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应用财务共享服务风险分析与防控研究
2020-10-15韩帅召
韩帅召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财务共享是中国大型企业集团财务转型的一种选择,建筑企业当下正在积极探索财务共享模式的可行性,建筑企业具有以项目为中心、生产流动性大、项目独立核算、分段结算等鲜明特点,此外我国大型建筑集团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企业病”现象愈发严重。在财务上主要表现为:一是实际业务与财务管理分离,业务处理效率低下;二是项目财务基础工作繁杂,业务附加值低,财务基础业务占用大量财务人员的时间精力等;三是财务管理水平低参差不齐,分子机构众多,财务管理模式混乱;共享服务中心作为独立的业务组织实体,是一种通过合并和整合企业各项作业并重新对业务进行集中配置、集中处理、标准化流程再造,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进而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创造价值,最终提升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一种作业管理模式。目前继中国铁建后,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五矿中冶等建筑企业都已在探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但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在“云服务”领域起步晚、基础弱、经验不足,对财务共享风险研究相对较少,出现了一系列风险因素,干扰建设进程,严重情况下甚至被迫放弃财务共享服务,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建筑企业应用财务共享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助推建筑企业财务共享建设进程。
一、建筑企业应用财务共享的风险概念
(一)建筑企业应用财务共享的风险概念的界定。建筑企业应用财务共享相关的风险,从直观上看就是数据和信息的安全问题[1],综合起来建筑企业应用财务共享的风险界定为:在使用财务共享产品的过程中预期想要的效果与实际最终结果之间的差异,此差异会使企业财务目标无法达成或者产生偏差,进而导致企业项目管控出现混乱,经营过程中成本费用、会计信息、财务数据受到影响,最终使企业应用财务共享弊大于利,使企业更换财务共享平台或者放弃使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
(二)建筑企业应用财务共享的风险特点。1.全生命周期的风险。建筑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特点决定从财务共享决策开始直至停止使用全过程都面临着风险。在做出应用财务共享决策前应该评估企业的风险,明确企业运用财务共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选择何种模式和平台,应用财务共享平台后要协调项目管控平台平稳对接,宣贯好组织变革风险,制定好人员和内部培训计划,衔接好各个部门,做好信息的存储和传输使用,保证网络的安全性等各方面的各种风险。2.主客观风险并存。财务共享主观风险来源于管理层和操作人员对风险的认识、承受度、协调度等。客观上来源于共享服务商、互联网大环境、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风险,例如黑客的攻击、服务商的侵权、监管部门的暗中监管等[2]。3.可控性。建筑企业应用财务共享的风险模糊性很强,很难定量的进行衡量,但是只要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商和企业两方面的努力也能将风险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企业只需要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风险的评价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就能确保风险可控。4.风险与机遇并存。对于财务共享平台的应用,不可避免存在风险,主要是财务共享产品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践。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认为风险都是有价值的,我们既要看到财务共享应用存在的风险,也应当看到其背后所带来的价值。财务共享风险背后的突出优点是高效解决了建筑企业项目独立核算所带的的海量基础工作、解放了基层财务人员,全面提升了财务核算效率。
二、建筑企业应用财务共享的风险识别
(一)风险指标识别原则。风险指标识别应充分体现建筑企业特点、密切结合财务共享建设实际建设情况,遵循目标一致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对风险指标进行识别。
(二)风险指标识别结果。基于建筑企业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特点和风险指标识别的原则,笔者综合国内外学者提出的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分析结果,结合建筑企业财务共享建设实际情况,与具体应用企业相关资深人员进行风险因素比对选取,综合各方意见,选取出最具代表性的风险因素[3],形成了一套紧密结合建筑企业实际财务系统应用状况的财务共享服务风险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建筑企业应用财务共享风险指标体系
