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差异研究
——基于熵值G2与灰色关联CRITIC的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

2020-10-15姜启波谭清美

管理现代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赋权指标体系驱动

□ 姜启波 谭清美

(1.南京审计大学 经济学院, 江苏 南京 211815;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一、引 言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意味着依靠要素驱动、规模扩张和数量追赶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我国经济已经转向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因此,高质量发展成为了解决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核心和关键,必将引领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高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张,“中国速度”享誉世界,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大而不强”、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整体竞争力还需要提升[1]以及整体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这将严重制约着“中国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新常态”。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如何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测度已成为当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如何科学合理构建我国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度并分析高质量发展水平状况,对我国未来高质量发展和嵌入全球价值链顶端,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当前,相关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效率与经济规模等方面。而关于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别是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和水平测度的研究相对较少。那么,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如何对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由于高质量发展属于发展的新范畴,具有多维性和内涵丰富等特点,很难科学的界定其内涵和测度其水平。但从本质上说,高质量发展应是以人为中心,全面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2]。基于此,借鉴国内外同类研究并结合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要求,本文探索从“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4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使用基于变异系数的组合赋权法,对我国2011—2018年整体发展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分析2018年区域发展质量水平的空间差异,以期为我国整体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二、文献回顾

(一)关于高质量发展内涵

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从社会学视角看,学者们认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质态的变化,社会形态的发展质量要求也会提高,其本质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1-2];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任务目标[3],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均衡等突出矛盾,体现了创新驱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共享的发展[4-5]。从发展效率和发展质量的视角看,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以质量和效益为价值取向的发展[6];高质量发展在质量和效率方面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7],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5],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从微观和狭义的视角,高质量发展是指以产品高质量为主导的生产发展[8],只有商品和服务质量普遍持续提高的发展[9], 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10]。

以往研究为本文深入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提供了有益借鉴。从本质和目标上来说,高质量发展是以人为中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驱动力转换来说,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是创新驱动;从宏观上来看,高质量发展是在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微观表现来看,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了产品和服务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关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如何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对其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是当前相关研究不可规避的重要方面。在宏观准则层构建方面,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体现了国家“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如吕薇[11]认为,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经济活力(创新创业、投资增长和竞争力等)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准则层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任保平和李禹墨[12]建议,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五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而师博和任保平[13]、魏敏和李书昊[14]研究认为,在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需要兼顾社会和环境等维度对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操作上,成都市率先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质效提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风险控制和民生改善六大领域和52个二级指标;李金昌等[15]提出了由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5个部分共27项指标构成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朱启贵[7]认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动力变革、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民生发展等6个方面以及60余个具体指标构成。此外,徐辉等[16]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两大方面,包含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 5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总体而言,上述指标体系能够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民生发展等视角反映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各具特色,为科学合理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但这些指标体系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不能体现高质量的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要求,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多,反映人的全面发展指标少;部分同类指标相互重复,且将过程与结果、增长与效率指标相混淆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角度出发,刻画高质发展的内涵和本质,从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四个维度对我国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

三、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和方法

(一)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在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借鉴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绿色增长、“欧洲 2020 战略”可持续发展和日本新经济增长战略,以及李晓西等[17]和李金昌等[15]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定量分析法,剔除没有意义和内容不重要的指标,尝试从“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4个维度(子系统),构建了我国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维度,设置了8个指标。用“创新质量”反映创新驱动情况,因为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用“产业结构”、“绿色投资强度”和“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反映经济绿色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绿色发展投入的数量和低能耗发展更能体现绿色发展的本质。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维度,设置了11个指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在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方可持续发展。因此使用“绿色能源消费比例”、“人均水足迹”和“三废综合利用率”等指标来体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情况。在反映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2个维度,总计设置了13个指标。用“基尼系数”、“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恩格尔系数”和“幸福指数”等指标,来反映社会发展的公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方法: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对其评价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因此,根据变异的思想,为了充分反映专家的经验和权威,利用熵值修正的G2法进行主观赋权[18];在客观赋权方面,采用灰色关联的CRITIC法对客观数据赋权[19]。在主客观分别赋权的基础上,利用评价函数对组合赋权进行变异加权,构造基于变异系数的组合赋权评价模型,对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1.主观赋权:熵值修正的G2法

(1)首先,m位专家根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高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进行独立评分,可以得到评价向量矩阵如下:

(1)

其中vi j(1≤i≤k;1≤j≤m)是第j个专家对i个指标的评价值;vi j的信息熵为:

(2)

(2)专家从指标体系中挑选一个他认为最不重要的一个指标vsj,其信息熵为es然后将该指标的信息熵作为唯一参照物,计算其他指标的重要程度比值:

(3)

(3)各指标的主观权重:

(4)

2.客观赋权:灰色关联的CRITIC法

(1)各评价指标的统计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得到客观向量矩阵:

x=(x1,x2,…,xi)=

(5)

其中xi j表示第i个指标第j年的数值;I1为正向指标集,数值越大越理想,I2为负向指标集,数值越小越好。

(2)利用灰色综合关联模型,计算评价指标的两两相关系数如下:

(6)

(3)第i个评价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为:

(7)

其中σi是第i个指标的标准差。

(4)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如下:

(8)

3.主客观变异组合赋权法

(1)根据变异思想,构建目标函数:

α2+β2=1

(9)

利用拉格朗日极值函数,求解α和β。

(2)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如下:

(10)

