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8+195+10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关键技术

2020-10-15何明权

四川建材 2020年9期
关键词:刚构主桥合龙

何明权

(宜宾市叙州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所,四川 宜宾 644601)

1 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泥溪镇,起于岷江左岸泥溪镇华顺店,与拟建省道310孔滩至泥溪段公路相接,新建龙头山大桥跨山沟后,通过新建泥溪特大桥跨越岷江,止于岷江右岸泥南乡老房沟附近顺接规划省道310线、省道215线共线段。

上部结构主桥采用(108+195+108)m预应力混凝土三跨连续刚构,挂篮悬臂施工;主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横向按双幅分离、对称布置;主墩为双肢薄壁墩、承台接群桩基础,墩身采用滑升模板施工。桥梁效果见图1。

图1 桥梁效果图

2 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设计速度:60 km/h。

荷载等级:公路-Ⅰ级;人群荷载:主桥2.875 kN/m2、引桥3.45 kN/m2。

桥面宽度:26.5 m=2.25 m人行道+2.5 m非机动车道+2×3.5 m行车道+0.5 m路缘带+2 m中央分隔带+0.5 m路缘带+2×3.5 m行车道+2.5 m非机动车道+2.25 m人行道。

桥梁抗震设防类别:A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 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 s,基本地震烈度:Ⅶ度,抗震设防措施等级:8级。

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大桥1/100。

通航标准:内河Ⅲ-(3)级。

船舶撞击力:主墩横桥向800 kN,主墩顺桥向650 kN。

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设计基准期:100年。

环境类别:I类。

场地类别:Ⅱ类。

环境的年平均相对湿度:80%。

3 结构设计概况

3.1 总体设计思路

主孔跨径的大小对河道防洪、通航和桥梁建设投资均影响较大。根据《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10年9月),岷江乐山~宜宾段规划为Ⅲ级航道,桥位处河段按Ⅲ级航道标准考虑,当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的法线方向与水流流向的交角≤5°且横向流速<0.3 m/s时,天然河流Ⅲ级航道通航净空尺度要求:双向通航孔净宽110 m,上底宽96 m,净高10 m,侧高6 m;当交角>5°且横向流速>50.3 m/s时,通航净宽必须在上述基础上按规定加大;当水流横向流速>0.8 m/s时,应一跨过河或在通航水域中不得设置墩柱。

通过多种方案对比,综合考虑桥梁施工难度及风险、后期养护成本、岷江珍稀鱼类保护等诸多因素,确定主桥采用(108+195+10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

3.2 主桥结构设计

主桥箱梁为三向预应力结构,采用单箱单室截面,左右分幅设计。单幅箱梁顶板宽13.1 m,底板宽7.5 m,外翼板悬臂长2.8 m,箱梁顶板设置成2%单向横坡。箱梁跨中及边跨支架现浇段梁高4.1 m,箱梁根部断面和墩顶0号梁段高为12.5 m;箱梁高均以边腹板外侧为准。从距离中跨跨中1.0 m至箱梁根部,箱高以1.6次抛物线变化。箱梁腹板在墩顶范围内厚120 cm,刚构腹板有75、65、55 cm三种厚度。箱梁底板厚0号梁段为180 cm,其余梁段底板从箱梁根部截面的150 cm厚以1.6次抛物线渐变至32 cm厚。箱梁0号段长15.0 m,悬臂施工节段长度为11×3.0 m+14×4.0 m,全桥两幅共设6个合龙段,其长度均为2.0 m,边跨现浇段长度为9.3 m。1号~25号梁段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悬臂浇筑节段最大控制重量为2 594.8 kN(1#梁段),挂篮设计自重1 300 kN(含施工荷载)。

纵向预应力束采用15φs15.2~24φs15.2高强低松弛钢绞线,竖向预应力束采用3φs15.2高强低松弛钢绞线,箱梁顶板内沿纵向每隔50 cm左右交错设一道横向预应力束,采用2φs15.2高强低松弛钢绞线。主桥体外束作为后期运营中预应力储备,体外预应力采用27φs15.2、19φs15.2环氧涂层钢铰线无粘结成品索,热挤HDPE防护;边跨、中跨均布置4束体外束,10#、19#梁段横隔板也作为运营期间体外束的转向隔板,转向隔板内预埋体外束转向器,箱梁内预埋固定体外束减震器的钢板。

主墩采用分幅设计,墩身高度分别为36、35 m,采用钢筋混凝土双肢薄壁墩身,承台接钻孔灌注桩基础;每个墩身双肢间净距5.6 m,每肢纵向厚度2.2 m,横向宽度8.5 m,两侧为圆端型;承台采用分离式,单个承台顺桥向长16 m,横桥向宽14.74 m,厚5.5 m;桩基础按端承桩设计,一个承台采用9根直径2.5 m钻孔灌注桩。

3.3 桥梁施工顺序

1)下部结构施工。泥溪岷江特大桥1#、2#主墩水中基础采用钢管桩钻孔平台及双壁钢围堰施工,在桥梁上游适当位置设置钢栈桥,作为材料运输通道;3#交界墩基础采用筑岛围堰施工。主墩桩基、承台、墩身施工方案:搭设钢栈桥及钢管桩钻孔平台→分批分组钻孔或冲孔→分批分组浇筑桩基混凝土→制作及下放钢围堰、浇筑承台封底混凝土→破桩,分区、分层施工承台→承台混凝土体积较大,设计采用冷却水管或低水化热水泥施工,减少水化热,防止混凝土开裂→采用翻模法或爬模法施工主墩墩身→继续向上施工墩身。每个主墩处至少应配置1部高塔吊与1部施工电梯,其余所需则为常规的施工设备,混凝土均采用输送泵运送浇筑。

