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平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2020-10-15何永贵
□ 何永贵 冯 缘
(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管理系, 河北 保定 071003)
一、引 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推广普及,传统企业的边界正在消失,组织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越来越多的新组织以平台型企业的形式诞生,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开始出现平台化趋势,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逐渐转化为平台型企业。平台型企业这一概念在1996年由Ciborra[1]提出,他将平台型企业定义为能够在新兴商业机遇和挑战中建立灵活的资源、惯例和结构组合的组织形式。经过不断发展变革,平台型企业作为创新型的商业模式正在迅猛崛起,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再造新型的组织形态,搭建信息生产、浏览、互动的平台,实现客户导向、极致竞争以及无边界试错。近年来,平台型企业正日益改变着传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龙头和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而共享经济的强势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考验。《中国共享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20)》中指出,共享经济当前最为迫切、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突发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缓解平台企业空前的经营压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不足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也亟待解决。共享经济不仅为社会发展带来了颠覆性变革,也对平台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技术的突破为新挑战创造有效路径。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被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着力于解决生产力问题,而区块链则是一项重塑生产关系的技术。从应用视角来看,它是一个运用密码学的分布式共享账本和数据库,是一种改变万物互联互通方式的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等特点,且交易成本低,隐私保护性强。如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渐渐开始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其他领域中,区块链基于机器信任而实现了“不需要信任人”的划时代技术,使企业活动公平透明。在招聘、培训、劳动关系、绩效管理等领域创新,平台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将面临新的伟大变革。
2016年12月,我国首次将“区块链”写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2019年10月,我国将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区块链行业报告(2020)》中显示,2019年中国新增经营范围中含“区块链”的企业超过1.1万家,相当于平均每天都有近30家区块链相关企业登记注册。区块链技术不仅是引领未来产业化国际发展大势所趋,也顺应国家创新战略,同样也为新业态下平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带来新机遇。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平台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够使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管理的业务处理能力得到快速发展,突破企业边界和雇佣思维,将平台型企业的众多参与方吸引到一个共同的协作平台上,降低沟通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多方共赢,是一种创新高效的管理方法。
二、平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新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基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所确立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企业提供合适、及时的人力资源保障。具体来讲,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五项基本功能,即获取、整合、奖酬、调控和开发。随着新业态外部环境的变化,平台型企业及传统企业平台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人力资源管理范围——从组织边界向社会平台辐射的扩大
与传统企业相比,平台型企业因为平台的高扩展性而具有更加动态的组织边界,其人力资源管理范围除了包括与传统企业一样负责技术运营和整体模式管理把握的核心职能团队外,还涵盖在线下整合并产出闲置资源的卖家,和在线上进行有效资源共享的资源提供者,且卖家和资源提供者的数量处于持续、迅速扩张中。平台化转型的最终结果就是和新兴互联网平台企业一样,导致人力资源管理范围的无限扩大[2]。
(二)劳动关系——从雇佣向合作的转变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劳动关系的特点,平台化模式下劳动关系与传统的劳动关系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关联,具有关系多元灵活化、从属性弱化、薪酬支付模式阶段化等显著特征[3]。这种劳动关系颠覆了传统雇佣关系,形成了两种新型合作关系。一方面,平台型企业与员工形成了半契约型劳动关系。平台型企业的员工属于自主管理,与平台间属于协作关系而不存在法律上的雇佣关系,拥有弹性的工作时间,颠覆了传统的人力资源雇佣模式以及全职就业模式。这种劳务合作但非雇佣的关系被称为半契约型人力资源[4]。另一方面,平台型企业与员工形成了半挂靠式劳动关系。平台型企业的员工拥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可以自主选择工作场所以及工作时间,不再存在强制性要求,开创了全新的时间管理模式。这种开放性的员工被称为半挂靠式人力资源[5]。平台型企业的劳动关系颠覆了传统企业劳动关系的概念,要求将因事设岗与因人设岗相融合,以适应平台型企业劳动关系的灵活性和平台型企业合作共赢的特征。
