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享经济与零工经济双重视角的企业创新用工模式构建研究
2020-10-15王家宝满赛赛谢智敏
□ 王家宝 满赛赛 敦 帅 谢智敏 厉 杰
(1.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 上海 200444; 2.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0092)
一、引 言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在武汉被首次发现,随后,疫情迅速在全国范围内爆发。疫情的全国性蔓延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劳动密集型行业及上下游关联度较高的线下服务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据恒大研究院估算,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7天假期内全国零售和餐饮业销售额同比损失约5000亿元,上万员工待业[1]。另一方面,防疫造成的全民“宅生活”带动了线上服务行业的逆势上升,生鲜电商等企业订单呈现了爆发性增长。然而,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超市等零售企业的门店运营、物流配送等各方面员工短缺达50%以上。市场出现了“员工大量闲置、企业用工短缺”并存的怪现象。
为顺利渡过疫情难关和有序复工复产,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我国各级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相继推出灵活用工的政策措施。政府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帮助企业共渡难关的支持政策;企业方面,以盒马鲜生为首的新零售企业萌生向暂停歇业的线下服务企业共享员工的新思路;行业协会方面,中国饭店协会发文向各餐饮企业推荐“共享用工帮扶计划”。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解析疫情中企业用工困境,基于分享经济和零工经济理论构建企业共享员工的创新模式,并进一步针对企业创新用工模式的使用情景提出企业实现共享员工模式的具体路径。
二、疫情当下企业面临的用工困境
(一)老员工复工困难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期正值春节返工潮,为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多地采取了严格管控措施,加剧了企业员工复工出行的困难。此外,不同地区间的复工政策缺乏衔接,使得员工“解禁”和企业复工不同步,交通出行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新员工招聘困难
首先,疫情期间,全民居家隔离,外出受限,人员密度较高的招聘活动难以举行。其次,疫情爆发以来,确诊和疑似病例人数不断攀增,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得民众产生恐慌心理,导致员工出行上岗意愿不高。
(三)用工成本增加
企业为尽快完成复工,选择牺牲经济利益,包车、包机接回员工,在保障顺利复工却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同时,按照规定,外地员工返回企业后需隔离14天方可复工,而隔离期间企业需承担员工饮食、住宿等生活成本,企业用工压力陡增。
三、企业共享员工的模式构建和创新机制
(一)理论基础
分享经济,又称共享经济,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闲置资源并将其使用权分享给需求主体,从而获取收益的经济发展模式[2-3]。与传统经济交易转让所有权不同,分享经济交易仅涉及使用权的转让。分享经济创新的商业模式减少了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搜寻、接洽和缔约的交易成本,增进了消费者的福利。分享经济的基本理念是利用闲置资源换取经济收益。其分享内容可以是房屋、汽车、单车等实体,也可以是知识、技能、资本等非实体[4]。因此,人力资源作为知识、技能、经验和劳动的主体,同样可以在分享经济理念下作为资源进行交易和流通。且在分享经济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拥有工作岗位去全职化、工作内容弱职能化以及工作理念重新奇化三大新特征[4],为特殊时期企业共享员工提供了理论指导。
零工经济是指一种雇员和雇主进行短期合作的工作形式[5-6],其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和匹配劳动力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使自由劳动者同时从事多个职业[6]。相比分享经济,零工经济主体也有三方,即劳动力供给方和需求方以及零工经济平台,劳动力供求双方通过零工经济平台联系和交易,平台从中扣除一定比例报酬。对雇员而言,与传统经济工作方式不同,零工经济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地点,这赋予劳动者较大的工作自主权、自由度和灵活度,从而增加了工作满意度。对雇主而言,和传统劳动关系不同,在零工经济中,雇主和雇员之间没有正式的、长期的雇佣合同[6],雇主无需承担员工相应福利和保障的同时还节约了传统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零工经济凭借以上优点得以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特殊时期企业共享员工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模式构建
基于分享经济与零工经济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可以构建第三方平台参与的共享员工模式、企业和企业直接合作的共享员工模式、个人和企业直接合作的共享员工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疫情背景下企业共享员工模式图
1.第三方平台参与的共享员工模式
第三方平台参与的共享员工模式的主体包括未复工的企业和劳动者、已复工企业和第三方平台三方主体。一方面,未复工企业员工无法正常投入生产和运营活动,处于待业状态;另一方面,已复工企业由于其业务量上涨和用工困难处于员工短缺状态。短期内,第三方平台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供求双方精准匹配,高效对接,有效缓解了双方困境。这种模式下,供给方可以是企业、商户和个人,员工的用工协议由第三方平台完成,供求企业之间不会直接签订员工劳务关系转让合同。员工报酬由需求方承担,并通过第三方平台发放给供给方,平台从中抽成获取佣金。阿里巴巴的“蓝海”平台通过将商户间的闲置员工和员工需求精确匹配,实现了点对点的人力资本流通,为中小企业和和商户提供了闲置人力资本交易的途径。
