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广军:精细管理打造卓越医院
2020-10-15郭潇雅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通过实施“精品医院、人文医院、智慧医院”的发展战略,上海市儿童医院离实现“建设卓越儿童医院”的发展目标越来越近。
厚德、慈爱、敬业、创新,作为我国第一家儿童专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在成立的八十余年中,始终坚持“为儿童服务就是幸福”的宗旨,从一所小门诊逐渐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
2012年4月,于广军成为这家医院新的掌舵人,履新之初,摆在这位院长面前的是一项重要任务,新院区的建设和老院区的搬迁,如何规划一院两区协同发展。2014年年初,在于广军的科学规划下,医院开始有序搬迁,做到了新旧院区的无缝衔接,泸定路院区立足上海西北地区,建设特色突出、多学科合作的专病中心,疑难杂症的救治中心,医疗服务引领长三角地区;北京西路院区面向上海市中心城区,适合区域特点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服务,发展部分特色专业。
借助搬迁新院区的契机,于广军提出了“精品医院、人文医院、智慧医院”的发展战略,使医院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2019年,医院门诊量256.81万人次,住院患者5.27万人次,住院手术量3.93万人次,实现了业务量和员工收入的“双倍增”。
树学科品牌
精品医院的核心不在于楼宇内饰的华丽,而在于实实在在让患者看得好病。医院以疑难重症诊治与专病特色治疗为抓手,整体规划学科发展,推进门诊专病专科化发展,提升医疗服务内涵质量。同时,注重平台建设,通过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助力学科成长。
于广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医院各个学科新项目、新技术不断涌现,学科发展齐头并进、百花齐放。重症医学ECMO团队对出生不到48小时的患儿成功实施首例新生儿ECMO;血液肿瘤科干细胞移植团队成功用脐血干细胞治疗了第一例炎症性肠病患儿;神经外科SDR手术顺利开展;肾脏科依托血液净化中心全面开展血液净化技术;内分泌科率先采用戈那瑞林泵诊断低促性功能低下;消化科首家开展儿童FMT肠道菌群移植并成功研制肠溶粪菌胶囊……
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医院以疾病为导向,推进MDT多专科联合诊治模式,制定MDT门诊建设方案。小儿实体肿瘤、性发育异常、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罕见遗传代谢疾病、慢病儿童发育监测等多学科合作工作有效开展。已建成以疾病为纽带、以病区为基础的MDT门诊5个,对于疑难复杂病例,优先纳入MDT平台诊治。
学科建设带动了科研水平的提升,于广军介绍,2016-2019年,医院获省部级奖项5项,获局级科技奖项4项。共发表论文932篇,其中SCI论文232篇(影响因子5分以上的21篇)。医院专家执笔5个国内诊疗指南,发表专著、译著和编著29本。成功申请上海市卫生系统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申请专利29项,获专利授权23项。
提医疗温度
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的人文建设十分重要,尤其对于儿童医院来说,医院的温度代表着院领导的态度和高度。于广军认为,医院的文化构建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形象文化,是外在的,来营造医院文化氛围,形成感染力;二是精神文化,体现职业精神,打造凝聚力;三是制度文化,强调行动力;四是服务文化,形成辐射力,打造医院文化品牌。
为了加强文明服务品牌建设,建立医患沟通新纽带,上海市儿童医院按照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统一安排,组织开展“市民开放日”活动,成立家长委员会;积极探索慈善发展新模式,创新公益慈善品牌,形成以专病医疗救助为核心的公益项目体系,如医院积极开展“千里送医到遵义”“格桑花之爱”等公益项目,先后为100余位先心患儿与400余位髋关节脱位患儿完成爱心手术;立足健康科普文化基地建设,加强儿童健康教育,打造儿童健康科普新品牌,组织编写《儿童医生说》《0~6岁小儿养育手册》《防控新冠肺炎 家长必读知识》,出版《上海儿童健康》科普内刊,制作“哈炫儿童健康小剧场”,每年组织医院健康科普大赛;拓展医务社工运作模式,完善“四叶草”医务社工服务模式,优化志愿者管理制度,成立志愿者管理委员会。
近年来,医院多次荣获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家庭为中心的互联网+儿童健康管理科普服务体系”项目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三等奖;彩虹湾病房学校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上海儿童健康俱乐部”“四叶草”人文服务模式被评为第二批、第三批上海市卫生系统“创新医疗服务品牌”项目,收费挂号处被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最美窗口;“格桑花之爱”团队于2019年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
◎ 借助各大平台,医院各个学科新项目、新技术不断涌现,学科发展齐头并进、百花齐放。
◎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以“十三五”规划为纲领,以智慧医院5R模型为抓手,遵循基础类、数据类、技术类和管理类四大类标准体系,实现面向患者服务、临床服务、科研转化、运营管理、区域协同和信息安全六方面建设应用。
于广军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
谋智慧医院
作为中国最早接触医疗信息化和大数据的医院管理者,于广军对智慧医院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信息化已经融入到了医教研管的方方面面,智慧医院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并把信息化作为精品医院建设的引擎。
近年来,上海市儿童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2018年12月,顺利通过HIMSS 7.0国际认证;2019年5月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电子病历应用评价5级认证;2019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互联互通五级乙等测评;在中国社科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19全国医院互联网影响力排行榜”中,医院儿外科位列第二,儿内科位列第六。
于广军对记者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以“十三五”规划为纲领,以基于“患者关系管理”“电子病历智能化”“科研信息管理”“医院资源管理”“基于区域网与互联网的区域医疗信息”为核心的智慧医院5R模型为抓手,遵循基础类、数据类、技术类和管理类四大类标准体系,从患者服务便捷化、临床服务智能化、科研数据一体化、医院管理精细化、医疗服务互联化五个方面,实现面向患者服务、面向临床服务、面向科研转化、面向运营管理、面向区域协同和面向信息安全六方面建设应用。
2020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除原微信与APP功能外,增加移动支付、线上咨询、电子就诊卡、电子处方、线上复诊和智能导诊与问诊等功能,更加方便群众就医。同时,医院推进“互联网+儿联体”服务模式建设,通过与五家试点单位的联通部署,实现远程会诊、诊疗信息共享、儿联体跨院预约、远程教育培训四大块功能,并开展远程联合门诊、远程查房、远程培训教学等协作业务,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整合的基本目标。
展望未来,于广军表示,今后的工作将体现八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公卫建设,提升应急救治能力;更加注重区域联动,促进业务协同发展;更加注重学科建设,强化优势、突出特色;更加注重临床研究,夯实大数据平台,促进成果转化;更加注重人才建设,引育并重,机制创新;更加注重精益管理,体现价值医疗,优化结构;更加注重患者体验,促进服务流程优化模式创新;更加注重智能互联,通过“AI+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赋能医疗。