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2020-10-15苗建军辛宝英
□ 苗建军 万 梅 辛宝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0)
一、引 言
国家级城市群产业构成与动态演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农民收入都将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城市群的扩大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在农民增收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难以确定。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台,意味着国家极其重视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发展与创新。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工农业产业底蕴丰厚,在这一背景下,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和城市群自身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发展与收入增长的动力,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是从人力资本[1-2]、技术与金融创新[3-4]等要素投入方面研究。农民收入问题也是研究另一热点问题。谭昶和吴海涛[5]从空间视角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农民收入关系;周益波等[6]从农业机械化分析;也有学者从农村劳动力转移[7]、政府财政支出[8]等方面研究。但是直接关于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还较少,大多数是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问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例如李根[9]用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汤丹[10]用中国31省市2000—2014年数据,分别从东、中、西部区域,考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因此,用长江中游城市群地级市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角度出发厘清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对完善和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群经济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
本文借鉴干春晖等[11]的泰尔指数(TL),公式为:
(1)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
借鉴张玉昌和陈保启[12]的方法,公式如下:
(2)
(三)其他变量
农民收入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inco)表示。城镇化水平(urb)为城市常住人口数/总人口数;一个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也能够影响农民收入,因此引入农村人均农业产值(pro)作为一控制变量;政府(gov)对农业重视程度和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open)同样能影响农民收入。本文主要选取2003—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湖北、湖南和江西28个地级市(仙桃、天门、潜江数据缺失严重,故剔除)数据。
(四)面板数据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混合面板、变截距和变系数模型,其形式分别如下:
(3)
(4)
(5)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主要是通过面板数据协方差检验,有如下假设:
H1:β1=β2=…βN;
H2:α1=α2=…=αN,β1=β2=…=βN
通过这两个假设,对统计量进行检验,公式为:
F[(N-1)K,NT-N(K+1)]
F[(N-1)(K+1),NT-N(K+1)]
其中S1,S2,S3分别为变系数、变截距和混合面板数据模型残差平方和,若检验结果拒绝F2,接受F1,则应选变截距模型;若检验结果既拒绝F2又拒绝F1,则应该选变系数模型。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择
农民收入受经济水平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不同,农民收入也会有差异,因此,要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市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本文用2003—2017年28个地级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用聚类分析法,将28个市具体分为了三类,经济发达地区有2个,经济次发达地区有14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有12个,具体的经济类别中的市可以从表1中看到。对这三类地区做拟合回归,并用协方差检验来确定这三类地区应分别使用的模型形式,结果显示选用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
表1 估计结果
(二)实证结果分析
1.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从表1看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每提高1单位使农民增收0.751 2%。从三个经济水平程度不同地区看,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农民收入影响程度随三类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逐渐降低,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农民增收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作用发挥越大。在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好,各项基础设施完善,资源配置均衡,要素流动快速,劳动力之间的转移也更便捷,农民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岗位,因此,相对于另外两类地区,第一类的高经济基础与完善的基础设施使产业结构合理化过程惠及更多农村劳动力与农村经济。
从三类地区28个市的数据对比来看,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的个数多于负向影响个数。因此,大部分市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提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第二类地区中14个市中绝大多数产业机构合理化系数显著为正,第三类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效果不那么明显,整体来看,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远小于前两类地区。
2.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表1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每增加1单位,农民收入将增加1.266 2%。三类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系数是依次递减的。与合理化相比,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对农民收入的增收作用更大。这充分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高级化在经济水平高的地区更能促进农民增收,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农民收入的冲击效应更明显,其原因可能在经济水平更好的城市,市场经济体系更加完善,资源与要素能够更加自由地在各产业部门流动,产业结构升级与收入增长之间的交互效应的发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从三类地区各个市的数据对比来看,武汉和长沙产业结构高级化系数都为正,并且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在这两个市中能显著促进农民增收,武汉的促进作用更强。在第二类地区中,除萍乡外,其他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系数都显著为正,这说明萍乡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对农民收入影响不大,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升级。第三类地区的高级化系数绝大多数为正,但与前两类地区相比,负向系数明显多。
3.其他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从三类地区整体均值来看,城镇化每提高1单位增加0.003 3%的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生产总值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农村经济发展仍旧极大影响农民收入,要重视发展农村经济。政府财政支出整体均值为负,三类地区中只有一类均值为正,可能的原因是本文的政府财政支出指标是地方政府总体的财政支出,对于绝大多数地区而言,过于庞大的政府支出会造成资源的浪费[13],反而抑制了农民收入增加。对外开放水平整体来看对农民增收影响甚微。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用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2003—2017年15年的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法,将长江中游城市群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为3类,选用不同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示:(1)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能促进农民增收,其中高级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最大。(2)合理化和高级化对农民收入影响程度具有区域异质性,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合理化和高级化对农民收入促进作用越强。(3)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极大影响农民收入。
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府要发挥好自身的规划引领作用,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演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发挥好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的涓滴效应。
第二,加快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促进产业发展重心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充分发挥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农民收入的增收效应。
第三,根据不同地级市经济发展程度采取不同措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要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对农民收入的溢出效应,经济水平较低地区在推动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保持第一产业稳定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增强农业生产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