4.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根据公式(5)和公式(10),我国第j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Qj计算如下:

(11)

四、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测度

(一)数据来源

在主观评价方面,需要按照指标的重要程度分别对准则层和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客观评价方面,客观数据均来源于2012—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循环经济年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世界统计年鉴》,部分指标数据为年鉴统计数据计算处理的结果。由于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相关统计数据缺乏较为严重,故未将这4个地区纳入测量范围内。

(二)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评价

基于构建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可以测算出我国2011—2018年发展质量水平指数见表2;根据表2的结果,可以绘制出我国2011—2018年高质量发展水平趋势图,见图1。

由图1和表2可以看出,2011—2018年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由低(0.284)到高(0.927)逐年递增。经线性回归分析与检验,在95%的置信度下,R2等于0.978,这表明高质量发展趋势近似近似地呈线性增长,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法预测2021—2023年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分别是1.330、1.502和1.695,增长趋势明显加快。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深入,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和智能制造的深度发展,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是不断提升的。

表2 2011—2018年全国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图1 2011—2018年全国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趋势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环境资源可持续、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均由低到高不断发展,且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趋势是一致的。为了判断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否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协调一致,在小样本、贫信息状态下,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进行判断[22]。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对关联度分别为0.988、0.742和0.967,这表明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与环境资源可持续、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是协调一致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实现了一定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三)全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空间差异

为了分析我国各省(市)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基于构建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我国2018年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具体结果见表3和图2。

1.2018年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情况

由表3和图2可以发现,整体上2018年我国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在0.747~1.195范围内,均值为0.929;其中北京的发展水平最高(1.195),上海和浙江分列2、3位,而宁夏最低(0.747),北京高质量发展水平是宁夏的1.6倍,这说明我国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非常明显。具体来看,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方面,北京、广东、上海和江苏名前茅,北京最高为0.303,而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为0.137,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北京、广东、上海和江苏等地区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广东省最高(0.317),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低(0.209),前者是后者的1.5倍,广东在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走出了一条环境可持发展的道路;在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北京(0.333)、浙江(0.283)、上海(0.276)和天津(0.276)成为了全国的典范,在较高层次上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云南(0.136)则处于全国之末;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上海(0.274)、北京(0.262)和天津(0.246)占领前三甲,遥遥领先甘肃(0.184)和云南(0.167)等落后地区。

表3 2018年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图2 2018年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

2.2018年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空间差异

为了分析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空间差异,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平均水平进行了测度,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2018年东、中和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东、中和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是1.030、0.906和0.846,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且由东到西依次降低,呈现出“东强、西弱、中平”的区域分布态势; 此外,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与整体情况均一致。

3.2018年全国高质量发展水平省域空间差异聚类分析

各省(市)在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区分各省(市)高质量发展的层次,采用分层树聚类法将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分类。通过Stata软件绘制的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散点图和聚类分层树状图,分别见图3和图4;依据分层树聚类参数pseudO-F越大越好以及Je(2)/Je(1)越小越好的原则,将所有30个省(市)分为6类[分为6类时,pseudO-F值为56.51,是最大值;Je(2)/Je(1)为0,是最小值],具体分类见表5。

图3 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聚类散点图

图4 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聚类分层树状图

依据表5的聚类结果,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将30个省(市)分为5种类型:明星型、领导者型、平庸型、落后型和吊车尾型,见表6。通过表6可以发现,明星型和领导者型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东部省(市)占70%,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20%和10%,而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星型全为东部地区省(市),这表明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层次高,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主要力量;在高质量发展平庸型中,东、中和西部地区各省(市)分布相对均匀,说明东部高质量发展同样存在省域差异;而高质量发展落后型和吊车尾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高质量发展水平吊车尾型的省份都在西部。从我国各省(市)高质量发展的类型及省(市)分布格局可以发现,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不均匀,地区差异较大,发展水平最高的都在东部,发展较好的只有少部分在中部,而发展水平低的主都在西部,这也侧面反映了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东强、西弱、中平”的真实现状。

表5 2018年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聚类结果

表6 2018年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聚类结果

五、结论与启示

结合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本质,构建我国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变异系数的组合赋权法,对我国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省域发展水平及空间差异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在整体发展层面,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由低水平逐渐向高水平发展,并预测到2023年可以达到1.695,增长幅度明显,具有显著线性特征,体现了高质量发展整体态势较好,没有偏离发展的国家战略规划。协调性方面,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协调一致,在资源可承载的范围内,保护了环境,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协调性相对较低,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虽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从层次和质量上来说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具体层面,2018年各省(市)在子系统发展方面各有特点:北京、广东、上海和江苏的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水平更高,广东、湖南、浙江和重庆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更具特色,领先其他省(市),北京、浙江、上海和天津在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做的更好,而北京、上海、天津和辽宁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更加突出;相较而言,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在这几方面排名在全国的末尾,不容乐观。在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层面,我国高质量发展不均衡,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呈现“东强、西弱、中平”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且明星型和领导者型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落后型和吊车尾型主要集中西部地区。

依据研究结论,对我国未来高质量发展有几点启示。(1)转变发展理念,高度重视高质量,整体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促进各方面协调一致发展,从本质提升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2)加强顶层制度和保障机制的设计,加大对中西部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力度,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的均衡性,更加有利于我国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3)转变发展动力,重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之源,是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基,迫切需要创新技术和产品引领绿色发展,进而从更高层次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中国质量”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赋权指标体系驱动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试论新媒体赋权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