水平的思维活动,在美妙的故事中让学生慢慢理解蝴蝶的一生:卵—幼虫—蛹—成虫,从而建构变态昆虫的概念。

这样的科学童话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入情入境,他们的思维一次又一次地启动。学生在童真与童趣中认识生物,尊重生命,既提升了科学素养,又获得了人文的熏陶。

三、課尾——以童话情节延伸,放飞学生的科学遐想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那么一堂好课也要配个好尾,通俗易懂的科学童话便再适合不过了。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主动观察,积极探索。

例如,在上完《照镜子》一课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猴子屁股着火了》。学生一下子被这个有趣的题目吸引了,迫不及待地要求教师开讲。教师便问:“那你们猜猜看,是怎么回事呢?”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学生七嘴八舌,答案五花八门。就在学生思维“沸腾”之时,教师开讲了:从前有一只猴子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森林的王位,猴大王认为自己才高八斗,渐渐骄傲起来。它在森林里走了一圈,嘲笑小动物们都比它愚蠢,但大家很不服气。冬天到了,但大家都出来晒太阳。猴大王说:“臣民们,本大王虽晒着太阳仍感觉冷,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我暖和起来?”小动物一起商量,决定戏弄一番大王。它们找来许多镜子……教师故作停顿,随机发问:“为什么要用镜子呢?”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我们今天刚学照镜子,我知道镜子能反光,那把所有的光都反射到猴子屁股上不就行了吗?”教师接着讲述:的确如此,不一会儿,猴大王闻到了一股烧焦味,转身一瞧发现自己屁股上的毛烧了起来。学生们听完,哄堂大笑。在笑声中他们明白了要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起来。紧接着教师抛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把阳光一起反射到同一张纸片上,小纸片会不会燃烧呢?学生一听,内心深处的“小宇宙”再次爆发,相信他们会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动手、去实验,从而获取新知,获得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和幸福感。如果把科学童话比作一辆车,它的行进方向与学生的成长轨迹是相一致的,那么让学生搭上这辆“顺路车”,不仅是可能的,更是行之有效的。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论是从学生特点还是从教学目标的要求看,童话教学活动都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科学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适合开展童话教学活动。让童话与科学教学的内容巧妙结缘,将科学课堂植根于童话土壤,那么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会像树苗一样,蓬勃而旺盛地生长。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