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与美食

2020-10-15刘欢

食品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儋州黄州诗文

摘要:苏轼诗文中关于美食的记载颇多,结合苏轼的生平事迹,透过这些诗文,能反观出苏轼的生活态度、情感寄托以及人生感悟。

关键词:苏轼;美食;情感态度

苏轼号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他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上都有着极高的造诣。而其在生活中的深妙智慧更是为后人所景仰,美食诗酒则是他生活的保养品。苏轼一生起起伏伏,可以说是命途多舛,但无论顺境逆境,他都能淡然处之,随遇而安。且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他都能从美食中发觉生活的美感,描摹出一个诗情画意的美食世界。透过食物,苏轼表达出自己的生活态度、情感寄托以及人生感悟。

苏轼在20岁时与胞弟苏辙同年进士及第,在号称千年科举第一榜的嘉佑二年崭露头角,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然家母辞世,兄弟二人不得不返乡守孝。之后回朝做官,苏轼转任地方,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留下了自己的足印。在此期间的苏轼满腔报国热情,他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当中写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份豪情壮志正是他这一时期内心的写照。然而苏轼因新旧党争问题,始终無法得到重用,后来的乌台诗案更是将他推向人生的低谷。大难不死贬居黄州,生活的清苦却带来文学创作的源源动力,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创作于此时,而大量的美食诗篇也是在此间创作。有数据表明,在黄州期间,苏轼饮食题材的诗词超过30首,赋有1篇,文有12篇(含书信),在其整个有关饮食创作的诗文中占比是很大的, 其中的《东坡八首》(其二、其三、其四)《蜜酒歌并叙》《鱼蛮子》《食柑》《元修菜并叙》《寄周安孺茶》《橄榄》《二红饭》《猪肉颂》《漱茶说》《煮鱼法》等等都是传颂度很高的作品。

在饮食作品中,苏轼透过食物传递了自己认真生活、一丝不苟的态度。他在《蜜酒歌》中写道:“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瓷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苏轼仔细观察酿酒过程中酒的微妙变化并详细记录下来,将酿酒、品酒作为人生趣事、人生幸事。这亦如东坡之为人,认真不苟。

在饮食诗作中,苏轼还寄托着自己的情感,比如《元修菜》中,苏轼写道: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苏轼在黄州时期思念故土,他把这份浓浓深情透过对家乡菜肴的描写传达出来,字里行间表现出对元修菜的喜爱,从而间接叙述着对故乡的情思。

此外,对美食的态度还能折射出苏轼对于人生的感悟。1085年,哲宗之母高太后垂帘听政。苏轼东山再起,后被调回中央任礼部郎中,官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然而,1093年,哲宗亲政,苏轼被贬广东英州,还未到达英州,就又被贬到广东惠州,后又被贬海南儋州。1101年苏轼病逝于常州。在惠州与儋州时期,苏轼生活更为清苦,他初至儋州时,在《与程秀才书》中写道:“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然衣食短缺并未影响到苏轼旷达的心境,他在《食荔枝》中写道:“罗浮山下四时春,栌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宋时的岭南实为蛮荒之地,古来迁客逐臣至此,多发哀怨悲叹之感。然而,苏轼能从美食之中找到慰藉,既来则安。在次第出新的特产水果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藉慰心情,不畏时局的艰难,粗糠残羹食之有味、葛布麻衣着之已足。这份乐观旷达和随遇而安的心境,也许只有在辗转漂泊中,始终保有一颗清澈超然之心的苏轼在面对人生所有的打击时,才能发出这样豁达的声音吧!

作者简介:

刘欢(1990-),女,四川达州人,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儋州黄州诗文
多情最是黄州月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儋州鸡产业发展的思考
儋州宣言——2017年12月16日“苏东坡与文化儋州”全国专题学术报告会通过
苏轼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问
儋州新貌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