(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将企业内部职责与社会责任相兼容的变革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的工作职能涉及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四个方面的内容,平台化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方面有了显著变革。主要变化对比如表1。
表1 传统企业与平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对比
与传统企业相比,平台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能够将企业内部职责与社会责任相兼容。平台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内容更为丰富化,维度更为多元化,由于平台型企业是一种新型组织范式,制度建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社会对平台型企业的认知也有待深化,因此,平台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处于动态调整中,其内部职责也面临匹配性重塑。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势必会给平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6]。
三、平台型企业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
(一)基于市场评价——诚信体系有待完善
平台化运作模式下,企业与员工有可能“素未谋面”,应聘者仅仅需要登记一些简单的信息即可上任,这会导致应聘者履历真实性存在隐忧,业务资质难以审核,素养品德以及过往诚信水平无从考察。2018年滴滴顺风车3个月内出现两起恶性人命事件,嫌犯在事件之前就曾对其他乘客图谋不轨,然而情况并未在平台上得到及时体现和处理,最终酿成悲剧。安全性是平台化运作模式下一大隐患,构建能够有效反映市场评价的平台型企业员工诚信体系迫在眉睫。
(二)基于组织边界——劳动关系有待规范化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规定,无论是新诞生的平台型企业,例如滴滴和顺风车司机,还是平台化转型的传统企业,例如海尔和“在线”员工,都属于劳务关系。但同时,平台上的员工属于自主管理,平台型企业追求的是员工创造的价值流量,而不再是员工的单位产出[7],并不制定明确的适用于他们的劳动规章制度对其进行劳动管理,从而又不存在法律上的雇佣关系。这种新型关系使得责任界定、合约制定、酬金发放等相关事项变得复杂化。因此,平台型企业需要建立健全适应平台型企业劳动关系特点的规范化新型合约。
(三)基于绩效考核——职场囚徒困境有待破解
《哈佛商业评论》将“职场囚徒”定义为既不会正面宣传公司形象,又不会努力工作,而且还打定主意继续留在公司的员工。职场囚徒现象易在职场中产生“溢出效应”,使不良情绪在员工中蔓延,拖累企业文化,浪费企业资源,弱化企业盈利能力,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平台型企业员工工作时间弹性化,自负盈亏,大多抱着明哲保身的态度尽可能规避一切风险,导致职场囚徒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建立公平透明的绩效考核方式,使管理者有效监管、精确激励这类员工,也是当前平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上述主要问题要求平台型企业必须尽快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只有科学地构建与企业平台化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支撑平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平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
随着新型平台型企业诞生以及传统企业的平台化转型,人力资源管理也急需转型升级以迎接带来的挑战。本文将尝试使用区块链技术有效突破人力资源管理在平台型企业中的一些瓶颈或困境。
(一)区块链技术在平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瓶颈中的有效突破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功能及特点,本文将尝试设计适用于平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声誉系统、智能合约和点对点考核链,探索适用于平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路径。
1.个人信息和信用的公证——声誉系统
区块链技术将使员工成为“数据人”,即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如同身份证一样的“永久数字ID”,存储着所有可以用数字衡量的指标。平台型企业在执行应聘者的信息审核时,将能够直接访问应聘者的数据库并直观地看到技能水平、培训经历、教育认证、诚信、能力优势、个人价值和工作经验等可靠记录。
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声誉系统,平台型企业能够对应聘者进行快速初步筛选,一方面,能够使企业精准定位目标人力资源,避免由于个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错选,提高了精准获取岗位最佳匹配人才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应对履历造假的问题,使招聘过程变得安全透明,同时为应聘者提供了展示潜在技能的机会。此外,也减少了审核时间和人员,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2.人岗责匹配的劳动关系——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一词及相关概念最早由计算机科学家、密码学家Szabo[8]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他将智能合约定义为一种用计算机语言取代法律语言去记录条款的合约,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各项协议,并由一个计算系统自动执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将理论变成了实际,在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系统中,平台型企业可以选择指派任务给特定员工或将任务发放到任务池中,由系统依照企业制定的关键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在声誉系统中进行智能匹配,并自动分配给最佳匹配员工。当预设好的条件被触发时,智能合约就会执行用计算机代码形式编写的合同条款,企业与员工就生成了刚性合约。除此之外,系统会将所需资源自动分配给员工,检测到任务完成后,会将基于价值和时间的数字代币支付给员工[9]。(见图1)