2.企业与企业直接合作的共享员工模式
企业与企业直接合作的共享员工模式由未复工企业和已复工企业两方主体构成(B2B),不需要第三方平台的参与。拥有闲置劳动力的企业和劳动力短缺的企业直接合作,双方不会签订员工劳务关系转让合同,只需共同制定短期的用工协议,疫情结束后,员工返回其所属企业继续工作。员工报酬由劳动力雇佣方企业承担,结算给劳动力供给方企业,再由劳动力供给方企业发放给“被共享”的员工。盒马鲜生和云海肴通过构建这类共享员工模式在短时间内迅速满足了盒马鲜生的劳动力需求,缓解了云海肴的人力成本压力。
3.个人与企业直接合作的共享员工模式
与第二种企业共享员工模式相同,个人与企业直接合作的共享员工也是一种没有中介平台介入的模式,包括未复工劳动者和已复工企业两个主体(C2B)。待业的劳动者和劳动力短缺的企业按需制定短期雇佣协议,无需签订传统的劳动合同,疫情过后,雇佣关系到期或解除。这种模式下,员工报酬由雇佣企业直接发放给员工,为双方节约了中介成本,并且企业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的招聘使得员工和岗位匹配度较高,保障了员工的工作效率。疫情期间,京东7FRESH通过建立这类共享员工模式为企业招聘到大量短期人力资本。
四、未来共享员工模式的使用情境和实现路径
(一)未来共享员工模式使用情景
共享员工模式在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产生并为企业带来巨大便捷和优势,未来,疫情结束后,该模式凭借其低员工成本、高灵活性等特点仍可运用到大量用工情境中。
从人力资本的类型上来看,一方面,具有高知识背景、高独特性的精英人才如科研人员等往往具有相应的较高的人力资本成本,其工作属性包括高知识壁垒、高灵活性等特点,企业若以传统的用工方式对其进行雇佣,将会产生高额的成本并对人才资源造成浪费,而共享员工模式则可以避免这些缺点,为企业提供用工的新途径。比如,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满足企业内部对科研人员的需求,满足多方面需求,实现多维度的价值创造。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本技能和独特性较低时则可以按时间维度划分,在不同时间满足不同企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
从时间维度上看,对于一些具有周期性特征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旅游业、餐饮业等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从事该类行业的公司可以采取共享员工模式,以周期为雇佣标准共享人力资本,从而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为员工创造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如“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等,每个节日都将为企业乃至行业带来激增的业务需求,相应的,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成倍增加,而共享员工模式则可在短时间内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满足其对大量人力资本的需求。
(二)未来共享员工模式实现路径
共享员工模式的实现路径是指企业在构建共享员工模式时所采用的具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的具体做法和途径,包括要素构建、平台搭建和共享员工生态系统的形成三个关键步骤。
1.要素构建
共享员工模式要素体系主要包括主体要素、资源要素、情感要素、内在机制要素和成果要素等。共享员工模式由企业发起、员工和组织参与;模式构建所需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既可通过融资、经验积累等方式从企业内部获得,也可通过搭建平台、建立联盟等方式从外部获得;情感要素的构建则受企业和个人自身的声誉、口碑等影响,一些信用指标如芝麻信用等会对此起到重要参考作用;实现共享员工的内在机制由模式中的各参与主体依据自身所面临的形势酌情制定并相互磨合完善;确定构建共享员工模式的目的和结果关乎到模式构建各主体的利益和模式构建的意义,对成果要素做好评估与预判也是要素构建的重要环节。
2.平台搭建
广义上,共享员工平台相当于虚拟化的员工分享协议,作为整合枢纽,具有与多方主体和各类资源建立联系的功能。一方面,平台的搭建需要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将企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信息、个人或企业人力资本的闲置信息等整合并精准匹配,解决双方人力资本供需不平衡。另一方面,规模效应是分享经济中最关键的推动力之一,大量供给方和需求方入驻形成成熟的双边市场是共享员工平台高效运行的重要前提。由于平台的搭建对企业的资金、技术、信息、声誉等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自行建立共享员工平台。共享员工平台可以由企业自己搭建,也可由第三方进行搭建。共享员工平台是实现企业和外界互通有无的有效媒介,为企业间员工的共享提供了可能。因此,平台的搭建是共享员工模式构建中最关键的一步。
3.共享员工生态系统的形成
企业生态系统是一种由供给方、需求方、合作者、竞争者、政府、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动态结构系统[7]。共享员工生态系统中的主体除人力资本供需双方和分享平台外,还包括政府、第三方组织等,各主体间相互作用,形成规范有效的内在机制,这些内在机制又反作用于多方主体,激励他们的良性互动,最终达成提高各自绩效、完成各方目标的愿景。如共享员工生态系统中,人力资本供需双方通过分享平台共享闲置人力资源,合作企业和竞争企业以促进自身商业活动为目的通过合作或学习借鉴等方式参与其中,政府对它们的活动进行补充和完善,促进分享活动效率提高。此外,政府和第三方组织对生态系统中其他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起到维护生态稳定的作用。
五、结 论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我国各个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员工闲置和员工短缺共存的矛盾日益显著,而共享员工这一企业创新用工模式在疫情的催化下产生并迅速发展,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为疫情期间企业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疫情结束后,共享员工模式仍有其使用情境,并且可以为未来企业的合理用工提供一种有效、灵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