三、建筑企业应用财务共享服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应用财务共享服务决策风险。1.管理层支持,重点关注风险点,适应管理模式和需求。成功应用财务共享的前提条件是取得顶层决策者的全力支持,公司管理层必须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在做出决策前充分评估各项潜在风险,采取应对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参照企业资源配置、财务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状况、公司财务状况,全面评估共享建设服务风险,要考虑要时代变化和管理需求变化,提前布局,有前瞻性的去建设财务共享,避免旧系统和新要求之前的更替不匹配不及时[4]。2.充分了解供应商服务水平。在选择云平台时,要综合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建筑企业的特性,合理选择一些具有建筑企业服务经验的大型供应商来开发共享财务平台。优秀的供应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该企业应具备一定规模,规模较大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往往更强;其次该企业应有较丰富的财务共享中心开发经验,有稳定的研发团队;再次该企业应有成熟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共享财务中心数据安全;最后该企业应有良好的成本管控体系,确保报价合理。
(二)财务数据安全风险。1.利用数据防护技术确保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财务共享的重中之重,是确保财务共享机制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数据的安全防护主要通过顶层设计来实现,首先选用安全稳定的数据库进行二次开发,其次通过网络安全技术建立防火墙及监控机制,最后通过人员分级授权,实现数据物理隔绝,具体包括区分访问权限、电脑硬件升级、软件安装限制、数据加密、多层防火墙设置、数据传输模式加密等措施,确保财务数据安全。2.强化内部管控机制。财务共享将企业连接入一个开放的平台中,面临很多挑战,因此加强内部管控非常重要,严格按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原则设置岗位,避免同一人完成业务全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重塑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并利用共享平台对其进行审核监督,强调数据接触权限设置,特殊事项应进行授权管理。
(三)人员及组织变革风险。1.加强财务共享理念宣贯。财务共享改变了整个业务链,员工必须紧跟业务链改变自己的工作思维、工作方法。但是企业员工对转型和新事物往往会出现抵触,严重的话会导致企业出现人才流失,做好财务共享服务理念的宣贯工作,帮助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转型,结合个人意愿安排合适的岗位,引导各部门和各业务口人员适应新的财务系统,听取员工的建议,大力宣传财务共享的优势,统一思想,提升员工积极性。2.组好组织内部协调,避免内部冲突。应用财务共享,业务链各方面均会带来变革。财务共享的功能实现后,对于传统的企业运行方式变为自动化管理,员工关注度降低,系统把控更需内部协调运行畅通完善,冲突的协调机制要建立健全,降低磨合的时间长度。
(四)操作风险。1.业务端、财务端定期开展培训。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税收政策法规及管理模式都是与时俱进的,这一系列改变必须及时以数据的形式在财务共享中得到更新,如果操作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仍按照原来的准则处理业务,或者仍按原来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会产生数据偏差甚至不符合现行规范,所以财务共享的更新应当实时推送给企业各类相关人员,企业也应当定期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培训,避免政策变化带来的操作风险。2.加强系统控制管理。在对财务共享岗位进行分工设计时,对于相互制约岗位的权限分配必须有所区别,此外对于会计信息的修改,必须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比如像NC系统中对于已提交审核的数据,是禁止操作人员修改的,如果必须要修改,应得到批准并留下修改痕迹,便于追究责任;为了避免多人同时修改同一数据造成的混乱,系统应该在某一用户修改数据时封锁文件,待修改完成后再恢复该数据的访问和修改权限。
(五)法律风险。1.财务共享下的会计信息安全。针对传统会计信息化下的信息,国家出台了《信息安全法》,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但是由于财务共享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时间较短,专门针对财务共享会计信息的法规还不够完善,尤其针对云会计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目前还未出台。已实施或准备实施财务共享的企业,应加速推动国家相关部门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听取多方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一系列完整的关于云会计信息的法律法规,从而维护财务共享信息的安全,促进财务共享市场的规范发展[5]。2.提供财务共享服务等级。大型企业每天有海量的财务信息,当所有财务信息传输到共享平台以后,对大型企业网络的流畅度、数据存储云盘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财务共享平台招标时,应与财务共享服务商签订高等级的服务协议,界定好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其可以提供较好的服务水平。此等级协议是服务商提供传输服务和共享服务的品质保证,企业按照自身需要考虑选择服务的级别,高级别的服务有较好的安全新和快速性。对于大型企业,服务等级要求应该较高。中小型企业服务等级要求可以稍微降低[6]。
四、结语
由于传统财务思想的制约,财务共享在我国的发展目前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建筑企业作为传统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共享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大型建筑企业还在观望之中。当今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财务共享在我国的认同度将会不断提高,同时随着财务共享服务风险的不断降低,财务共享将大大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将我国建筑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