将智能合约运行在区块链上,能够保证整个过程公开透明,不可篡改。智能合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自动执行,不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干预。对于平台型企业而言,每一项人事活动都可以编程,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各类合约的签订。因此,智能合约的应用也能够直接降低签订合约、执行合约以及企业监管方面的成本。
3.平台化区块链绩效考核——点对点考核链
唤起“职场囚徒”们的工作激情,应当建立透明的绩效考核方式,增强情感归属,形成刺激效应。为了有效破解职场囚徒困境,平台型企业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点对点的绩效考核模式。由于区块链的网络是由众多节点组成的分布式系统且每个节点高度自治,任何一个节点都能作为每一阶段性的中心,却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每个节点间彼此自由连接并且通过网络形成非线性型因果关系。
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以及平台型企业自身特点,延续传统企业绩效考核时经常使用的360度反馈评价方法,选取外在压力和内在压力两方面对员工进行考核和激励。其中,外在压力包括市场评价、客户评价,内在评价包括员工活力价值等。系统接受到内外反馈后,通过预设算法自动对员工进行360度评价,筛选并剔除出恶性评价,将有效结果通过关键词提取快速生成360度评价报告。该报告允许员工和管理者进行公开查询,并通过Hash算法进行密码保护(图2)。
图2 点对点考核链
这种绩效考核模式能够有效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透明性,减少了交易信息中转流程,提高了交易处理效率,又能剔除中心机构运营的成本负担。网络上所有节点平等参与交易的验证、记录,每一笔交易都有数据可循,排除了被中心组织控制的风险,大大增加了员工的信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对于破解囚徒困境有很大效果。
(二)区块链技术在平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声誉系统在平台型企业选人、育人中的应用
将声誉系统应用到平台型企业选人和育人过程中,在招聘中所有招聘者都可以测评自己或企业的节点上的职业信息并进行自动匹配,实现信息共享、人才共享;在培训中针对性设计培训计划与方案;在晋升中由于平台中的所有记录都将永久存储,且不可篡改,可以通过固定算法进行公平公正地提拔,更强大更精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2.智能合约在平台型企业用人中的应用
从平台型企业角度来看,可以将智能合约应用到指派任务、签订合约、分配资源、发放薪酬的一系列过程中,能够使企业做到人、岗、责、酬精准匹配,实现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能实现证据固化,避免工资纷争等。从员工角度来看,智能合约的应用使员工不仅能自由支配工作时间,而且能及时获取与工作量相匹配的合理报酬,充分保障了员工的权益[10]。
3.点对点考核链在平台型企业留人中的应用
点对点考核链帮助企业改进绩效考核和激励方式。平台型企业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晋升渠道等,为每一名员工提供公平竞争机会。通过精确记录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状态,利用区块链技术公开可见且不可随意篡改的特性为每一位员工建立真实的个人绩效档案,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真实准确的参考依据,使绩效考核过程始终公开透明。同时,平台型企业可以为每个周期内考核成绩靠前的员工提高薪酬,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职场囚徒困境的有效破解。
基于区块链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实现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领域变革创新,构建出适用于平台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平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造更多机遇。
五、结 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平台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平台型企业如今在各个行业中蓬勃涌现。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核心的资源,在平台型企业新型模式的影响下,其功能需求如人力资源管理范围、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就需要在共享平台视角下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路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的变革。
本文基于新业态下平台型企业特点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功能需求分析,研究设计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由声誉系统、智能合约、点对点考核链构成的平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支撑体系,提出了该体系在平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建议。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适应平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在互联网和大数据下实现平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设计的精准化决策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而且对传统企业平台化转型升级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具有一定借鉴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