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摩罗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疗效及炎症因子、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

2020-10-15郑安斌殷晓飞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奥美拉唑胃炎炎症

叶 骏,苗 丽,郑安斌,殷晓飞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1]。该病进程缓慢,发病隐匿,易反复发作,而且由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不良饮食习惯,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不典型腹部隐痛、不适、反酸等轻度症状,患病初期容易被患者忽视,延误治疗[2]。目前,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包括抗酸药、菌群调节药物、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抗生素等[3]。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黏膜微循环、促进黏膜组织修复[4]。但单一用药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大。中医认为治疗慢性胃炎应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摩罗丹是一种中药合剂,具有通络定痛、和胃降逆等功效[5]。因此,笔者采用摩罗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并探讨该治疗方式对慢性胃炎患者疗效及炎症因子、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阳新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01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9例,女性42例;年龄32~62岁;病程1~9年。入选标准:符合慢性胃炎相关诊断标准[1,6],并经胃镜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1)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有消化性溃疡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3)有造血系统疾病,合并心、脑、肝、肾疾病,精神病患者;(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5)病历资料不全或未按规定用药及不配合治疗患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且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按照给药方式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45.8±6.9)岁,年龄范围33~62岁;病程(4.8±1.3)年,病程范围1~8年。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45.9±6.7)岁,年龄范围32~60岁;病程(4.9±1.5)年,病程范围2~9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3444,规格10 mg/粒),1粒/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摩罗丹(邯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90013),8丸/次,3次/d。2组患者均给予2个月的连续治疗。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7]

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胃酸基本恢复正常,胆汁返流消失。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2个级度以上(含2个级度);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返流改善,达原病异常值量的2/3以上。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急、慢性炎症减轻一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返流改善,达原异常值量的1/2以上。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之病例。总有效率定义为治愈、显效及有效率之和。

1.4 观察指标

1.4.1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采集3 ml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

1.4.2 胃蛋白酶原亚群 于治疗前后常规抽取患者5 ml清晨空腹静脉血,经肝素抗凝及离心处理后,采用全自动TRFIA检测仪(Auto DELFIA 1235型)检测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Ⅰ、PGⅡ、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含量(PGⅠ/PGⅡ)。

1.5 不良反应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2组患者是否出现头痛、腹泻、皮疹、恶心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总和/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ml,x±s)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水平比较(x±s)

2.2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2组患者炎症因子(包括IL-6、IL-8及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水平

治疗前,2组患者PGⅠ、PGⅡ、PGⅠ/PG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2组PGⅠ及PGⅠ/PGⅡ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其中腹泻1例,头痛1例,皮疹1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其中恶心1例,腹泻1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慢性胃黏膜性病变类消化道疾病,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部分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目前关于慢性胃炎的病因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主要认为与饮食习惯(长期饮浓茶、浓咖啡、烈性酒等刺激性物质)、不良作息习惯(长期生活不规律,处于忧虑、精神紧张或抑郁状态)、细菌病毒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1,8]。目前临床常用质子泵抑制剂来治疗慢性胃炎,抑制胃酸分泌,减小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选择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顶端H+-K+-ATP酶的分泌,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从而保护胃黏膜[9]。但单一用药疗效有限,易复发,因此,常考虑联合用药[3]。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胃脘痛”、“胃痞”、“痞满”等范畴,与胃部胃络淤阻有关,主要由于外邪犯胃、情志不调、饮食伤胃、脾胃虚弱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5]。摩罗丹是由当归、三七、白术、川芎等18种中药制成的复方制剂,可起到健脾消胀、和胃降逆、通络定痛的功效,增加胃排空,防止胆汁反流,从而避免胆汁损害胃黏膜[10-12]。两药联用,可协同修复胃黏膜,有利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摩罗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不仅不会增加不良反应,还能提升治疗效果。

IL-6、IL-8及TNF-α在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IL-6由单核巨噬细胞和表皮细胞表达,可介导炎症及调节免疫反应,为临床评估疗效、判断预后及进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13-14];IL-8由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可促进炎症细胞趋化,介导炎症反应,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15];TNF-α是炎症过程中的重要介质,与炎症活动性呈正相关[16]。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治疗组IL-6、IL-8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相较于单一使用奥美拉唑治疗,摩罗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患者能更好地减缓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血清蛋白酶原亚群与多种胃部疾病相关。胃蛋白酶原是胃门冬氨酸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主要有PGⅠ和PGⅡ两种,能够反映机体不同部位胃黏膜的形态和功能[17]。PGⅠ由胃底的腺主细胞及颈黏液细胞分泌,反映胃泌酸腺细胞功能,胃酸分泌增多时,其水平明显升高;PGⅡ主要由胃底腺、胃贲门腺、胃窦幽门腺以及远端十二指肠Brunner氏腺分泌与胃底黏膜病变相关;两个指标的不同变化反映了胃黏膜腺体、细胞的变化及不同部分的分泌功能[18-20]。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G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相较于单一使用奥美拉唑治疗,摩罗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患者能更好地调节胃蛋白酶原亚群水平,改善胃黏膜腺体及细胞功能。

综上所述,摩罗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患者,能够显著提升疗效,减缓炎症反应,改善胃黏膜腺体及细胞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奥美拉唑胃炎炎症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