2)上部结构施工。

(1)主梁节段施工。主梁采用挂篮悬臂浇筑。主桥墩完成后,用万能杆件组拼托架浇筑零号块件,挂篮依次悬臂浇筑其余梁段,设计挂篮悬浇节段最大重量为2 594.8 kN,挂篮设计自重1 300 kN(包括施工荷载)。

(2)主梁边跨现浇段。主桥边跨现浇段(27#梁段)在落地支架上立模一次连续浇筑完成,支架设置完成后,须对现浇支架进行预压,且预压重量≥1.2倍箱梁自重,同时对墩顶偏位进行观测;支架在梁体浇筑前必须检验支架及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边跨底板束张拉时和边跨合龙后,为保证梁体和支架间水平向自由变形,需在现浇段底模与支架支承面处垫四氟滑板。现浇段底模安装时应按要求在交接墩位置安设支座。

(3)主梁合龙段施工。全桥分三个合龙阶段,第一、二阶段合龙两岸边跨:支架上浇筑箱梁的边跨现浇段,将边跨挂篮改装为合龙吊架,进行水箱压重,中跨跨中则进行相应配重,完成岸边边跨合龙及混凝土浇筑,待满足要求后张拉边跨顶、底板钢束。第三阶段合龙中跨:在中跨两悬臂端将挂篮改装为吊架,并在悬臂端设水箱作平衡重。为改善墩身受力,用千斤顶在中跨合龙段同步施加水平力顶推,在满足设计合龙温度情况下,焊好合龙骨架,浇筑合龙段混凝土,边浇混凝土边同步等重量放水,待满足要求后张拉边跨顶、底板钢束。

4 主要计算分析

主桥箱梁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按梁单元进行主梁施工及成桥阶段的结构静力计算,材料按线弹性计。计算中考虑的荷载及作用包括:结构自重、基础变位、预应力荷载、均匀升降温、温度梯度正反温差、挂篮荷载、施工荷载、活载、汽车制动力、二期恒载、过桥管线。

4.1 计算荷载

恒载:主梁重量按设计尺寸计算,横隔板按集中荷载加在对应位置,混凝土容重取26 kN/m3,二期恒载按桥面系实际荷载取值。

汽车活载:公路-Ⅰ级;人群荷载:主桥2.875 kN/m2;考虑纵向折减系数0.97、横向车道系数0.78和偏载系数1.2等确定汽车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非机动车道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2019年版)》(CJJ 11—2011)[3]10.0.6条规定,按人群荷载考虑(最不利情况)。

整体升降温25℃,混凝土的温度线胀系数αc=1.0×10-5,钢的温度线胀系数αs=1.2×10-5。梯度温度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4]中第4.3.10条执行。桥面板收缩徐变按实际加载龄期由程序自动计算,支座不均匀沉降主墩按2 cm、交界墩按1 cm考虑。

4.2 结构整体分析

主桥整体分析采用桥梁博士V3.6.0建立平面模型进行计算;主桥梁体共划分为135个节点,134个单元;桥墩每1 m划分1个单元;承台底约束刚度按m法计算考虑。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计算模型图

1)主梁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基本组合γ0S≤R)。

(1)抗弯强度。见图3~4。

图3 最大内力及抗力图

图4 最小内力及抗力图

(2)抗剪强度。见图5。

图5 最大最小剪力包络图

2)主梁抗裂验算。

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5],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应满足:σst-0.80σpc≥0;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现场浇筑构件,主拉应力应满足:σtp0.4ftk=1.14MPa。主梁频遇组合抗裂验算表见表1。

表1 主梁频遇组合抗裂验算表 单位:MPa

主梁频遇组合抗裂验算满足规范要求。

3)主梁混凝土应力验算。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混凝土的最大法向压应力应满足:σkc+σpt0.5fck=19.3MPa,再按照上述设计规范,按标准值组合的混凝土主压应力应满足:σcp0.6fck=23.1MPa。主梁标准组合应力验算表见表2。

表2 主梁标准组合应力验算表 单位:MPa

主梁标准组合应力验算满足规范要求。

5 关键技术特点

本项目主桥为(108+195+10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属国内同类连续刚构跨度较大情况,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采用两个对称悬浇T构合龙而成的连续刚构,悬臂施工技术成熟,桥梁跨越能力较大,应用前景广泛。

2)施工时应注意控制好合龙温度、顶推力及合龙钢束张拉情况,同时控制好体外预应力施工,以获取更为有利的受力状态。

3)设计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大跨连续刚构后期可能出现的腹板开裂及跨中下挠的具体措施。

6 结束语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特别是跨度较大时应根据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控制边中跨比,控制好施工合龙温度、顶推力及合龙钢束及体外预应力的张拉情况,充分考虑后期可能出现的腹板开裂及跨中下挠的具体措施,以获取更为有利的受力状态,以发挥连续刚构在跨越山区沟谷地形带来的经济效果。

[ID:010203]

猜你喜欢

刚构主桥合龙
世界最高全飘浮伶仃洋大桥成功合龙
解析连续刚构弯桥特殊构造细节设计
跨座式连续刚构轨道梁桥稳定性分析
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大桥主桥总体设计
平顶山市神马路湛河桥主桥方案设计
宁波南翔大桥V 型墩刚构总体设计
论V型刚构墩身的施工要点
多跨连续梁桥合龙方案研究
武汉第八座长江大桥主跨合龙
阆中市嘉陵江三桥主桥设计及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